一种燃气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19519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6:00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燃气灶,包括炉头和外环火盖;所述炉头包括炉头本体,所述炉头本体设有内环补气腔、围绕所述内环补气腔布置的外环混气腔、以及与所述内环补气腔连通的进氧通道;所述外环火盖包括设置于所述炉头本体的上方以打开或盖合所述外环混气腔的火盖本体,所述火盖本体设有与所述外环混气腔连通的燃气腔、以及与所述燃气腔连通的外环火孔;所述外环火盖还包括与所述火盖本体一体成型的遮挡沿,所述遮挡沿与所述火盖本体的外侧壁固连并朝向远离所述火盖本体的方向延伸,以在竖直方向上遮挡所述进氧通道。本申请所公开的燃气灶具有氧气补给充足、有害气体排放量小、杂物清理方便等优点。理方便等优点。理方便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燃气灶


[0001]本申请涉及厨房用具
,具体涉及一种燃气灶。

技术介绍

[0002]在厨房用具
中,燃气灶是常用的一种采用明火式加热的设备,其种类繁多,但大多数燃气灶均包括炉头和设置在炉头上方的火盖,燃气经炉头输送至火盖,由点火针在有氧环境中将燃气点燃形成火焰,火焰经过火盖上的火孔喷出以对支撑在燃气灶上的烹饪器具进行明火加热。
[0003]其中,燃气能否得到充足的氧气是决定燃气灶能否充分燃烧燃气以及减少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硫氧化物等有害气体排放的重中之重。然而,现有中的燃气灶依然存在以下技术缺陷:在燃烧状态下,往往会出现氧气补给不足造成燃气无法充分燃烧,降低了加热效率和增加了有害气体的排放;火盖和炉头二者繁琐的装配过程给燃气灶的生产效益带来了不小的阻碍;烹饪时,烟气总是弥漫在火盖四周,滴落在燃气灶上的液体、食物碎屑等杂物的清理难度也比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燃气灶,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0005]本申请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燃气灶,包括炉头,所述炉头包括炉头本体,所述炉头本体设有内环补气腔、围绕所述内环补气腔布置的外环混气腔、以及与所述内环补气腔连通的进氧通道;外环火盖,所述外环火盖包括设置于所述炉头本体的上方以打开或盖合所述外环混气腔的火盖本体,所述火盖本体设有与所述外环混气腔连通的燃气腔、以及与所述燃气腔连通的外环火孔;所述外环火盖还包括与所述火盖本体一体成型的遮挡沿,所述遮挡沿与所述火盖本体的外侧壁固连并朝向远离所述火盖本体的方向延伸,以在竖直方向上遮挡所述进氧通道。
[0007]本申请中的燃气灶还具有下述附加技术特征:
[0008]所述火盖本体可取放地置于所述炉头本体,所述火盖本体具有密封端面,所述炉头本体具有能够与所述密封端面密封配合的抵靠面。
[0009]所述火盖本体和所述炉头本体两者之一设置有插接部,两者之另一设置有与所述插接部适配的插接槽,所述火盖本体通过所述插接部和所述插接槽的插接配合可取放地置于所述炉头本体。
[0010]所述遮挡沿具有与所述火盖本体的底端固连的连接端,所述连接端具有与所述炉头本体抵靠的限位面,通过所述限位面限制所述火盖本体沿所述炉头本体径向方向的移动。
[0011]所述遮挡沿具有与所述火盖本体固连的连接端以及远离所述连接端的自由端,所述遮挡沿自所述连接端向下倾斜延伸至所述自由端,且所述自由端设置有向下弯折延伸的折弯部。
[0012]所述火盖本体还包括内侧壁以及连接所述外侧壁和所述内侧壁的连接壁,所述外环火孔设置于所述外侧壁,所述连接壁自所述外侧壁向所述内侧壁倾斜向下以在所述连接壁的外表面形成导流斜面。
[0013]所述连接壁沿所述连接壁的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补氧槽,所述补氧槽连通外部空气与所述内环补气腔。
[0014]所述燃气灶还包括围绕所述外环火盖布置的锅架,所述锅架包括与所述补氧槽一一对应的支撑角片,所述补氧槽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的延长线与所述支撑角片在水平面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0015]所述内侧壁具有向下延伸以与所述内环补气腔的内壁抵靠的延伸部,通过所述延伸部限制所述火盖本体沿所述炉头本体径向方向的移动,且所述延伸部与所述内环补气腔的内壁密封配合。
[0016]所述燃气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内环补气腔的内环火盖、点火针和热电偶,所述内环火盖设置有内环火孔,所述外环火盖设置有引火槽,且所述引火槽与至少一个所述外环火孔连通。
[0017]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所取得的技术效果为:
[0018]1.本申请所提供的燃气灶中,所述外环火盖包括火盖本体和与所述火盖本体一体成型的遮挡沿,并通过所述遮挡沿与所述火盖本体的外侧壁固连并朝向远离所述火盖本体的方向延伸,以在竖直方向上遮挡所述进氧通道,实现了火盖本体上方的燃烧区和下方补氧区的分隔,能够有效防止燃气灶工作阶段时在上方燃烧区所产生的废气经进氧通道回流至内环补气腔内,保证了内环补气腔的氧气供给,进而保证了通入内环的燃气燃烧的充分性,也避免了这些废气进入炉头后被燃烧,有效减少有害气体的产生,愉悦了用户体验。
[0019]此外,本申请将所述遮挡沿一体成型于所述火盖本体,能够进一步简化加工过程,降低生产成本,而且在安装时,可以直接将外环火盖搭靠在炉头本体的上方即可实现燃气灶的装配以及外环混气腔和燃气腔的连通,有助于提高装配效率和生产效益。
[0020]2.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通过将所述火盖本体可取放地置于所述炉头本体上,方便了用户对外环火盖进行清洗,尤其对于烹饪阶段滴落附着在外环火盖上的不易擦拭清理的油污,将火盖本体从炉头本体上取下来能够大大降低清理油污的操作难度,同时,也方便了对外环火盖做维修以及新旧替换等操作。而且,还能够利用火盖本体自身的重力作用施加于所述炉头本体上以将所述火盖本体具有的密封端面和所述炉头本体具有的抵靠面密封配合,保证了外环混气腔与燃气腔之间的密封性能,有效避免了燃气泄露问题的发生。
[0021]作为本实施方式下的优选实施例,将所述火盖本体通过所述插接部和所述插接槽的插接配合可取放地置于所述炉头本体,不仅方便了火盖本体的整个取放过程,而且相较于传统的螺钉固定而言,避免了长时间使用后因螺钉锈蚀等原因导致外环火盖难以取放的缺陷。另外,插接槽和插接部的配合,因为有凸出的插接部还可以起到明显提示用户外环火盖是否放置到位。
[0022]作为本实施方式下的优选实施例,将所述遮挡沿通过所述连接端固连在所述火盖本体的底端,有助于外环火盖的小型化和降低燃气灶的整体高度,同时,在保证外环火孔的设置空间的基础上还可以缩小燃气腔的空间尺寸,有助于燃气的快速喷出和燃烧。此外,通
过所述限位面限制所述火盖本体沿所述炉头本体径向方向的移动,提升了外环火盖安装后的稳固性,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外环火盖发生径向偏移引起燃气泄露以及明火与烹饪器具错位而出现烹饪器具受热不均匀等技术问题。
[0023]3.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通过将所述遮挡沿自所述连接端向下倾斜延伸至所述自由端,能够使遮挡沿形成整体呈倾斜向下的裙边状结构造型,有利于对溢流至遮挡沿上的液体进行导流,使液体顺着遮挡沿流下,防止液体附着在外环火盖上,而且,相较于传统中倾斜向上的遮挡沿而言,遮挡沿倾斜向下的设计形式方便了外环火孔处燃烧产生的烟气的扩散,避免了烟气在外环火盖处的停留,进而有助于外界氧气向外环火孔处的补充。
[0024]进一步地,所述自由端设置有向下弯折延伸的折弯部,通过设置有所述折弯部不仅能够提高对遮挡沿上的液体的导流效果,使液体在折弯部聚集并滴落,防止在自由端末端滴落时飞溅而增加清扫范围,还增加了遮挡沿的结构强度以及遮挡沿末端的钝性,避免用户接触尖锐外缘,方便了拿取操作。
[0025]4.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通过将用于连接所述火盖本体的内侧壁和外侧壁的连接壁自所述外侧壁向所述内侧壁倾斜向下以在所述连接壁的外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气灶,其特征在于,包括:炉头,所述炉头包括炉头本体,所述炉头本体设有内环补气腔、围绕所述内环补气腔布置的外环混气腔、以及与所述内环补气腔连通的进氧通道;外环火盖,所述外环火盖包括设置于所述炉头本体的上方以打开或盖合所述外环混气腔的火盖本体,所述火盖本体设有与所述外环混气腔连通的燃气腔、以及与所述燃气腔连通的外环火孔;所述外环火盖还包括与所述火盖本体一体成型的遮挡沿,所述遮挡沿与所述火盖本体的外侧壁固连并朝向远离所述火盖本体的方向延伸,以在竖直方向上遮挡所述进氧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盖本体可取放地置于所述炉头本体,所述火盖本体具有密封端面,所述炉头本体具有能够与所述密封端面密封配合的抵靠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盖本体和所述炉头本体两者之一设置有插接部,两者之另一设置有与所述插接部适配的插接槽,所述火盖本体通过所述插接部和所述插接槽的插接配合可取放地置于所述炉头本体。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沿具有与所述火盖本体的底端固连的连接端,所述连接端具有与所述炉头本体抵靠的限位面,通过所述限位面限制所述火盖本体沿所述炉头本体径向方向的移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沿具有与所述火盖本体固连的连接端以及远离所述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泽春王鹏飞范永日孙贺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九阳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