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显示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18088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5: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车载显示屏,包括:中控屏,所述中控屏包括触控区和位于所述触控区外围的非触控区;联屏,所述联屏与所述中控屏并排设置,与所述中控屏构成多联屏,且为非触控屏;电致变色薄膜,所述电致变色薄膜贴设在所述中控屏的非触控区和所述联屏,且所述中控屏和所述联屏未工作时,所述电致变色薄膜的颜色与所述中控屏的触控区的颜色相同。本发明专利技术中,车载显示屏未工作时,车载显示屏在贴设有电致变色薄膜的部位颜色与中控屏触控区的颜色一致,即联屏和中控屏非触控区的颜色与中控屏触控区的颜色一致,实现一体黑效果。实现一体黑效果。实现一体黑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载显示屏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车载显示屏。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汽车行业电气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发展,车载显示屏也向着大尺寸、连屏、多屏等方向发展。车载显示屏当下多联屏是一个趋势,将成为中高端车载显示屏的标准配件。
[0003]但目前行业上多联屏存在一个痛点,即,如图1所示,多联屏的一体黑效果差,屏与屏之间、屏与油墨区之间在屏幕熄灭情况下存在色差。因对应的技术不同,不同屏的反射率、色相值不同,很难通过传统的调整油墨区的颜色使其达到一体黑的效果,使得目前的产品在屏幕熄灭的情况下,显示屏的显示区域和其盖板的油墨区域的显示效果仍然有差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车载显示屏,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在屏幕熄灭的情况下显示屏的显示区域和油墨区域的显示效果仍然有差异的问题。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0006]提供一种车载显示屏,包括:
[0007]中控屏,所述中控屏包括触控区和位于所述触控区外围的非触控区;
[0008]联屏,所述联屏与所述中控屏并排设置,与所述中控屏构成多联屏,且为非触控屏;
[0009]电致变色薄膜,所述电致变色薄膜贴设在所述中控屏的非触控区和所述联屏,且所述中控屏和所述联屏未工作时,所述电致变色薄膜的颜色与所述中控屏的触控区的颜色相同。
[0010]可选的,贴设在所述中控屏和所述联屏的所述电致变色薄膜为一体薄膜,且所述电致变色薄膜在所述中控屏的触控区镂空。
[0011]可选的,所述联屏包括仪表屏和副驾驶娱乐屏,其中所述仪表屏和所述副驾驶娱乐屏位于所述中控屏的两侧。
[0012]可选的,所述联屏还包括信息显示屏。
[0013]可选的,沿所述中控屏的非触控区至触控区方向,所述电致变色薄膜与所述中控屏的触控区部分重叠。
[0014]可选的,沿所述中控屏的非触控区至触控区方向,所述电致变色薄膜与所述中控屏的触控区的重叠宽度为0.5

1mm。
[0015]可选的,所述电致变色薄膜为柔性电致变色薄膜。
[0016]可选的,所述柔性电致变色薄膜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柔性基材、第一透明导电ITO薄膜、电致变色材料、第二透明导电ITO薄膜和第二柔性基材。
[0017]可选的,所述第一柔性基材和所述第二柔性基材为PET基材。
[0018]可选的,所述电致变色薄膜通过OCA光学胶与所述中控屏和所述联屏粘接。
[0019]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0020]电致变色薄膜贴设在中控屏的非触控区和联屏上,且电致变色薄膜以中控屏触控区未工作时的颜色为基准进行颜色设计,使电致变色薄膜的颜色与中控屏触控区未工作时的颜色相同。这样,车载显示屏未工作(即黑屏)时,车载显示屏在贴设有电致变色薄膜的部位颜色与中控屏触控区的颜色一致,即联屏和中控屏非触控区的颜色与中控屏触控区的颜色一致,实现一体黑效果。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2]图1为现有技术公开的车载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车载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车载显示屏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电致变色薄膜的结构示意图。
[0026]其中,附图1

4中具体包括下述附图标记:
[0027]中控屏

1;联屏

2;电致变色薄膜

3;盖板

4;显示屏

5;仪表屏

21;副驾驶娱乐屏

22。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如图2、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的车载显示屏5包括中控屏1、联屏2和电致变色薄膜3。中控屏1上设有中央控制门锁系统、玻璃升降系统和中央控制台等。中央控制门锁系统主要有中央控制、速度控制和单独控制三个功能,驾驶员可以通过中央控制门锁系统控制所有门锁开关。玻璃升降系统实现玻璃升降控制。中央控制台有音响控制面板和空调控制面板等各种车辆控制器。目前的中控屏1多为触摸控制屏,包括位于中部的触控区和位于触控区外围的非触控区,非触控区通常为中控屏1外周的油墨区。
[0030]联屏2为非触控屏,与中控屏1并排设置,与中控屏1构成多联屏,且各屏幕之间具有物理隔绝,即联屏2与中控屏1为多块结构上不相连的屏幕,屏与屏之间由黑色油墨区隔离。需要说明的是,多联屏可以包括两个屏幕,也可以包括至少三个屏幕。具体的,联屏可以包括仪表屏21、副驾驶娱乐屏22和信息显示屏5的至少一种,根据用户需求设定。
[0031]其中,仪表屏21一般安装在中控屏1的左侧,靠近驾驶室。仪表屏21用于反映车辆各系统的工作状况,不同汽车的仪表不尽相同,但一般常规仪表有车速里程表、转速表、机油压力表、水温表、燃油标、充电表以及各种指示灯,例如常见的有燃油指示灯、清洗液指示灯、电子油门指示灯、前后雾灯指示灯和报警指示灯。
[0032]副驾驶娱乐屏22安装在中控屏1的右侧,位于副驾驶室位置。副驾驶娱乐屏22可以控制和显示车辆的部分信息,例如空调、多媒体音量、车速和档位信息等。
[0033]信息显示屏5安装在中控屏1的下侧,位于驾驶室和副驾驶室之间。信息显示屏5具体可以用于显示例如温度、湿度等。
[0034]电致变色薄膜3可以为柔性电致变色薄膜3,以能够适应例如曲面屏和平面屏等多种屏幕。如图4所示,柔性电致变色薄膜3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柔性基材、第一透明导电ITO薄膜、电致变色材料、第二透明导电ITO薄膜和第二柔性基材。电致变色材料能在外加较低的驱动电压或电流作用下,发生可逆的颜色变化,例如由不透光变为透光,其是材料的价态和组分发生可逆的变化,使材料的光学性能发生改变或者保持改变。同时,电致变色材料还需要有很好的离子导电性,较高的对比度、变色效率和循环周期等电色性能。电致变色材料分为无机电致变色材料和有机电致变色材料。无机电致变色材料的典型代表是三氧化钨,以WO3为功能材料的电致变色器件已经产业化。而有机电致变色材料主要有聚噻吩类及其衍生物、紫罗精类、四硫富瓦烯、金属酞菁类化合物等。电致变色材料一般来说应满足以下要求:快速的变色响应,即对电场的响应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显示屏,其特征在于,包括:中控屏,所述中控屏包括触控区和位于所述触控区外围的非触控区;联屏,所述联屏与所述中控屏并排设置,与所述中控屏构成多联屏,且为非触控屏;电致变色薄膜,所述电致变色薄膜贴设在所述中控屏的非触控区和所述联屏,且所述中控屏和所述联屏未工作时,所述电致变色薄膜的颜色与所述中控屏的触控区的颜色相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显示屏,其特征在于,贴设在所述中控屏和所述联屏的所述电致变色薄膜为一体薄膜,且所述电致变色薄膜在所述中控屏的触控区镂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屏包括仪表屏和副驾驶娱乐屏,其中所述仪表屏和所述副驾驶娱乐屏位于所述中控屏的两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载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屏还包括信息显示屏。5.根据权利要求1

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载显示屏,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佳铸陈春钦
申请(专利权)人: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