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稀油润滑泵用压杆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19440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5: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稀油润滑泵用压杆结构,包括主杆,所述主杆的顶端内部贯穿开设有升降槽,所述升降槽的内部贯穿设置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顶端从升降槽的内部突出,所述螺纹杆突出部分的表面套设有旋环,所述螺纹杆和旋环之间通过螺纹相连接,所述旋环的底部固定有连接环,所述主杆的顶端表面相对于连接环的位置开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环嵌入到连接槽的内部,且所述连接环和连接槽之间通过螺纹相连接;通过设计的主杆、升降槽、螺纹杆、旋环、连接环和连接槽,能够让使用者对压杆的长度进行调节,让压杆能够很好的适应不同的人员,不同的环境,有利于对装置的正常使用。有利于对装置的正常使用。有利于对装置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稀油润滑泵用压杆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润滑泵压杆
,具体涉及一种稀油润滑泵用压杆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润滑泵是一种润滑设备,向润滑部位供给润滑剂的。机械设备都需要定期的润滑,以前润滑的主要方式是根据设备的工作状况,到达一定的保养周期后进行人工润滑。润滑泵可以让这种维护工作更简便,而润滑泵上的压杆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个部件。
[0003]现有压杆的长度往往都是固定的,无法进行调节,当不同体格的人使用,或是在不同环境下使用时,固定长度的压杆的局限性就体现出来了,同时现有压杆和装置的连接也是一个问题,二者之间若连接过紧则不利于压杆的转动,若连接过松又容易出现压杆脱落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稀油润滑泵用压杆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稀油润滑泵用压杆结构,包括主杆,所述主杆的顶端内部贯穿开设有升降槽,所述升降槽的内部贯穿设置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顶端从升降槽的内部突出,所述螺纹杆突出部分的表面套设有旋环,所述螺纹杆和旋环之间通过螺纹相连接,所述旋环的底部固定有连接环,所述主杆的顶端表面相对于连接环的位置开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环嵌入到连接槽的内部,且所述连接环和连接槽之间通过螺纹相连接。
[0006]优选的,所述主杆的底端一侧设置有连接头,所述主杆的底端一侧固定有连接杆,所述连接头的一端表面相对于连接杆的位置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杆嵌入到连接孔的内部,所述连接杆的表面固定有固定环,所述连接孔的内壁相对于固定环的位置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环嵌入到固定槽的内部,所述固定环和固定槽之间设置有滚珠。
[0007]优选的,所述主杆的顶端设置有橡胶垫,所述橡胶垫和旋环的底面紧密贴合。
[0008]优选的,所述旋环的边缘处设置成圆角结构,所述旋环的外表面开设有防滑纹。
[0009]优选的,所述螺纹杆和升降槽的截面均为圆形结构,所述螺纹杆的直径小于升降槽的孔径。
[0010]优选的,所述螺纹杆的顶端设置有手柄,所述手柄的外表面套设有橡胶套。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通过设计的主杆、升降槽、螺纹杆、旋环、连接环和连接槽,能够让使用者对压杆的长度进行调节,让压杆能够很好的适应不同的人员,不同的环境,有利于对装置的正常使用。
[0013]2.通过设计的固定环、固定槽和滚珠,一方面保证了连接杆和连接头之间的连接稳定性,防止发生脱落情况,另一方便有利于对压杆进行转动,给使用者带来了方便。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图;
[0015]图2为本技术图1中A区的正视图;
[0016]图3为本技术图1中A区的正视剖视图;
[0017]图4为本技术图1中B区的正视剖视图;
[0018]图中:1、手柄;2、主杆;3、螺纹杆;4、旋环;5、防滑纹;7、升降槽;8、连接环;9、连接槽;10、橡胶垫;11、连接杆;12、连接头;13、连接孔;14、固定环;15、固定槽;16、滚珠。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请参阅图1至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稀油润滑泵用压杆结构,包括主杆2,主杆2的顶端内部贯穿开设有升降槽7,升降槽7的内部贯穿设置有螺纹杆3,螺纹杆3的顶端从升降槽7的内部突出,螺纹杆3突出部分的表面套设有旋环4,螺纹杆3和旋环4之间通过螺纹相连接,旋环4的底部固定有连接环8,主杆2的顶端表面相对于连接环8的位置开设有连接槽9,通过设计的主杆2、升降槽7、螺纹杆3、旋环4、连接环8和连接槽9,能够让使用者对压杆的长度进行调节,让压杆能够很好的适应不同的人员,不同的环境,有利于对装置的正常使用,连接环8嵌入到连接槽9的内部,且连接环8和连接槽9之间通过螺纹相连接。
[0021]本实施例中,优选的,主杆2的底端一侧设置有连接头12,主杆2的底端一侧固定有连接杆11,连接头12的一端表面相对于连接杆11的位置开设有连接孔13,连接杆11嵌入到连接孔13的内部,连接杆11的表面固定有固定环14,连接孔13的内壁相对于固定环14的位置开设有固定槽15,固定环14嵌入到固定槽15的内部,固定环14和固定槽15之间设置有滚珠16,通过设计的固定环14、固定槽15和滚珠16,一方面保证了连接杆11和连接头12之间的连接稳定性,防止发生脱落情况,另一方便有利于对压杆进行转动,给使用者带来了方便。
[0022]本实施例中,优选的,主杆2的顶端设置有橡胶垫10,橡胶垫10和旋环4的底面紧密贴合,避免旋环4对主杆2的顶部造成损伤。
[0023]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旋环4的边缘处设置成圆角结构,旋环4的外表面开设有防滑纹5,方便对旋环4进行转动。
[0024]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螺纹杆3和升降槽7的截面均为圆形结构,螺纹杆3的直径小于升降槽7的孔径,让螺纹杆3能够内嵌到升降槽7的内部。
[0025]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螺纹杆3的顶端设置有手柄1,手柄1的外表面套设有橡胶套,提高了握持的舒适度。
[0026]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技术在使用时,可先根据具体的情况对压杆的长度进行调节,操作为对旋环4进行转动,让旋环4带动连接环8从连接槽9的内部脱离出来,此时螺纹杆3的固定被解除,使用者可对螺纹杆3进行拔动,让其在升降槽7的内部移动,已达到调节长度的目的,随后再转动旋环4,让旋环4在螺纹杆3的表面下降,直至旋
环4底部的连接环8嵌入到连接槽9的内部,让连接环8和连接槽9完成螺纹连接,螺纹杆3的位置被固定,随后使用者便可对压杆进行转动,主杆2底部一端的连接杆11随即在连接孔13的内部旋转,固定环14和固定槽15的设计提升了连接杆11和连接头12之间连接的稳定,避免发生脱落情况,有利于装置的正常使用,而固定环14和固定槽15之间滚珠16的设计保证了转动的顺畅性,给使用者带来了方便。
[0027]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稀油润滑泵用压杆结构,包括主杆(2),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杆(2)的顶端内部贯穿开设有升降槽(7),所述升降槽(7)的内部贯穿设置有螺纹杆(3),所述螺纹杆(3)的顶端从升降槽(7)的内部突出,所述螺纹杆(3)突出部分的表面套设有旋环(4),所述螺纹杆(3)和旋环(4)之间通过螺纹相连接,所述旋环(4)的底部固定有连接环(8),所述主杆(2)的顶端表面相对于连接环(8)的位置开设有连接槽(9),所述连接环(8)嵌入到连接槽(9)的内部,且所述连接环(8)和连接槽(9)之间通过螺纹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稀油润滑泵用压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杆(2)的底端一侧设置有连接头(12),所述主杆(2)的底端一侧固定有连接杆(11),所述连接头(12)的一端表面相对于连接杆(11)的位置开设有连接孔(13),所述连接杆(11)嵌入到连接孔(13)的内部,所述连接杆(11)的表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家胜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哈德润滑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