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抗器绝缘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17849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5: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抗器绝缘结构,涉及电抗器领域,包括电抗基础单元、铁轭以及连接板,所述电抗基础单元设有若干个,所述电抗基础单元包括支架,线圈绕组、铁芯以及绝缘护罩,在支架的外侧套设绝缘护罩,可以对线圈绕组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避免线圈绕组直接与外界发生剐蹭导致的绝缘层破损后的漏电情况,绝缘护罩与线圈绕组留有一定间隙,且在绝缘护罩上开设竖向通槽以及横向通槽,可以保证线圈绕组外侧的正常散热;在支架的外壁开设上下贯通的凹槽,再配合上风道盒以及下风道盒使用,可以将散热冷气从下风道盒内灌入,经过凹槽后带走线圈绕组与铁芯的热量,最后从上风道盒排出,进一步提高了线圈绕组内部的散热效率。进一步提高了线圈绕组内部的散热效率。进一步提高了线圈绕组内部的散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抗器绝缘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电抗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抗器绝缘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电抗器通常由线圈绕组,支架以及铁芯三大基本结构组成,线圈绕组套设在支架上后还需要在其外侧裹上一层绝缘胶带,用于保护线圈绕组,但是胶带的强度较低,在实际的生产与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外界磕碰导致破损,且磕碰的过程中有时会使得线圈绕组上原本的绝缘层被剐蹭掉,最后导致线圈绕组漏电的情况,影响电抗器的安全使用。
[0003]其次现有的电抗器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散热不及时还会对电抗器造成伤害,严重时会引起火灾。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抗器绝缘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
[0005]一种电抗器绝缘结构,包括电抗基础单元、铁轭以及连接板,所述电抗基础单元设有若干个,所述电抗基础单元包括支架,线圈绕组、铁芯以及绝缘护罩,所述支架内设有铁芯,所述支架的外侧设有线圈绕组,所述支架的上下面均设有凸出结构,所述绝缘护罩套设在凸出结构的外侧,所述绝缘护罩上设有若干竖向通槽,所述支架内且位于铁芯的两侧设有夹板,所述铁轭设有两个,分别位于支架的上下两端,所述铁轭还位于同一个电抗基础单元的两个夹板之间,所述铁轭与支架之间还设有上风道盒以及下风道盒,若干个夹板通过连接板固定连接在一起。
[0006]优选的,所述绝缘护罩上还设有若干横向通槽,所述绝缘护罩与线圈绕组之间留有间隙。
[0007]优选的,所述支架的外壁上设有若干上下贯通的凹槽,所述凹槽连通上风道盒与下风道盒,上风道盒上设有若干出气孔,下风道盒上设有进气孔。
[0008]优选的,所述支架的凸出结构上还设有预留槽。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0]在支架的外侧套设绝缘护罩,可以对线圈绕组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避免线圈绕组直接与外界发生剐蹭导致的绝缘层破损后的漏电情况,绝缘护罩与线圈绕组留有一定间隙,且在绝缘护罩上开设竖向通槽以及横向通槽,可以保证线圈绕组外侧的正常散热。
[0011]在支架的外壁开设上下贯通的凹槽,再配合上风道盒以及下风道盒使用,可以将散热冷气从下风道盒内灌入,经过凹槽后带走线圈绕组内侧与铁芯的热量,最后从上风道盒排出,进一步提高了线圈绕组内部的散热效率。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的全剖视图;
[0014]图3为电抗基础单元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为支架、线圈绕组以及绝缘护罩三者的剖视图;
[0016]图5为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6为上风道盒与下风道盒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

电抗基础单元,2

铁轭,3

连接板,11

支架,111

凸出结构,112

凹槽,113

预留槽,12

线圈绕组,13

铁芯,14

绝缘护罩,141

竖向通槽,142

横向通槽,15

夹板,16

上风道盒,161

出气孔,17

下风道盒,171

进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20]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电抗器绝缘结构,包括电抗基础单元1、铁轭2以及连接板3,电抗基础单元1设置若干个,电抗基础单元1包括支架11,线圈绕组12、铁芯13以及绝缘护罩14,支架11内设置铁芯13,支架11的外侧设置线圈绕组12,支架11的上下面均设置凸出结构111,绝缘护罩14套设在凸出结构111的外侧,支架11内且位于铁芯13的两侧设置夹板15,铁轭2设置两个,分别位于支架11的上下两端,铁轭2还位于同一个电抗基础单元1的两个夹板15之间,铁轭2与支架11之间还设置上风道盒16以及下风道盒17,夹板15、铁轭2以及连接板3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一起。
[0021]在本实施例中,支架11的凸出结构111上还设置预留槽113,该预留槽113用于线圈绕组12的接线头穿出。
[0022]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避免绝缘护罩14影响线圈绕组12的正常散热,所以在绝缘护罩14上设置若干竖向通槽141以及横向通槽142,另外绝缘护罩14与线圈绕组12之间留有间隙,保证良好的串风效果,提高散热效率。
[0023]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常见的线圈绕组12内侧的热量不易散发出去,所以在支架11的外壁上设置若干上下贯通的凹槽112,且将凹槽112与上风道盒16以及下风道盒17连通,实现气流导通,上风道盒16上设置若干出气孔161,用于热气散发。下风道盒17上设置进气孔171,进气孔171是位于电抗器背面的,方便连接气管。用于连通散热气源,从而在凹槽112内形成自上而下的气流,配合热气本身具有上升趋势的特点,可以更好的实现散热,上风道盒16与下风道盒17的区别仅在进气孔171与出气孔161上,其他内部结构相同。
[0024]工作过程及其原理:
[0025]该电抗器使用时,利用气管将散热气源与下风道盒17的进气孔171连通,散热气流经过进气孔171进入到下风道盒17内,由于上风道盒16与下风道盒17是开口的,凹槽112位于上风道盒16以及下风道盒17内,且其在支架11上时贯通的,所以气流可以进入到凹槽112内,凹槽112是直接与线圈绕组12的内侧接触的,所以线圈绕组12内侧产生的热量以及支架11吸收铁芯13产生的热量均可在气流经过凹槽112时,被气流带走,之后再从上风道盒16上的出气孔161排出,从而提高线圈绕组12内侧的散热。
[0026]线圈绕组12外侧的绝缘护罩14与线圈绕组12之间留有空隙,可以保护线圈绕组12不与外界发生剐蹭以及磕碰,从而避免破损的线圈绕组12发生漏电,在绝缘护罩14上开设
竖向通槽141以及横向通槽142可以保证线圈绕组12外侧的散热需求。
[0027]由技术常识可知,本技术可以通过其它的不脱离其精神实质或必要特征的实施方案来实现。因此,上述公开的实施方案,就各方面而言,都只是举例说明,并不是仅有的。所有在本技术范围内或在等同于本技术的范围内的改变均被本技术包含。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抗器绝缘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抗基础单元(1)、铁轭(2)以及连接板(3),所述电抗基础单元(1)设有若干个,所述电抗基础单元(1)包括支架(11)、线圈绕组(12)、铁芯(13)以及绝缘护罩(14),所述支架(11)内设有铁芯(13),所述支架(11)的外侧设有线圈绕组(12),所述支架(11)的上下面均设有凸出结构(111),所述绝缘护罩(14)套设在凸出结构(111)的外侧,所述绝缘护罩(14)上设有若干竖向通槽(141),所述支架(11)内且位于铁芯(13)的两侧设有夹板(15),所述铁轭(2)设有两个,分别位于支架(11)的上下两端,所述铁轭(2)还位于同一个电抗基础单元(1)的两个夹板(15)之间,所述铁轭(2)与支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宇华路学健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央美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