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型材举升车,包括行走装置、升降装置、第一臂、第二臂和操作台,行走装置的顶部设有第一平台;升降装置包括升降组件和第二平台,升降组件设在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之间并适于升降第二平台;第一臂的一端设有第一托架,第一臂的另一端装配在第二平台上且可向举升车的一侧摆动,第二臂的一端设有第二托架,第二臂的另一端装配在第二平台上且可向举升车的另一侧摆动;操作台可转动地设在第二平台上,操作台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第一位置,操作台沿着举升车的宽度方向延伸,在第二位置,操作台沿着举升车的长度方向延伸。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型材举升车方便了矿井架棚作业,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提升了矿井生产效率。提升了矿井生产效率。提升了矿井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型材举升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井下架棚
,具体地,涉及一种架棚用型材举升车。
技术介绍
[0002]架棚作业时,需要人工将架棚材料搬到掘锚机机身上,由于井下巷道空间狭窄、架棚材料笨重、高空作业没有合适的站位点、用工较多、劳动强度较大等因素,掘锚机配合架棚时,一方面作业人数较多,另一方面设备操作及配合不当极易造成人员伤害且存在高空坠物伤人等安全隐患,其次,每次架棚作业时间较长,影响正常掘进,且掘锚机不能正常检修,特别是在设备有故障隐患与架棚作业同时发生时会严重制约生产,不利于架棚作业的安全、高效进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4]为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一种型材举升车,该型材举升车方便了矿井架棚作业,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避免了相关技术中占用掘锚机较长时间而影响生产的情况,提升了矿井生产效率。
[000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型材举升车包括:行走装置,所述行走装置的顶部设有第一平台;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设在所述第一平台上,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升降组件和第二平台,所述升降组件设在所述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之间并适于升降所述第二平台;第一臂和第二臂,所述第一臂的一端设有第一托架,所述第一托架相对所述第一臂可转动,所述第一臂的另一端装配在所述第二平台上且可向举升车的一侧摆动,所述第二臂的一端设有第二托架,所述第二托架相对所述第二臂可转动,所述第二臂的另一端装配在所述第二平台上且可向举升车的另一侧摆动,所述第一托架和所述第二托架适于放置型材,所述第一臂和所述第二臂适于摆动以举升所述型材;操作台,所述操作台可转动地设在所述第二平台上,所述操作台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操作台沿着举升车的宽度方向延伸以适于人员在操作台上进行人工作业,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操作台沿着举升车的长度方向延伸以提升通过性。
[000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型材举升车方便了矿井架棚作业,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避免了相关技术中占用掘锚机较长时间而影响生产的情况,提升了矿井生产效率。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型材举升车包括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包括导轨和夹爪,所述导轨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第二平台前侧,所述导轨位于所述第一臂和所述第二臂之间,且所述导轨沿着上下方向延伸,所述夹爪导向滑移装配在所述导轨上,所述夹爪具有工作位置和避让位置,在所述工作位置,所述夹爪适于夹紧型材以提升型材举升的稳定性,在所述避让位置,所述夹爪可翻转至所述导轨的后侧以避让所述型材。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夹爪包括第一夹、第二夹、调节件、连接件和滑块,所述第一夹的中部和所述第二夹的中部通过枢轴枢转相连,所述第一夹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
第二夹具有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调节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夹的第一端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夹的第三端相连,所述调节件的长度可调以适于调整所述第一夹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夹的第四端的间距,所述滑块导向装配在所述导轨上,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夹或所述第二夹或所述调节件可转动地相连,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滑块可转动地相连以使所述第一夹和所述第二夹可向所述导轨后侧翻转。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平台上设有第一槽,所述第二平台上设有第二槽,所述导轨配合在所述第一槽和所述第二槽内。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臂和所述第二臂可伸缩,所述第一臂和所述第二臂包括多个顺次套设的套筒和多个第一驱动器,相邻两个所述套筒之间设有所述第一驱动器,所述第一驱动器的一端与相邻两个所述套筒的其中一个相连,所述第一驱动器的另一端与相邻两个所述套筒的另一个相连,所述第一驱动器的长度可调以实现相邻两个所述套筒之间长度的调整,所述第一托架和所述第二托架设在对应地所述伸缩套筒的自由端。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托架设在所述第一臂的端部且相对所述第一臂可枢转,所述第二托架设在所述第二臂的端部且相对所述第二臂可枢转,所述第一托架和所述第二托架的枢转轴均沿着举升车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托架和所述第二托架均包括第一架、第二架和滚轮,所述第一架和所述第二架相对布置,且所述第一架和所述第二架之间设有托槽,所述滚轮设在所述托槽的槽底处,所述滚轮的转动轴线沿着所述车体的长度方向延伸。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操作台长度可调,所述操作台包括第二驱动器、第一子平台和第二子平台,所述第一子平台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平台相连,所述第二子平台导向装配在所述第一子平台的另一端,所述第二驱动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子平台铰接,所述第二驱动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子平台铰接,所述第二驱动器长度可调以实现所述操作台长度的调整。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操作台包括支撑件、第一柱和第二柱,所述第一柱设在所述第二平台的下方,所述第二柱设在所述第一子平台的下方,所述第一柱长于所述第二柱,所述支撑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柱的底端转动相连,所述支撑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柱的底端转动相连,所述支撑件的长度可调。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升降组件包括限位件和多个第三驱动器,多个所述第三驱动器设在所述限位件的外周侧,所述第三驱动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平台铰接,所述第三驱动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平台铰接,所述限位件包括铰接座、第一件、第二件和第三件,所述铰接座固定在所述第一平台上,所述第一件的一端与所述铰接座铰接,所述第一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件铰接,所述第二件的一端与所述铰接座铰接,所述第二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件铰接,所述第一件位于所述第二件上方,所述第三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件和所述第二件相连,所述第三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平台铰接,所述限位件适于在所述第三驱动器伸缩时限制所述第三驱动器的伸缩方向。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行走装置包括多个撑顶件,多个所述撑顶件设在所述第一平台上并沿着所述第一平台的周向间隔布置,所述撑顶件可向所述第一平台下方伸展,所述撑顶件适于与地面撑顶以调平和固定所述第一平台。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型材举升车的非架棚状态示意图。
[0017]图2是图1中型材举升车的前视示意图。
[0018]图3是图1中型材举升车的左视示意图。
[0019]图4是图3中限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是图1中第二臂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6是图1中型材举升车的俯视示意图。
[0022]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型材举升车的架棚状态示意图。
[0023]图8是图7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4]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型材举升车的架棚状态后侧示意图。
[0025]图10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型材举升车的架棚状态左视示意图。
[0026]图1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型材举升车的架棚状态前视示意图。
[0027]图1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型材举升车的架棚状态俯视示意图。
[0028]图1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型材举升车的夹爪后翻示意图。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型材举升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行走装置,所述行走装置的顶部设有第一平台;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设在所述第一平台上,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升降组件和第二平台,所述升降组件设在所述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之间并适于升降所述第二平台;第一臂和第二臂,所述第一臂的一端设有第一托架,所述第一托架相对所述第一臂可转动,所述第一臂的另一端装配在所述第二平台上且可向举升车的一侧摆动,所述第二臂的一端设有第二托架,所述第二托架相对所述第二臂可转动,所述第二臂的另一端装配在所述第二平台上且可向举升车的另一侧摆动,所述第一托架和所述第二托架适于放置型材,所述第一臂和所述第二臂适于摆动以举升所述型材;操作台,所述操作台可转动地设在所述第二平台上,所述操作台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操作台沿着举升车的宽度方向延伸以适于人员在操作台上进行人工作业,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操作台沿着举升车的长度方向延伸以提升通过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型材举升车,其特征在于,包括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包括导轨和夹爪,所述导轨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第二平台前侧,所述导轨位于所述第一臂和所述第二臂之间,且所述导轨沿着上下方向延伸,所述夹爪导向滑移装配在所述导轨上,所述夹爪具有工作位置和避让位置,在所述工作位置,所述夹爪适于夹紧型材以提升型材举升的稳定性,在所述避让位置,所述夹爪可翻转至所述导轨的后侧以避让所述型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型材举升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爪包括第一夹、第二夹、调节件、连接件和滑块,所述第一夹的中部和所述第二夹的中部通过枢轴枢转相连,所述第一夹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夹具有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调节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夹的第一端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夹的第三端相连,所述调节件的长度可调以适于调整所述第一夹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夹的第四端的间距,所述滑块导向装配在所述导轨上,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夹或所述第二夹或所述调节件可转动地相连,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滑块可转动地相连以使所述第一夹和所述第二夹可向所述导轨后侧翻转。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型材举升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台上设有第一槽,所述第二平台上设有第二槽,所述导轨配合在所述第一槽和所述第二槽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型材举升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臂和所述第二臂可伸缩,所述第一臂和所述第二臂包括多个顺次套设的套筒和多个第一驱动器,相邻两个所述套筒之间设有所述第一驱动器,所述第一驱动器的一端与相邻两个所述套筒的其中一个相连,所述第一驱动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希鹏,王晓凯,贾建伟,陈庆贺,裴磊磊,刘文武,冀鹏飞,李建国,侯伟,原钢,侯卫红,杜佳霖,邢晨,梁好,张德芳,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天地煤机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