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常闭自动复位微动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18759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5: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常闭自动复位微动开关,涉及微动开关领域,针对现有的微动开关因结构复杂导致装配难度大、生产效率低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胶壳和底座,所述胶壳套接于底座的顶端,且所述胶壳与底座之间设置有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是一种弹簧控制的单桥式常闭结构,所述控制机构包括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和接触片,所述第一端子的顶端呈半环型折弯设置有第一折弯,所述第二端子的顶端呈直角折弯设置有第二折弯,所述接触片的一端呈半环形折弯设置有第三折弯,且所述第三折弯与第一折弯套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新颖,该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微动开关因结构复杂导致装配难度大、生产效率低的问题。产效率低的问题。产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常闭自动复位微动开关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微动开关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常闭自动复位微动开关。

技术介绍

[0002]微动开关的体积较小,十分适合微小型电气设备使用,大多数微动开关的结构十分精巧,零部件的生产工艺步骤较多且较为复杂,往往只能进行半自动化生产,许多形状复杂的零件不得不由人工进行装配,导致生产效率和良品率难以提高,因此为了简化微动开关结构,达到降低微动开关装配难度并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我们提出了一种常闭自动复位微动开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常闭自动复位微动开关,解决了现有的微动开关因结构复杂导致装配难度大、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常闭自动复位微动开关,包括胶壳和底座,所述胶壳套接于底座的顶端,且所述胶壳与底座之间设置有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是一种弹簧控制的单桥式常闭结构。
[0006]优选的,所述控制机构包括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和接触片,所述第一端子的顶端呈半环型折弯设置有第一折弯,所述第二端子的顶端呈直角折弯设置有第二折弯,所述接触片的一端呈半环形折弯设置有第三折弯,且所述第三折弯与第一折弯套接,所述接触片远离第一端子的一端与第二折弯底部搭接;
[0007]优选的,所述接触片位于第三折弯的一端向下设置有第三弹簧,所述接触片的中部开设有圆孔,且所述接触片的底端位于圆孔处设置有第二弹簧。
[0008]优选的,所述接触片靠近第二端子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触点,且所述第二折弯位于第一触点处设置有第二触点。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均呈竖直向下设置。
[0010]优选的,所述胶壳的顶端开设有凹槽,且所述凹槽套接有按钮,所述胶壳的两侧均开设有卡槽,
[0011]优选的,所述底座的两侧均设置有外卡,且所述外卡与卡槽匹配卡接,所述底座的顶端开设有第一圆槽、第二圆槽、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所述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分布于底座的两端。
[0012]优选的,所述第一端子与第一插槽插接,所述第二端子与第二插槽插接,所述第二弹簧的底端与第一圆槽套接,且所述第三弹簧的底端与第二圆槽套接,所述第二圆槽内设置有圆柱,且所述圆柱与第三弹簧底端插接。
[0013]优选的,所述按钮的底端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贯穿圆孔,且所述第一弹簧与第二弹簧套接。
[001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5]1、该装置的接触片与第一端子之间采用半环套接的方式,并使用第三弹簧压紧,在满足接触片进行小幅度偏转的需求和接触可靠性的同时,相对普通带轴的铰接结构也降低了装配难度。
[0016]2、该装置通过下压按钮使得接触片偏转断开连接的同时,也会压缩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使得松开按钮后通过第一弹簧使得按钮复位,通过第二弹簧使得接触片复位,且该装置的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之间套接,按钮与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也处于一条轴线,使得该装置在实现常闭自动复位功能的同时保持结构简单紧凑,简单的复位结构有利于降低装配难度。
[0017]综上所述,该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微动开关因结构复杂导致装配难度大、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胶壳打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装配结构分解图。
[0021]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闭合状态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断开状态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标号:1、胶壳;101、凹槽;102、按钮;103、卡槽;2、底座;201、外卡;202、第一圆槽;203、第二圆槽;204、圆柱;205、第一插槽;206、第二插槽;3、控制机构;301、第一端子;302、第一折弯;303、第二端子;304、第二折弯;305、第二触点;306、接触片;307、圆孔;308、第一触点;309、第三折弯;310、第一弹簧;311、第二弹簧;312、第三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5]参照图1

图5,一种常闭自动复位微动开关,包括胶壳1和底座2,所述胶壳1套接于底座2的顶端,且所述胶壳1与底座2之间设置有控制机构3,所述控制机构3是一种弹簧控制的单桥式常闭结构,所述控制机构3包括第一端子301、第二端子303和接触片306,所述第一端子301的顶端呈半环型折弯设置有第一折弯302,所述第二端子303的顶端呈直角折弯设置有第二折弯304,所述接触片306的一端呈半环形折弯设置有第三折弯309,且所述第三折弯309与第一折弯302套接,所述接触片306远离第一端子301的一端与第二折弯304底部搭接,所述接触片306靠近第二端子303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触点308,且所述第二折弯304位于第一触点308处设置有第二触点305,所述第一端子301和第二端子303均呈竖直向下设置,所述接触片306位于第三折弯309的一端向下设置有第三弹簧312,所述接触片306的中部开设有圆孔307,且所述接触片306的底端位于圆孔307处设置有第二弹簧311;
[0026]该装置的接触片306和第一端子301之间通过第一折弯302和第三折弯309套接(搭接),由于第一折弯302和第三折弯309均具有半环形结构,因此通过第三弹簧312由下而上将第三折弯309与第一折弯302之间压紧后,使得整个接触片306能够以第一折弯302和第三折弯309的弧形接触处为轴进行小幅度偏转。
[0027]所述胶壳1的顶端开设有凹槽101,且所述凹槽101套接有按钮102,所述胶壳1的两侧均开设有卡槽103,所述底座2的两侧均设置有外卡201,且所述外卡201与卡槽103匹配卡接,所述底座2的顶端开设有第一圆槽202、第二圆槽203、第一插槽205和第二插槽206,所述第一插槽205和第二插槽206分布于底座2的两端,所述第一端子301与第一插槽205插接,所述第二端子303与第二插槽206插接,所述第二弹簧311的底端与第一圆槽202套接,且所述第三弹簧312的底端与第二圆槽203套接,所述第二圆槽203内设置有圆柱204,且所述圆柱204与第三弹簧312底端插接,所述按钮102的底端设置有第一弹簧310,所述第一弹簧310贯穿圆孔307,且所述第一弹簧310与第二弹簧311套接;
[0028]此时如图5所示,该装置通过下压按钮102,使得按钮102向下压缩第一弹簧310,继续下压按钮102,使得按钮102接触并下压接触片306,同时使得第二弹簧311压缩,此时接触片306与第二端子303之间分离(若接入短路中将使得电路断开),松开按钮102后,第一弹簧310使得按钮102复位,第二弹簧311使得接触片306复位,使得接触片306与第二端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常闭自动复位微动开关,包括胶壳(1)和底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壳(1)套接于底座(2)的顶端,且所述胶壳(1)与底座(2)之间设置有控制机构(3),所述控制机构(3)是一种弹簧控制的单桥式常闭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常闭自动复位微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3)包括第一端子(301)、第二端子(303)和接触片(306),所述第一端子(301)的顶端呈半环型折弯设置有第一折弯(302),所述第二端子(303)的顶端呈直角折弯设置有第二折弯(304),所述接触片(306)的一端呈半环形折弯设置有第三折弯(309),且所述第三折弯(309)与第一折弯(302)套接,所述接触片(306)远离第一端子(301)的一端与第二折弯(304)底部搭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常闭自动复位微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片(306)位于第三折弯(309)的一端向下设置有第三弹簧(312),所述接触片(306)的中部开设有圆孔(307),且所述接触片(306)的底端位于圆孔(307)处设置有第二弹簧(31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常闭自动复位微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片(306)靠近第二端子(303)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触点(308),且所述第二折弯(304)位于第一触点(308)处设置有第二触点(305)。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常闭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远锋曾飞雄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同发宝微控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