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声光一体化独立式无线气体探测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17932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5: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声光一体化独立式无线气体探测器系统,以及用于控制与气体探测器联动的电磁阀的集成式控制开关,其主要包括第一发光二极管D1、第二发光二极管D2、第三发光二极管D3、第一开关SW1、第二开关SW2、第三开关SW3、过零检测电路ZC、第一整流滤波电路DC1、第二整理滤波电路DC2、第一驱动部件DM1、第二驱动部件DM2、第一屏蔽件SH1、第二屏蔽件SH2、第一永磁体PM1、第二永磁体PM2、第一网格板MS1、第二网格板MS2、第三网格板MS3、第四网格板MS4、缺口部、滑块、方形块、凹槽、支撑部。支撑部。支撑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声光一体化独立式无线气体探测器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声光一体化独立式无线气体探测器系统,更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控制与气体探测器联动的电磁阀的集成式控制开关。

技术介绍

[0002]无线气体探测器通过无线信号连接至控制主机,探测器信号传输到控制主机,控制主机随后反馈信号到电磁阀,联动电磁阀切断气源。
[0003]市面上气体探测器内交流220V供电电磁阀(简称电磁阀)开关电路采用250VAC机械触点式继电器进行控制开关,由于电磁阀是感性负载,在开关电磁阀时,电磁阀电源浪涌电压较高,普通机械继电器触点容易烧坏和易粘连,采用RC抑制电路,需要高压高功率器件,器件体积大,只能延缓继电器触点的寿命,但不能完全避免触点粘连或烧坏。现有技术中,可控硅是一种开关控制元件,其不仅可以单独作为开关元件,也可以与例如机械触点式继电器进行配合实现复合开关,然而上述开关虽然能够实现一定效果,但是其结构比较复杂,而且功耗特别是可控硅的功耗较大(特别是在大电流时),而且通常是独立式组合元件进行电路设计,结构和功耗均较大,为此,设计一种集成式、简单、可靠和低功耗的电磁阀集成开关有较强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控制与气体探测器联动的电磁阀的集成式控制开关,利用多个发光二极管以及多个可控硅开关实现过零开启和关闭,同时在稳态时通过导电触板实现电连接,降低可控硅的功耗,配合本申请特定的结构能够实现防浪涌和降低功耗等作用。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例如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控制与气体探测器联动的电磁阀的集成式控制开关,包括第一发光二极管D1、第二发光二极管D2、第三发光二极管D3、第一开关SW1、第二开关SW2、第三开关SW3、过零检测电路ZC、第一整流滤波电路DC1、第二整理滤波电路DC2、第一驱动部件DM1、第二驱动部件DM2、第一屏蔽件SH1、第二屏蔽件SH2、第一永磁体PM1、第二永磁体PM2、第一网格板MS1、第二网格板MS2、第三网格板MS3、第四网格板MS4、缺口部1、滑块2、方形块3、凹槽4、支撑部5;其中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与正极部通过导电线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与负极部CA通过导电线连接;位于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右侧设置有第二二极管D2,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通过导电片和第一网格板MS1与正极部AN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通过导电片和负极部CA;位于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右侧设置有第三开关SW3,第三开关SW3的上端通过导电片和第二网格板MS2与正极部AN电连接,第三开关SW3的下端通过导电片与负极部CA电连接,且第三开关SW3的下端通过导电片与过零检测电路ZC的一端电连接,过零检测电路ZC的另一端与第三开关SW3和负极部CA自检的导电片电连接,位于所述第三开关SW3的右侧设置有第三二极管D3,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通过导电片和第三网格板MS3与正极部AN电连接,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通过导电片与负极部CA电连接;位于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右侧设置有依次排列的第一整流滤波电路
DC1、第一驱动部件DM1、第一开关SW1,其中第一整流滤波电路DC1的上端通过导电片与正极部AN电连接,第一整流滤波电路DC1的下端与第一驱动部件DM1的一端连接,第一驱动部件DM1的另一端与第一开关SW1的上端连接,第一开关SW1的下端通过导电片和第四网格板MS4与负极部CA电连接;位于所述第一开关SW1的右侧依次连接有第二整流滤波电路DC2、第二驱动部件DM2、第二开关SW2,其中第二整流滤波电路DC2的一端与正极部通过导电片电连接,第二整流滤波电路DC2的另一端与第二驱动部件DM2的一端电连接,第二驱动部件DM2的另一端通过导电片与第二开关SW2的上端电连接,第二开关SW2的下端通过导电片与负极部CA电连接;位于所述第二开关SW2的右侧设置有电连接部,所述电连接部包括上导电片、下导电以及位于上下导电片之间且向右凸出的中间导电片,所述中间导电片内部具有容纳空间,所述中间导电片的容纳空间位于右侧设置有缺口,所述中间导电片的右侧设置有第二永磁体PM2,所述容纳空间内设置有能够滑动的第一永磁体PM1,所述第一永磁体PM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导电触板,所述第一永磁体PM1的下方设置有滑块。
[0006]技术效果
[000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能通通过第二发光二极管和第三开关,配合过零检测电路ZC在零电压是开启或关闭电路,防止电磁阀出现较大的浪涌电压,避免触点的粘连或烧坏,同时在稳态情况下,能够通过第一驱动部件DM1或第二驱动部件DM2,使得第一永磁体PM1移动使得导电触板6闭合缺口部1,从而实现完全导通,此时可以关闭上述驱动用的驱动部件,且关闭第三开关,从而实现降低能耗,更为优选的,为了防止第一永磁体PM1和导电触板6与缺口部1分离,设置了弹性部件,通过弹性部件的阻力防止第一永磁体PM1的移动,进一步的,设置了第一永磁体PM1和第二永磁体PM2,通过设置第一和第二永磁体之间相互吸引和/或上述弹性部件,使得导电触板6能够可靠且低电阻的闭合缺口部1;另一方面,为了使得在需要打开缺口部1时能够快速断开,也可以设置第一和第二永磁体之间相互排斥,配合上述弹性部件,使得弹性部件的阻力大于两者之间的排斥力,能够在保证可靠接触,且在需要断开时,能够使用第二永磁体或第一永磁体能够以较小的力使得导电触板与缺口部分离,也可以理解为在同样大小的力时,能够更快的断开;更进一步,为了防止导电触板的分离,将第二驱动部件DM2设置在滑块2的下方,配合内凹部7和弹性部件,能够在滑块带动导电触板闭合缺口部1时,,从而由于重力作用使得内套筒8及其内部的第三永磁体PM3进入到内凹部7,通过内凹部对第一永磁体PM1进行锁止实现可靠接触,在需要断开时,通过设置第二驱动部件DM2使得所述第三永磁体PM3与第二驱动部件排斥使得,从而使得内套筒回缩到滑块内部,从而可以通过第一和第二永磁体之间的排斥力实现断开。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详细图;
[0009]图2为图1实施例的右侧详细结构放大图;
[0010]图3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详细图;
[0011]图4为图3实施例的右侧详细结构放大图;
[0012]图5为凹槽详细结构示意图。
[0013]AN、正极部;CA、负极部;D1、第一发光二极管;D2、第二发光二极管;D3、第三发光二极管;SW1、第一开关;SW2、第二开关;SW3、第三开关;ZC、过零检测电路;DC1、第一整流滤波
电路;DC2、第二整理滤波电路;DM1、第一驱动部件;DM2、第二驱动部件;SH1、第一屏蔽件;SH2、第二屏蔽件;PM1、第一永磁体;PM2、第二永磁体;PM3、第三永磁体;MS1、第一网格板;MS2、第二网格板;MS3、第三网格板;MS4、第四网格板;1、缺口部;2、滑块;3、方形块;4、凹槽;5、支撑部;6、导电触板;7、内凹部;8、内套筒;9、第一弹性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控制与气体探测器联动的电磁阀的集成式控制开关,包括第一发光二极管D1、第二发光二极管D2、第三发光二极管D3、第一开关SW1、第二开关SW2、第三开关SW3、过零检测电路ZC、第一整流滤波电路DC1、第二整理滤波电路DC2、第一驱动部件DM1、第二驱动部件DM2、第一屏蔽件SH1、第二屏蔽件SH2、第一永磁体PM1、第二永磁体PM2、第一网格板MS1、第二网格板MS2、第三网格板MS3、第四网格板MS4、缺口部1、滑块2、方形块3、凹槽4、支撑部5;其中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与正极部通过导电线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与负极部CA通过导电线连接;位于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右侧设置有第二二极管D2,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通过导电片和第一网格板MS1与正极部AN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通过导电片和负极部CA;位于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右侧设置有第三开关SW3,第三开关SW3的上端通过导电片和第二网格板MS2与正极部AN电连接,第三开关SW3的下端通过导电片与负极部CA电连接,且第三开关SW3的下端通过导电片与过零检测电路ZC的一端电连接,过零检测电路ZC的另一端与第三开关SW3和负极部CA自检的导电片电连接,位于所述第三开关SW3的右侧设置有第三二极管D3,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通过导电片和第三网格板MS3与正极部AN电连接,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通过导电片与负极部CA电连接;位于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右侧设置有依次排列的第一整流滤波电路DC1、第一驱动部件DM1、第一开关SW1,其中第一整流滤波电路DC1的上端通过导电片与正极部AN电连接,第一整流滤波电路DC1的下端与第一驱动部件DM1的一端连接,第一驱动部件DM1的另一端与第一开关SW1的上端连接,第一开关SW1的下端通过导电片和第四网格板MS4与负极部CA电连接;位于所述第一开关SW1的右侧依次连接有第二整流滤波电路DC2、第二驱动部件DM2、第二开关SW2,其中第二整流滤波电路DC2的一端与正极部通过导电片电连接,第二整流滤波电路DC2的另一端与第二驱动部件DM2的一端电连接,第二驱动部件DM2的另一端通过导电片与第二开关SW2的上端电连接,第二开关SW2的下端通过导电片与负极部CA电连接;位于所述第二开关SW2的右侧设置有电连接部,所述电连接部包括上导电片、下导电以及位于上下导电片之间且向右凸出的中间导电片,所述中间导电片内部具有容纳空间,所述中间导电片的容纳空间位于右侧设置有缺口,所述中间导电片的右侧设置有第二永磁体PM2,所述容纳空间内设置有能够滑动的第一永磁体PM1,所述第一永磁体PM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导电触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保敬吴志峰张静王长荀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驰诚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