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浸水挡土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18125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5: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浸水挡土墙,包括墙背排水系统和基础面排水系统;墙背排水系统包括设置在挡土墙背面的中粗砂层和墙体排水孔;基础面排水系统设置在挡土墙底部且靠近挡土墙的上游侧,包括彼此相互连通的纵向排水管、横向排水管以及基础排水孔;纵向排水管的管壁可透水且从挡土墙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基础排水孔沿向排水通道间隔分布在基础面内;横向排水管和墙体排水孔的两端口分别朝向上游侧和下游侧且贯穿挡土墙。该挡土墙结构稳定,体型较小有利于施工,尤其适用于水位变动区。同时,本技术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了施工这种挡土墙的方法。法。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浸水挡土墙


[0001]本技术涉及挡土墙结构,尤其适用于修建在水位变动区的挡土墙工程。

技术介绍

[0002]挡土墙是指支承基础填土或山坡土体、防止填土或斜坡体变形失稳的构造物,在工程建设或地质灾害防治中被广泛采用。对于修建在水位变动区的挡土墙,为了抵消来自墙背和基底的水压力作用,往往需要庞大的体型,增加工程的投资,甚至导致整体方案的不可行。根据不完全统计,80%以上的挡土墙破坏都与水的作用存在直接关系,因此挡土墙的排水设计至关重要。对于主体结构位于水位变动区的挡墙,不仅要考虑墙背排水,更要关注基底的排水,同时要保证排水的可靠性。而现有技术中,往往只在挡土墙上设置泄水孔以排除坡体内的水体,提高坡体稳定性。显然,这种方式不能满足本技术问题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应用于水位变动区的挡土墙结构,且体型较小,施工成本较低。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浸水挡土墙,包括墙背排水系统和基础面排水系统;墙背排水系统包括设置在挡土墙墙体内的墙体排水孔;基础面排水系统设置在挡土墙底部且靠近挡土墙的上游侧,包括彼此相互连通的纵向排水管、横向排水管以及基础排水孔;纵向排水管的管壁可透水且从挡土墙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基础排水孔间隔分布在基础面内;横向排水管和墙体排水孔贯穿挡土墙且两端口分别朝向上游侧和下游侧。
[0006]进一步的,纵向排水管设置在纵向排水通道内,基础排水孔沿纵向排水通道分布。
[0007]进一步的,纵向排水通道的空间由[型槽钢与基础面围成。
[0008]进一步的,槽钢边缘设有缺口供横向排水管通过;槽钢和基础面之间的空隙设置混凝土封堵。
[0009]进一步的,横向排水管朝向下游侧的端口伸出挡土墙外且浸没在水体区的最低水位以下。
[0010]进一步的,基础排水孔的孔口处竖向地插有排水孔透水花管,排水孔透水花管的管壁与基础排水孔孔口缝隙之间设有砂浆封堵;基础排水孔通过排水孔透水花管与横向排水管和纵向排水管连通。
[0011]进一步的,墙体排水孔和横向排水管的上游侧端口均设有透水盖板。
[0012]进一步的,挡土墙的墙背回填区包括设置在挡土墙墙背表面的中粗砂层和土石渣碾压回填;墙背回填区的底部设置从下往上依次填筑等粒径碎石排水区、过渡层和反滤层。
[0013]进一步的,墙体排水孔向下游侧倾斜设置,横向排水管水平设置。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方案通过在挡土墙内布置墙体排水系统和基础面排水系统,实现挡土墙墙背和基底的双重排水,能够有效降低挡土墙上游侧的水压力,减小
挡土墙基础面的倾覆力和墙背的倾覆力,从而提高挡土墙的稳定性,适应水位变化时挡土墙受力情况的多变性。并且,在挡土墙墙背设置中粗砂层,也能够辅助提高挡土墙的排水能力,降低墙背部位的水位线以减小墙背的倾覆力;同时,将基础面排水系统靠近挡土墙上游侧设置,也能够进一步降低基础面上游侧的水压力已减小基础面的倾覆力。
[0015]另外,横向排水管下游侧端口浸没在水体区的最低水位以下,当水位降低至基础面高程以下时,孔内水柱的倒虹吸作用将形成负压,进而提高基础面排水效率和降压效果。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基础面排水系统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
[0019]参照附图。本实施例的挡土墙结构包括墙背排水系统和基础面排水系统。其中,墙背排水系统包括中粗砂层13和墙体排水孔9。墙体排水孔9沿挡土墙2长度方向和高度方向分布多个且贯穿挡土墙2。每个排水孔向挡土墙2下游侧向下倾斜,也即,每个排水孔朝向上游侧的孔口高度大于朝向下游侧的孔口高度。在本实施例中,所说的挡土墙下游侧是指水位变动区所在一侧,挡土墙上游侧则为相对水位变动区的另一侧。排水孔朝向上游侧的孔口还设有盖板14,用于防止砂石等杂物随水流进入排水孔造成堵塞。中粗砂层13铺设在挡土墙2墙背表面,辅助提高挡土墙2的排水能力,降低墙背部位的水位线以减小墙背的倾覆力。
[0020]基础面排水系统设置在挡土墙2底部且靠近挡土墙2的上游侧,包括彼此相互连通的纵向排水管7、横向排水管8以及基础排水孔5。由于纵向排水管7的管壁需要透水,因此纵向排水管7设置在纵向排水通道4内以防止杂物进入排水管造成堵塞,使基础面排水系统瘫痪。具体的,纵向排水通道4从挡土墙2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且布置在挡土墙2界面质心的上游侧,当挡土墙2基础面1较宽时,也可以布置多排。在本实施例中,纵向排水通道4沿挡土墙2的长度方向设置。纵向排水通道4采用[型槽钢15倒扣在基础面1上形成通道空间,纵向排水管7选用透水花管且沿着纵向排水通道4的中心线布置。
[0021]基础排水孔5设置在基础面1内且沿着纵向排水管7间隔分布,孔深3~5m,孔口处竖向地插有排水孔透水花管6,排水孔透水花管6的管壁与基础排水孔5孔口缝隙之间设有砂浆封堵。在本实施例中,基础排水孔5和纵向排水管7都沿着纵向排水管7的中心线分布,排水孔透水花管6和纵向排水管7通过三通管件连接。
[0022]横向排水管8沿挡土墙2上下游方向水平埋设且贯穿整个挡土墙基础。横向排水管8位于相邻两个基础排水孔5之间且间隔设置,其与纵向排水管7采用四通管件连接。由于横向排水管8需要和纵向排水通道4内的纵向排水管7连接,因此[型槽钢15的两侧边缘设有供横向排水管8通过的缺口,[型槽钢15与基础面1之间的空隙采用混凝土封堵,以防止挡土墙2混凝土浇筑时浆液堵塞槽钢15内部排水通道。特别的,横向排水管8朝向下游侧的端口伸出挡土墙2外且浸没在水体区的最低水位以下,从而当水位降低至基础面1高程以下时,孔内水柱的倒虹吸作用形成负压,进而提高基础面1排水效率和降压效果。横向排水管8的上
游侧端口同样设有盖板14,盖板14为圆弧形密孔钢板。
[0023]在挡土墙2的墙背回填区底部设置等粒径碎石排水区10,等粒径碎石排水区10上部依次填筑过渡层11和反滤层12。在挡土墙2墙背中粗砂层13后侧、反滤层12上部的墙背回填区则采用普通的土石渣3碾压回填,从而提高挡土墙2整体稳定性。
[0024]本实施例的具体施工方法如下:
[0025](1)开挖挡土墙基础;
[0026](2)确定纵向排水通道4中心线,沿该中心线按照一定的间距钻孔形成多个基础排水孔5,孔内清理后埋设排水孔透水花管6,管壁与孔壁之间采用砂浆封堵;
[0027](3)沿纵向排水通道4的中心线铺设纵向排水管7和横向排水管8,并通过四通管件和三通管件将纵向排水管7、横向排水管8和排水孔透水花管6连接;
[0028](4)按照横向排水管8间距,设置[型槽钢15边缘的缺口,倒扣槽钢15和基础面1形成纵向排水通道4,并采用混凝土封堵槽钢15与基础面1之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浸水挡土墙,其特征在于包括墙体排水系统和基础面排水系统;所述墙体排水系统包括设置在挡土墙墙体内的墙体排水孔;所述基础面排水系统设置在所述挡土墙底部且靠近所述挡土墙的上游侧,包括彼此相互连通的纵向排水管、横向排水管以及基础排水孔;所述纵向排水管的管壁可透水且从所述挡土墙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所述基础排水孔间隔分布在基础面内;所述横向排水管和墙体排水孔贯穿所述挡土墙且两端口分别朝向上游侧和下游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浸水挡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排水管设置在纵向排水通道内,所述基础排水孔沿所述纵向排水通道分布。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浸水挡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排水通道的空间由[型槽钢与基础面围成。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浸水挡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槽钢边缘设有缺口供所述横向排水管通过;所述槽钢和所述基础面之间的空隙设置混凝土封堵。5.如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安龙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