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焦镜头及成像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系统设计
,特别涉及一种变焦镜头及成像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安全防范意识不断提高,安防监控行业也得到高速发展,监控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变焦镜头在上个世纪就有实际的设计与使用,随着透镜设计技术发展,变焦镜头应用的场合逐渐增多。如今,变焦镜头已广泛应用于民用产品、安防监控等领域。但由于变焦镜头成像质量比普通固定焦距镜头差,所以变焦镜头的使用普及率不高。而且现在市面上的变焦镜头大部分靶面尺寸较小,导致采集的图像分辨率较低,拍摄效果一般,图片价值不大。而且现在市面上的变焦镜头大部分光圈较小,导致镜头透光较少,在低照度场景下获取的图像较暗,难以保证图像质量。随着安防向高清化、小型化推进,需要镜头达到更高的性能与更小的体积。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变焦镜头,旨在改善现有技术中焦镜头镜头光圈较小、大变倍与小体积无法共存的技术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变焦镜头,包括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包括镜头主体,沿所述镜头主体的光轴自物方至像方的方向为自前至后;所述镜头主体包括镜筒以及自前至后依次设于所述镜筒内的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群、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群、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三透镜群、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四透镜群、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五透镜群、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六透镜群和感光芯片,所述第二透镜群、所述第三透镜群、所述第四透镜群和所述第五透镜群相对所述镜筒分别沿前后向可移动设置,所述第三透镜群、所述第五透镜群中的至少一个沿所述光轴移动,以使得所述变焦镜头变焦,所述第二透镜群、所述第四透镜群中的至少一个沿所述光轴移动,以使得所述变焦镜头对焦;其中,所述变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0.29<fw/f1<2.57,且
‑
8.77<fw/f2<
‑
0.97,且
‑
2.89<fw/f3<
‑
0.32,且
‑
2.16<fw/f4<
‑
0.24,且0.16<fw/f5<1.47,且0.05<fw/f6<0.45;其中,fw为所述变焦镜头处于广角端的焦距,f1为所述第一透镜群的焦距,f2为所述第二透镜群的焦距,f3为所述第三透镜群的焦距,f4为所述第四透镜群的焦距,f5为所述第五透镜群的焦距,f6为所述第六透镜群的焦距。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群包括自前至后依次设置的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和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镜;所述第一透镜群与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二透镜、所述第三透镜、第四透镜满足以下条件:0.05<f1/f11<0.43,且
‑
1.08<f1/f12<
‑
1.08,且0.14<f1/f13<1.29,且0.13<f1/f14<1.19;其中,f1所述第一透镜群的焦距,f1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f12为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f13为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f14为所述第四透镜的焦距。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群包括自前至后依次设置的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五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六透镜和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七透镜,所述第五透镜为非球面透镜;所述第二透镜群与所述第五透镜、所述第六透镜、所述第七透镜满足以下条件:0.18<f2/f21<1.61,且0.04<f2/f22<0.38,且0.04<f2/f23<0.4;其中,f2为所述第二透镜群的焦距,f21为所述第五透镜的焦距,f22为所述第六透镜的焦距,f23为所述第七透镜的焦距。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群包括自前至后依次设置的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八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九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十透镜和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十一透镜,其中,所述第八透镜为非球面透镜;所述第三透镜群与所述第八透镜、所述第九透镜、所述第十透镜、所述第十一透镜满足以下条件:
‑
2.63<f3/f3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东阳,王晓,闵亚楠,李守林,王浩,肖明志,邱盛平,龚俊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联合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