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文锋专利>正文

一种多燃料热风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17619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5: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燃料热风炉,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B(30),所述壳体B(30)内设有炉膛(7)和烟道,壳体B(30)的外侧设有壳体A(25),所述壳体A(25)和壳体B(30)之间形成气套(4),在气套(4)上设有进气口(14)和出气口,所述出气口设有风机B(12),即冷空气通过进气口(14)进入气套(4)与壳体B(30)接触换热后从出气口流出。气口流出。气口流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燃料热风炉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多燃料热风炉。

技术介绍

[0002]热风炉是一种热动力机械,热风炉种类很多,主要燃料有煤、气、电和生物质等多种。
[0003]热风炉的引用非常广泛,如食品烘干时需要使用热风烘干,冬季圈舍加热也需要使用热风加热。
[0004]虽然热风炉的能源装置有多种,但是考虑到生产成本及环保要求,电热风炉是最为环保的,但是也是成本最高的,燃煤或生物质热风炉的使用成本最小,但是存在烟气排放问题。
[0005]因此,一种能适用多种燃料的热风炉被提出。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结构简单,燃料适应性强,能实现无烟作业,且热效率高的多燃料热风炉。
[0007]本技术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
[0008]一种多燃料热风炉,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B(30),所述壳体B(30)内设有炉膛(7)和烟道,壳体B(30)的外侧设有壳体A(25),所述壳体A(25)和壳体B(30)之间形成气套(4),在气套(4)上设有进气口(14)和出气口,所述出气口设有风机B(12),即冷空气通过进气口(14)进入气套(4)与壳体B(30)接触换热后从出气口流出。
[0009]所述烟道包含烟道C(31)和烟道A(15),所述烟道A(15)和烟道C(31)之间通过若干个连通管C(27)连通,所述气套至少包含风道B(22)、风道D(26)和风道E(28),所述风道E(28)为炉膛和烟道C(31)之间的夹层,所述风道D(26)为烟道A(15)和烟道C(31)之间的夹层,所述风道B(22)包裹在烟道A(15)的外侧。
[0010]所述进气口(14)设置在风道D(26),通过进气口(14)进入的冷空气流经风道B(22)、风道D(26)和风道E(28)最终汇入风机B(12)。
[0011]烟道还包含风道C(23),所述气套还包含烟道B(21),所述烟道A(15)、烟道B(21)和烟道C(31)呈“E”型排列,所述风道B(22)、风道C(23)、风道D(26)和风道E(28)也呈E型排列,并且相邻两烟道之间通过连通管连通。
[0012]设有换热腔(16)和集烟腔(17),换热腔(16)上设有进口和热风出口(20),所述风机B(12)的出风口连接在换热腔(16)的进口,所述集烟腔(17)与烟道之间通过连通管A(19)连通,即烟道内的烟气通过连通管A(19)进入集烟腔(17),且所述连通管A(19)置于换热腔(16)内。
[0013]炉膛(7)内设有隔板(11),所述隔板(11)设在炉膛(7)的上部,且隔板(11)将炉膛(7)的上部分成左右两个部分,所述隔板(11)呈弧形或“<”形,其上端固定,下端为自由端,
自由端朝向远离烟道的方向倾斜。
[0014]炉膛(7)上至少设有炉膛口(3),炉膛口(3)设有炉门(3

1),炉门(3

1)表面设有通气孔A(3

2)。
[0015]炉膛(7)的上方设有上进气腔(9),上进气腔(9)连接风机A(8),上进气腔(9)靠近隔板(11)处设有通气孔B(10),空气能够通过风机B(12)进入上进气腔(9),并通过通气孔B(10)进入炉膛(7)内。
[0016]还设有下进气管(2),所述下进气管(2)设在炉膛(7)的下部,且下进气管(2)和上进气腔(9)之间通过气管(6)连通。
[0017]本技术风机B(12)设在壳体的上部,且位于中间部位,即气套(4)的出气口设在壳体的上部中央,通过气套(4)的进气口(14),进入的空气需要气套内进行行走,之后才能从出气口排出,并且空气在气套内的行走方向是呈E型,且从中间进气,之后分叉从两遍绕至出气口,在实际使用时,可以提高空气的流通及循环,增大热空气的流量。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燃料适应性强,能实现无烟作业,且热效率高等特点。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所示:1是清灰口,2是下进气管,3是炉膛口,3

1是炉门,3

2是通气孔A,4是气套,5是加料口,6是气管,7是炉膛,8是风机A,9是上进气腔,10是通气孔B,11是隔板,12是风机B,13是排口,14是进气口,15是烟道A,16是换热腔,17是集烟腔,18是排烟口,19是连通管A,20是热风出口,21是烟道B,22是风道B,23是风道C,24是连通管B,25是壳体A,26是风道D,27是连通管C,28是风道E,29是炉条,30是壳体B,31是烟道C。
[0021]其中虚线箭头A为热烟气流向方向;点划线箭头B为冷空气流向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内容做进一步详细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实施例1:参照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一种多燃料热风炉,包括壳体B30,所述壳体B30内设有炉膛7和烟道,所述烟道设在炉膛7的后放,烟道的末端为连通烟囱的出口,所述壳体B30的外侧设有壳体A25,所述壳体A25和壳体B30之间形成气套4,在气套4上设有进气口14和出气口,所述出气口设有风机B12,即冷空气通过进气口14进入气套4,并在气套4内与炉膛7或烟道接触换热后从出气口排出。
[0024]所述烟道包含烟道C31和烟道A15,所述烟道A15和烟道C31之间通过若干个连通管C27连通,所述烟道A15、连通管C27和烟道C31为开口向上的U型,所述气套至少包含风道B22、风道D26和风道E28,所述风道E28为炉膛和烟道C31之间的夹层,所述风道D26为烟道A15和烟道C31之间的夹层,所述风道B22包裹在烟道A15的外侧,上述风道B22、风道D26和风道E28与烟道C31和烟道A15间隔设置,形成不同的气流层,烟道C31和烟道A15中流动的是烟
气,风道B22、风道D26和风道E28流动的空气,通过空气流动,实现空气加热。
[0025]上述进气口14设置在风道D26,通过进气口14进入的冷空气流经风道B22、风道D26和风道E28最终汇入风机B12。
[0026]作为改进,所述烟道还可以包含风道C23,所述气套还包含烟道B21,所述烟道A15、烟道B21和烟道C31呈“E”型排列,所述风道B22、风道C23、风道D26和风道E28也呈E型排列,并且相邻两烟道之间通过连通管连通。
[0027]烟道A15和烟道B21之间通过若干个连通管B24连通。
[0028]作为改进,还设有换热腔16和集烟腔17,换热腔16上设有进口和热风出口20,所述风机B12的出风口连接在换热腔16的进口,所述集烟腔17与烟道之间通过连通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燃料热风炉,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B(30),所述壳体B(30)内设有炉膛(7)和烟道,壳体B(30)的外侧设有壳体A(25),所述壳体A(25)和壳体B(30)之间形成气套(4),在气套(4)上设有进气口(14)和出气口,所述出气口设有风机B(12),即冷空气通过进气口(14)进入气套(4)与壳体B(30)接触换热后从出气口流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燃料热风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烟道包含烟道C(31)和烟道A(15),所述烟道A(15)和烟道C(31)之间通过若干个连通管C(27)连通,所述气套至少包含风道B(22)、风道D(26)和风道E(28),所述风道E(28)为炉膛和烟道C(31)之间的夹层,所述风道D(26)为烟道A(15)和烟道C(31)之间的夹层,所述风道B(22)包裹在烟道A(15)的外侧。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燃料热风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14)设置在风道D(26),通过进气口(14)进入的冷空气流经风道B(22)、风道D(26)和风道E(28)最终汇入风机B(12)。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燃料热风炉,其特征在于:烟道还包含风道C(23),所述气套还包含烟道B(21),所述烟道A(15)、烟道B(21)和烟道C(31)呈“E”型排列,所述风道B(22)、风道C(23)、风道D(26)和风道E(28)也呈E型排列,并且相邻两烟道之间通过连通管连通。5.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锋
申请(专利权)人:李文锋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