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18027 阅读:1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明装置包括一发射可见光的本体(1)和一透光的泡壳(5)。本发明专利技术之特征在于,照明装置包括至少一光电元件(2,2’)以发射第一波长范围内的光;本体(1)设有转换剂(3)以吸收由光电元件(2,2’)发射的光并再发射第二波长范围内的光:该泡壳(5)设有一反射第一波长范围内之光的涂层(6)。在一优选例中,该光电元件(2,2’)是发光二极管,其最好发射蓝光。作为优选,转换剂(3)由发光材料构成并可最好被源于波长范围为400至500nm的光所激活。作为优选,涂层(6)包括一多层式光滤器并最好被设置在泡壳(5)之内表面上。在工作中,该光电元件的光通量最好等于或高于5lm。本体(1)可采用各种形状。如螺旋形线圈,从而本照明装置类似于一碳丝(炽)灯。本发明专利技术照明装置具有一相对高的发光效率和一相对长的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照明装置,其包括一在运行时发射可见光的本体并还包括一传输光的泡壳。在开头段中所述类型的照明装置是原本公知的并包括例如白炽灯,装饰灯,再如所谓的碳丝灯,其中该发光体包括一在支承材料上的螺旋卷绕的碳丝。这类照明装置的其它例子包括设有光发射体的灯泡,其中光发射体的结构为十字交叉的或星式成形的元件或其它装饰的或献身的元件(例如该后者称为“热爱”)。上述类照明装置的缺点是,这种公知的照明装置具有一相对低的发光功效和一有限的使用寿命。本专利技术的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在开头段落中所述类型的照明装置,其发光效率和使用寿命都被提高。为实现这一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照明装置之特征在于本照明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光电元件,其在工作时发射第一波长范围内的光本体设有转换剂用于将第一波长范围的光转换成第二波长范围的光;和该泡壳设有一涂层,其至少部分地反射第一波长范围的光。光电元件包括电子-发光元件;如发光二极管(LEDs)。这类光电元件被用作产生照明目的的一白色或有色光的光源以及用作信号灯中的一有色或白色光的光源,例如在交通控制系统,运输车辆,飞机或运输用的其它装置或系统中。在近些年来,除了在GaP基础上的黄和红光发射二极管外,还发展了在GaN基础上的有效的兰光和绿光发射二极管。这类光电元件具有一相对高的发光功效(≥201m/w)和一相对长的使用寿命(≥75000时)。作为比较,一75w的碳丝灯具有发光效率为约21m/w和一平均使用寿命少于1000时。在工作时,于公知的灯泡中,光的产生是由于该(白炽)本体在(真空气密)的泡壳中被一电流加热,从而导致所述本体在一高温下发射光。在这种公知的灯泡中,该(白炽)本体构成了所谓的主要光源。而按照本专利技术,该公知照明装置的(白炽)本体被替代为包括至少一个光电元件和(在本体上设置的)转换剂的组合结构,该转换剂可将被光电元件发射的第一波长范围的光转换成第二波长范围的光。在本专利技术照明装置中,该光电元件被考虑为是一主要光源;而转换剂被考虑为是一第二光源。该转换剂是通过源于光电元件的光被激活的。这种光的一部分通过转换剂例如经过一吸收和发射过程被转换为第二波长范围的(可见)光。按照本专利技术,该透光的泡壳还包括一涂层,其至少部分地反射第一波长范围的光。因此,就可实现,该源于光电元件的第一波长范围的光不被转换剂所直接吸收而被转换成第二波长范围的光,故该第一波长范围的光通过施加到泡壳(之一内表面上)的反射涂层所反射并仍然被转换剂所吸收且被转换为第二波长范围的光。而源于转换剂的光被允许通过涂有反射层的泡壳。该反射涂层使得该本体成为一个均质的辐射体,因为该本体在原则上只从下边被照射。按照本专利技术方案,就可获得一高效的具有相对长使用寿命的照明装置。在本专利技术照明装置中,该泡壳不再用作一真空泡壳而是作为用于提供反射涂层的装置。上述事实的结果是,按照本专利技术的灯泡不再具有一真空的泡壳,而所述的本专利技术灯也能安全被使用。这种设有反射涂层的泡壳如果希望还可被省去。因此本专利技术装置包括由至少一个光电元件和(在本体上设有的)转换剂构成的一组合结构。作为优选,该转换剂包括一发光材料。这种材料是特别适宜的,因为它们通常具有一高分额的效率和一高的流明当量(表示为1m/w),因此,本照明装置可实现一高的发光效率。另外,已经公知了大量(稳定的)无机和有机发光材料(萤光物),这就能容易地选择一适宜的材料用于实现本专利技术(改进色光度)的目的。该发光材料可以最好通过源于波长范围为400至500nm的光来激活。由于这一敏感度的结果,该发光材料可以特别地适用于吸收,尤其是兰光。这种被吸收的光通过发光材料被非常有效地转换为另外波长范围的可见光,例如绿或红光。本照明装置之希望的色温取决于所述的应用。对于一种类似碳丝灯形式的照明装置,则希望一相对低的色温。对于其它的应用,可以获得具有一高色温的光。本专利技术照明装置之一特别诱人的实施例的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光电元件包括一兰色光发射二极管该转换剂包括一发光材料用于将该兰光发射二极管发射的一部分光转换为红光。作为优选,该兰光发射二极管的最大发射光谱处于从460至490nm的波长范围内;该红光发射发光材料的最大发射光谱处于从610至630nm的波长范围中。在本专利技术照明装置之一有利变形实施例中,该光电元件的一光通量在工作时至少为51m。本专利技术照明装置能实现一个连续的,匀质的具有高亮度的照明技术。 已经发现,如果该照明装置包括热散失措施时,具有光通量为51m或更多的光电元件才能以奏效的方式被应用。只有照明装置设置了具有这一高光通量的光电元件才可以替代通常的白炽灯。本专利技术一个特别的方面在于,该散热措施使得在照明装置工作时产生的热量散失到该照明装置的一灯头上和/或与之连接的主电源接头上。本专利技术的这些和其它方面将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和解释变得显明易懂。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之照明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局部横剖和部分侧视图;图2A是本专利技术之所述本体的一实例例横剖图;图2B是本专利技术之所述本体的另一实施例横剖图;和图2C是本专利技术之所述本体的再一变形实施例横剖图;所有附图纯粹是示意性的并不是按尺寸比例绘制的。特别是为了清楚其见,有些尺寸是被强烈放大的。在附图中,只要可能的话相同的参考编号指的是相同的构件。图1以部分横剖和部分侧视图的方式表明了本专利技术之照明装置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照明装置包括,(在这一实施例中)一本体1,其为一螺旋绕丝的结构形式。该照明装置还包括一可透光的泡壳5和一原本公知的灯头7。按照本专利技术,该照明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光-电元件2,2’。在图1的实施例中,示出两个光电元件2,2’。这类光电元件包括一在运行时产生和发射一预定波长范围之光的本体。它们还一般设有一透光的泡壳例如为一透镜的形式。适宜的光电元件2,2’是所谓的电致发光元件例如发光二极管(LEDs),例如发射一特殊颜色光的二极管。适宜的LEDs包括,尤其是,-兰GaNLEDs(制作Nichia)发射最大470nm,FWHM=20nm;-兰-绿GaNLEDs(制作Nichia)发射最大520nm,FWHM=40nm;-黄GaPLEDs(制作Hewlett Packard)发射最大590nm FWHM=20nm;该本体1设有转换剂3。所述转换剂3是通过来自光电元件2,2’的光源来激活的。这些光的一部分通过该转换剂3被转换成第二波长范围的(可见)光。在图1所示的实例中,本体1不完全地设有转换剂3。本体1之不必发射光的部分就不设有转换剂3。该转换剂3最好包括一发光材料。适用于将兰光转换成绿光的发光材料是(Sr,Ca)2SiO4:Eu2+,Ba2SiO4:Eu2+,SrCa2S4,ZnS:Cu+,ZnS:Au+,ZnS:Al3+,(Zn,Cd)S:Ag+和CaS:Ce3+。适用于将兰光或绿光转换为红光的发光材料是CaS:Eu,Mn;CaS:Eu;SrS:Eu;(Zn,Cd)S:Ag;SrO:Eu;Sr3B2O6:Eu;Sr2Mg(BO3)2;CaS:Eu,Mn;CaS:Eu或SrS:Eu。所述材料具有一相对高的量子效率和光吸收率。这些材料还在将光从第一波长范围转换为第二波长范围的光时具有一相对很高的流明当量。该照明装置之(可见)透光的泡壳5设有一(部分地)反射第一波长范围光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照明装置包括一本体(1),其在工作时发射可见光并包括一透光的泡壳(5),其特征在于: 该照明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光电元件(2,2’)其在工作时发射处在一第一波长范围内的光: 所述本体(1)设有转换剂(3)用于将第一波长范围的光转换为第二波长范围的光;和 该泡壳(5)设有一涂层(6),其至少部分地反射第一波长范围的光。

【技术特征摘要】
EP 1999-4-20 99201247.61.一照明装置包括一本体(1),其在工作时发射可见光并包括一透光的泡壳(5),其特征在于该照明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光电元件(2,2’)其在工作时发射处在一第一波长范围内的光所述本体(1)设有转换剂(3)用于将第一波长范围的光转换为第二波长范围的光;和该泡壳(5)设有一涂层(6),其至少部分地反射第一波长范围的光。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转换剂(3)包括一发光材料。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转换剂(3)可以通过源于波长范围内400至500nm的光被激活。4.如权利要求1或2中的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G哈贝尔斯
申请(专利权)人:皇家菲利浦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NL[荷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