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净水装置及其净水方法和净水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19145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5:56
一种净水装置及其净水方法和净水系统,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一组平行的两个侧壁之间垂直于侧壁对应设置两组固定杆,一组固定杆设置于侧壁的上端,另一组固定杆设置于侧壁的下端;每个固定杆上均开设若干个凹槽,上端固定杆与下端固定杆的对应凹槽中分别插设多个阳极板和多个阴极板,阳极板和阴极板平行交叉设置;壳体另一组平行的两个侧壁上分别设置阳极接线板和阴极接线板,阳极板均设置在靠近阳极接线板的一侧,阴极板均设置在靠近阴极接线板的一侧;每个阳极板均连接至阳极接线板,每个阴极板均连接至阴极接线板;壳体平行于阳极板板面的一组平行侧壁上分别设置进水管和出水管。本发明专利技术装置能完成对全管路杀菌,产水水质较好,没有安全隐患。没有安全隐患。没有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净水装置及其净水方法和净水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净水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净水装置及其净水方法和净水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集中式供水设施以及家庭式储水箱,长期使用后不清洗,就会引起水箱中微生物滋生的问题,因此终端净水就显得非常有必要,目前,市面上各式各样的净水器均存在长期运行后产生细菌滋生的问题。
[0003]通用的杀菌抑菌方法主要有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其中,物理方法主要以紫外灯杀菌为主,但是由于紫外灯的使用寿命有限且无持续杀菌效果,紫外光仅仅对其照射的水体有杀菌作用,对于从出水口向内蔓延的细菌滋生问题无法解决,并且紫外灯杀菌为瞬时杀菌,无法抑制长期运行过程中的细菌滋生,紫外光对水箱塑料有老化作用,影响产出水质;化学方法主要有臭氧杀菌和氯等消毒剂进行消毒等,其中氯对人体呼吸道等有一定伤害,因此终端净水一般不采用氯进行杀菌,臭氧杀菌为常用的净水器杀菌方式,但是在臭氧杀菌中,杀完菌后的水中会溶解一定浓度的臭氧,水会有明显的嗅味,饮用时影响感官,而且逸出的臭氧由于其具有强氧化性,因此对环境造成危害。面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突出问题,亟需开发一种新型净水器杀菌抑菌模块,最高效率杀灭水中微生物持久抑制细菌滋生同时又能最大限度降低水质安全影响风险。
[0004]除此之外,依据不同的杀菌原理,有些杀菌技术在杀菌过程中会不同程度地溶出一些溶出物,以此来杀灭水中细菌,但是这些溶出物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因此,亟需开发一种能够最高效率杀灭水中微生物,持久抑制细菌滋生,同时能够最大限度降低水质安全隐患的净水装置。
[0005]有鉴于此,特提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净水装置,本专利技术净水装置为电化学杀菌装置,使进入装置中的水在阳极板和阴极板产生的微观高压电场和活性氧的共同作用下进行杀菌,该装置采用多个交叉设置的阴极板和阳极板,增大水与电极板的接触面积,使水流呈“S”形方式流动,不仅增加水流通道的距离,延长水中微生物与电极板的接触时间,充分杀灭水中的微生物,而且有利于水与活性氧充分混匀,进一步更好的杀菌,并且残留的活性氧会随杀菌后的水共同通过出水管流出,杀灭管路中的菌,完成对全管路的杀菌。除此之外,本专利技术装置进行杀菌时不会产生其他溶出物或有害物质,杀菌后的产水水质较好,没有安全隐患。
[0007]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净水方法,在微观高压电场和活性氧的共同作用下进行杀菌,并且残留的活性氧随杀菌后的水共同通过出水管流出,能够较为全面的进行杀菌,且杀菌后的产水水质安全有保障。
[0008]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净水系统,该系统能够用在进水设备中,对饮用水进行全面持久的杀菌。
[0009]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0010]一种净水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顶部、底部以及顶部和底部之间垂直设置的两组侧壁,每组所述侧壁均包括两个平行的侧壁;所述壳体一组平行的两个侧壁之间垂直于所述侧壁对应设置两组固定杆,一组所述固定杆设置于所述侧壁的上端,另一组所述固定杆设置于所述侧壁的下端;每个所述固定杆上均开设若干个凹槽,上端所述固定杆与下端所述固定杆的对应凹槽中分别插设多个阳极板和多个阴极板,所述阳极板和所述阴极板平行交叉设置;
[0011]所述壳体另一组平行的两个侧壁上分别设置阳极接线板和阴极接线板,所述阳极板均设置在靠近所述阳极接线板的一侧,所述阴极板均设置在靠近所述阴极接线板的一侧;每个所述的阳极板均连接至所述的阳极接线板,每个所述阴极板均连接至所述的阴极接线板;
[0012]所述壳体平行于所述阳极板板面的一组平行侧壁上分别设置进水管和出水管。
[0013]本专利技术净水装置为电化学杀菌装置,使进入装置中的水在阳极板和阴极板产生的微观高压电场和活性氧的共同作用下进行杀菌,该装置采用多个交叉设置的阴极板和阳极板,增大水与电极板的接触面积,使水流呈“S”形方式流动,不仅增加水流通道的距离,延长水中微生物与电极板的接触时间,充分杀灭水中的微生物,而且有利于水与活性氧充分混匀,进一步更好的杀菌,并且残留的活性氧会随杀菌后的水共同通过出水管流出,杀灭管路中的菌,完成对全管路的杀菌。除此之外,本专利技术装置进行杀菌时不会产生其他溶出物或有害物质,杀菌后的产水水质较好,没有安全隐患。
[0014]本专利技术固定杆有较多凹槽,能够通过将阳极板和阴极板分别插入不同凹槽中来调节阳极板和阴极板的距离,根据进水水质的不同情况,通过调节阳极板和阴极板的间隙大小改变细菌与微观高压电场间的距离,提高杀菌率,达到较好的杀菌效果。
[0015]进一步地,相邻所述阳极板和所述阴极板之间的间距为0.5~1mm;此间距能够避免由于阳极板和阴极板距离过近而造成的短路,并且有益于阳极板和阴极板之间微观高压电场的形成,维持较高的杀菌效果。
[0016]优选的,所述阳极板邻近连接有所述阴极接线板侧壁的一边与连接有所述阴极接线板的侧壁之间的距离为5~20mm;所述阴极板邻近连接有所述阳极接线板侧壁的一边与连接有所述阳极接线板的侧壁之间的距离为5~20mm;将阳极板和阴极板与侧壁保持在5~20mm有利于水流在两极板间进行“S”形流动,延长电极板与水中微生物的接触时间,同时还有利于产生的活性氧与水流充分混匀,提高杀菌效率。
[0017]优选的,在设置有所述进水管或所述出水管的侧壁和与所述侧壁相邻的阳极板或所述阴极板之间的距离为0.5~1mm;此距离能够保证水进入壳体后与阳极板或阴极板进行充分接触。
[0018]优选的,所述阳极板和所述阴极板均通过电线分别连接至所述阳极接线板和所述阴极接线板。
[0019]进一步地,每组所述固定杆中包括至少两个固定杆;
[0020]优选的,所述固定杆两端设置螺纹结构,并通过螺帽固定在所述侧壁上。
[0021]进一步地,设置有进水管和出水管的一组平行侧壁的内侧分别设置密封垫;密封垫用于密封装置。
[0022]优选的,所述进水管的内径为8~25mm,所述出水管的内径为8~25mm。
[0023]本专利技术净水装置进行杀菌净水的原理为:本装置通电后,即使电极两端施加较低的电压,阴、阳电极板表面仍会形成微观高压电场,水流经过阴、阳电极板表面,微生物与电极板表面无限接近时就会在微观高压电场的作用下发生细胞膜破裂和蛋白质外流,最终导致微生物失活;同时在通电作用下,阳极板将水分子分解为H
+
和OH

,其与周围水分子形成羟基自由基和臭氧等活性氧物质,这些活性氧物质同时也对水中的微生物进行协同杀菌,并且水中残留的活性氧能够随杀菌后的水一起流入出水管中,对全管路进行全面杀菌。因此,本专利技术装置在微观高压电场和活性氧的双重作用下对水进行杀菌,杀菌较为彻底。
[0024]本专利技术的净水装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将多个净水装置串联在一起进行水的杀菌净化。
[0025]一种净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水通过进水管进入所述壳体中,依次通过交叉排列的所述阳极板和所述阴极板,并在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净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

1),所述壳体(1

1)包括顶部、底部以及顶部和底部之间垂直设置的两组侧壁,每组所述侧壁均包括两个平行的侧壁;所述壳体(1

1)一组平行的两个侧壁之间垂直于所述侧壁对应设置两组固定杆(1

4),一组所述固定杆(1

4)设置于所述侧壁的上端,另一组所述固定杆(1

4)设置于所述侧壁的下端;每个所述固定杆(1

4)上均开设若干个凹槽,上端所述固定杆(1

4)与下端所述固定杆(1

4)的对应凹槽中分别插设多个阳极板(1

2)和多个阴极板(1

3),所述阳极板(1

2)和所述阴极板(1

3)平行交叉设置;所述壳体(1

1)另一组平行的两个侧壁上分别设置阳极接线板(1

5)和阴极接线板(1

6),所述阳极板(1

2)均设置在靠近所述阳极接线板(1

5)的一侧,所述阴极板(1

3)均设置在靠近所述阴极接线板(1

6)的一侧;每个所述的阳极板(1

2)均连接至所述的阳极接线板(1

5),每个所述阴极板(1

3)均连接至所述的阴极接线板(1

6);所述壳体(1

1)平行于所述阳极板(1

2)板面的一组平行侧壁上分别设置进水管(1

7)和出水管(1

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水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阳极板(1

2)和所述阴极板(1

3)之间的间距为0.5~1mm;优选的,所述阳极板(1

2)邻近连接有所述阴极接线板(1

6)侧壁的一边与连接有所述阴极接线板(1

6)的侧壁之间的距离为5~20mm;所述阴极板(1

3)邻近连接有所述阳极接线板(1

5)侧壁的一边与连接有所述阳极接线板(1

5)的侧壁之间的距离为5~20mm;优选的,设置有所述进水管(1

7)或所述出水管(1

8)的侧壁和与所述侧壁相邻的阳极板(1

2)或所述阴极板(1

3)之间的距离为0.5~1mm;优选的,所述阳极板(1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亦力李天玉刘涛陈弘仁孙广东刘乃维张颖郭莎莎罗艳王龙龙范闯磊
申请(专利权)人:碧水源膜技术研究中心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