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电路、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194290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5: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驱动电路、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驱动电路包括第一节点控制电路、第二节点控制电路、第三节点控制电路和输出电路;第一节点控制电路控制第一节点的电位;第二节点控制电路与控制第二节点的电位;第三节点控制电路在通断控制信号的控制下,控制第一节点和第三节点之间连通或断开;输出电路在第二节点的电位和第三节点的电位的控制下,控制通过驱动信号端输出驱动信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避免当触控阶段持续的时间过长时不能保持第三节点的高电位,从而导致触控阶段结束后不能正常显示的问题。显示的问题。显示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驱动电路、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触控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驱动电路、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电子产品发展趋势是轻薄化、功能多样化,对显示产品的设计挑战也越来越高。随着主动笔在显示产品上的应用不断普及,内嵌式触控技术广泛应用。
[0003]现有的应用于触控显示产品的驱动电路在LHB(Long Horizontal Blank,帧内触控检测)期间,第一节点处于floating(浮空状态),由于第一电极或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一节点的电连接的晶体管存在漏电的情况(尤其是所述驱动电路采用a

Si(非晶硅)晶体管时,在a

Si晶体管的栅源电压为0时,漏电流大),从而导致第一节点的电位在出坑(也即触控阶段结束)后会比正常行的第一节点的电位低,造成坑后栅极驱动能力降低,像素充电能力不足,导致LHB横纹,在触控阶段结束后不能正常显示。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驱动电路、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当触控阶段持续的时间过长时不能保持第三节点的高电位,从而导致触控阶段结束后不能正常显示的问题。
[000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驱动电路,包括第一节点控制电路、第二节点控制电路、第三节点控制电路和输出电路;
[0006]所述第一节点控制电路与第一节点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一节点的电位;
[0007]所述第二节点控制电路与第二节点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二节点的电位;
[0008]所述第三节点控制电路分别与通断控制线、所述第一节点和第三节点电连接,用于在所述通断控制线提供的通断控制信号的控制下,控制所述第一节点和所述第三节点之间连通或断开;
[0009]所述输出电路分别与所述第二节点、所述第三节点和驱动信号端电连接,用于在所述第二节点的电位和所述第三节点的电位的控制下,控制通过所述驱动信号端输出驱动信号。
[0010]可选的,所述第三节点控制电路包括第一晶体管;
[0011]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通断控制线电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一节点电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三节点电连接。
[0012]可选的,所述通断控制线包括第一通断控制线和第二通断控制线;所述第三节点控制电路包括第一控制子电路和第二控制子电路;
[0013]所述第一控制子电路分别与第一通断控制线、所述第一节点和第三节点电连接,用于在所述第一通断控制线提供的第一通断控制信号的控制下,控制所述第一节点和所述第三节点之间连通或断开;
[0014]所述第二控制子电路分别与第二通断控制线、所述第一节点和第三节点电连接,用于在所述第二通断控制线提供的第二通断控制信号的控制下,控制所述第一节点和所述第三节点之间连通或断开。
[0015]可选的,所述第一控制子电路包括第一晶体管,所述第二控制子电路包括第二晶体管;
[0016]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通断控制线电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一节点电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三节点电连接;
[0017]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二通断控制线电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一节点电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三节点电连接。
[0018]可选的,所述输出电路包括第三晶体管、第四晶体管和存储电容;
[0019]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三节点电连接,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二电极与时钟信号线电连接,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一电极与所述驱动信号端电连接;
[0020]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二节点电连接,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一电极与所述驱动信号端电连接,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二电极与第一电压线电连接;
[0021]所述存储电容的第一极板与所述第三节点电连接,所述存储电容的第二极板与所述驱动信号端电连接。
[0022]可选的,所述输出电路还包括第五晶体管;
[0023]所述第五晶体管的栅极与帧复位线电连接,所述第五晶体管的第二电极与所述驱动信号端电连接,所述第五晶体管的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一电压线电连接。
[0024]可选的,所述第二节点控制电路包括第四节点控制子电路和第二节点控制子电路;
[0025]所述第四节点控制子电路分别与第二电压线、第四节点和第一电压线电连接,所述第四节点控制子电路还与所述第一节点或所述第三节点电连接,用于在所述第二电压线提供的第二电压信号的控制下,控制所述第四节点与所述第二电压线之间连通,并在所述第一节点的电位或所述第三节点的电位的控制下,控制所述第四节点与所述第一电压线之间连通;
[0026]所述第二节点控制子电路分别与所述第四节点、所述第二电压线、所述第二节点和第一电压线电连接,所述第二节点控制子电路还与所述第一节点或第三节点电连接,用于在所述第四节点的电位的控制下,控制所述第二节点与所述第二电压线之间连通,在所述第一节点的电位或所述第三节点的电位的控制下,控制所述第二节点与所述第一电压线之间连通。
[0027]可选的,所述第四节点控制子电路包括第六晶体管和第七晶体管;
[0028]所述第六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六晶体管的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压线电连接,所述第六晶体管的第二电极与所述第四节点电连接;
[0029]所述第七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节点或所述第三节点电连接,所述第七晶体管的第一电极与所述第四节点电连接,所述第七晶体管的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一电压线电连接;
[0030]所述第二节点控制子电路包括第八晶体管和第九晶体管;
[0031]所述第八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四节点电连接,所述第八晶体管的第一电极与所
述第二电压线电连接,所述第八晶体管的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二节点电连接;
[0032]所述第九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节点或所述第三节点电连接,所述第九晶体管的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节点电连接,所述第九晶体管的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一电压线电连接。
[0033]可选的,所述第一节点控制电路分别与输入端、复位端、帧复位线、第二节点、第一节点和第一电压线电连接,用于在所述输入端提供的输入信号的控制下,控制所述输入端与所述第一节点之间连通,在所述复位端提供的复位信号的控制下,控制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一电压线之间连通,在所述第二节点的电位的控制下,控制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一电压线之间连通,在所述帧复位线提供的帧复位信号的控制下,控制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一电压线之间连通。
[0034]可选的,所述第一节点控制电路包括第十晶体管、第十一晶体管、第十二晶体管和第十三晶体管;
[0035]所述第十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十晶体管的第一电极都与所述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十晶体管的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一节点电连接;
[0036]所述第十一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复位端电连接,所述第十一晶体管的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一节点电连接,所述第十一晶体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节点控制电路、第二节点控制电路、第三节点控制电路和输出电路;所述第一节点控制电路与第一节点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一节点的电位;所述第二节点控制电路与第二节点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二节点的电位;所述第三节点控制电路分别与通断控制线、所述第一节点和第三节点电连接,用于在所述通断控制线提供的通断控制信号的控制下,控制所述第一节点和所述第三节点之间连通或断开;所述输出电路分别与所述第二节点、所述第三节点和驱动信号端电连接,用于在所述第二节点的电位和所述第三节点的电位的控制下,控制通过所述驱动信号端输出驱动信号。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节点控制电路包括第一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通断控制线电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一节点电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三节点电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断控制线包括第一通断控制线和第二通断控制线;所述第三节点控制电路包括第一控制子电路和第二控制子电路;所述第一控制子电路分别与第一通断控制线、所述第一节点和第三节点电连接,用于在所述第一通断控制线提供的第一通断控制信号的控制下,控制所述第一节点和所述第三节点之间连通或断开;所述第二控制子电路分别与第二通断控制线、所述第一节点和第三节点电连接,用于在所述第二通断控制线提供的第二通断控制信号的控制下,控制所述第一节点和所述第三节点之间连通或断开。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子电路包括第一晶体管,所述第二控制子电路包括第二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通断控制线电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一节点电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三节点电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二通断控制线电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一节点电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三节点电连接。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电路包括第三晶体管、第四晶体管和存储电容;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三节点电连接,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二电极与时钟信号线电连接,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一电极与所述驱动信号端电连接;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二节点电连接,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一电极与所述驱动信号端电连接,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二电极与第一电压线电连接;所述存储电容的第一极板与所述第三节点电连接,所述存储电容的第二极板与所述驱动信号端电连接。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电路还包括第五晶体管;所述第五晶体管的栅极与帧复位线电连接,所述第五晶体管的第二电极与所述驱动信号端电连接,所述第五晶体管的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一电压线电连接。
7.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节点控制电路包括第四节点控制子电路和第二节点控制子电路;所述第四节点控制子电路分别与第二电压线、第四节点和第一电压线电连接,所述第四节点控制子电路还与所述第一节点或所述第三节点电连接,用于在所述第二电压线提供的第二电压信号的控制下,控制所述第四节点与所述第二电压线之间连通,并在所述第一节点的电位或所述第三节点的电位的控制下,控制所述第四节点与所述第一电压线之间连通;所述第二节点控制子电路分别与所述第四节点、所述第二电压线、所述第二节点和第一电压线电连接,所述第二节点控制子电路还与所述第一节点或第三节点电连接,用于在所述第四节点的电位的控制下,控制所述第二节点与所述第二电压线之间连通,在所述第一节点的电位或所述第三节点的电位的控制下,控制所述第二节点与所述第一电压线之间连通。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节点控制子电路包括第六晶体管和第七晶体管;所述第六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六晶体管的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压线电连接,所述第六晶体管的第二电极与所述第四节点电连接;所述第七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节点或所述第三节点电连接,所述第七晶体管的第一电极与所述第四节点电连接,所述第七晶体管的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一电压线电连接;所述第二节点控制子电路包括第八晶体管和第九晶体管;所述第八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四节点电连接,所述第八晶体管的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压线电连接,所述第八晶体管的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二节点电连接;所述第九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节点或所述第三节点电连接,所述第九晶体管的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节点电连接,所述第九晶体管的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一电压线电连接。9.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点控制电路分别与输入端、复位端、帧复位线、第二节点、第一节点和第一电压线电连接,用于在所述输入端提供的输入信号的控制下,控制所述输入端与所述第一节点之间连通,在所述复位端提供的复位信号的控制下,控制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一电压线之间连通,在所述第二节点的电位的控制下,控制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一电压线之间连通,在所述帧复位线提供的帧复位信号的控制下,控制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一电压线之间连通。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点控制电路包括第十晶体管、第十一晶体管、第十二晶体管和第十三晶体管;所述第十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十晶体管的第一电极都与所述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十晶体管的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一节点电连接;所述第十一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复位端电连接,所述第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建东吴忠山王小元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