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BOG提氦工艺中的混合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17530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5: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BOG提氦工艺中的混合罐,包括筒体;筒体底部设有封头,所述封头底部中心处设有排污口,所述筒体内部设有盘管,所述盘管顶部与伸出所述筒体的气体进口连通,所述筒体内部设有内筒体,所述盘管位于所述内筒体内部;内筒体通过内筒支撑部件与所述筒体的内侧壁连接,所述筒体的侧端面设有侧开口;该用于BOG提氦工艺中的混合罐具有的优点如下:(1)延长了混合气在容器内的停留时间,保证催化氧化单元运行安全。(2)该混合罐提升了催化氧化单元的容积,增强了催化氧化单元受工艺气组分波动的适应性,通过增长停留时间,弥补了在线氢分析仪检测滞后的问题,保证了BOG提氦工艺中催化氧化单元运行的稳定性。提氦工艺中催化氧化单元运行的稳定性。提氦工艺中催化氧化单元运行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BOG提氦工艺中的混合罐


[0001]本技术具体涉及一种用于BOG提氦工艺中的混合罐。

技术介绍

[0002]BOG气体是指天然气在液化生产LNG过程中,不能被液化的气体或液化天然气储罐中蒸发出来的不凝气体,BOG气体流量很可观,最大会占到原料气流量的8%左右,因此LNG生产工艺流程都会有专门的回收工艺回收BOG气体,LNG常见的BOG回收方案为LNG贮罐中的BOG气体通过BOG压缩机压缩到中压,一部分气体作为燃料气进行燃烧,其余部分通过BOG压缩机进一步压缩到与原料气相同压力,根据LNG装置情况汇合回到原料气预处理前或者原料气预处理后,再次进行液化。该工艺中现有使用的混合罐存在使用安全性及稳定性较低的问题,因此提出一种用于BOG提氦工艺中的混合罐以解决这一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BOG提氦工艺中的混合罐,该用于BOG提氦工艺中的混合罐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0004]为达到上述要求,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用于BOG提氦工艺中的混合罐,该用于BOG提氦工艺中的混合罐包括筒体;筒体底部设有封头,所述封头底部中心处设有排污口,所述筒体内部设有盘管,所述盘管顶部与伸出所述筒体的气体进口连通,所述筒体内部设有内筒体,所述盘管位于所述内筒体内部;内筒体通过内筒支撑部件与所述筒体的内侧壁连接,所述筒体的侧端面设有侧开口;筒体的顶部端面中心处设有气体出口;筒体内部设有接管,所述接管通过支撑板与所述筒体的内部端面连接,所述接管底部与设置在所述筒体侧壁上的压力表接口连通,所述压力表接口处插有测压部件;盘管上均匀开有排气孔;内筒体底部设有开口。
[0005]该用于BOG提氦工艺中的混合罐具有的优点如下:
[0006](1)延长了混合气在容器内的停留时间,保证催化氧化单元运行安全。
[0007](2)该混合罐提升了催化氧化单元的容积,增强了催化氧化单元受工艺气组分波动的适应性,通过增长停留时间,弥补了在线氢分析仪检测滞后的问题,保证了BOG提氦工艺中催化氧化单元运行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08]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在这些附图中使用相同的参考标号来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09]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用于BOG提氦工艺中的混合罐的结构示意图。
[0010]其中:1、气体出口;2、吊耳;3、接管;4、支撑板;5、测压部件;6、压力表接口;7、筒
体;8、封头;9、支座;10、排污口;11、内筒支撑部件;12、侧开口;13、盘管;14、内筒体;15、气体进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0012]在以下描述中,对“一个实施例”、“实施例”、“一个示例”、“示例”等等的引用表明如此描述的实施例或示例可以包括特定特征、结构、特性、性质、元素或限度,但并非每个实施例或示例都必然包括特定特征、结构、特性、性质、元素或限度。另外,重复使用短语“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虽然有可能是指代相同实施例,但并非必然指代相同的实施例。
[0013]为简单起见,以下描述中省略了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某些技术特征。
[0014]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BOG提氦工艺中的混合罐,如图1所示,包括筒体7;筒体7底部设有封头8,所述封头8底部中心处设有排污口10,所述筒体7内部设有盘管13,所述盘管13顶部与伸出所述筒体7的气体进口15连通,所述筒体7内部设有内筒体14,所述盘管13位于所述内筒体14内部;内筒体14通过内筒支撑部件11与所述筒体7的内侧壁连接,所述筒体7的侧端面设有侧开口12;筒体7的顶部端面中心处设有气体出口1;盘管13上均匀开有排气孔。侧开口12上设有用于对侧开口12进行密封的外开盖,外开盖上设有密封橡胶条。
[0015]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该用于BOG提氦工艺中的混合罐的筒体7内部设有接管3,所述接管3通过支撑板4与所述筒体7的内部端面连接,所述接管3底部与设置在所述筒体7侧壁上的压力表接口6连通,所述压力表接口6处插有测压部件5。压力表接口6处设有专利技术部件,这样可以方便再更换或拆卸测压部件5的时候先关闭阀门之后再进行更换。
[0016]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该用于BOG提氦工艺中的混合罐的封头8底部设有支座9。
[0017]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该用于BOG提氦工艺中的混合罐的筒体7的顶部端面设有吊耳2。
[0018]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该用于BOG提氦工艺中的混合罐的内筒体14底部设有开口。
[0019]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该用于BOG提氦工艺中的混合罐使用时工艺气经气体进口15进入盘管13,盘管13上开有很多φ5的排气孔,工艺气经排气孔逐步由内筒体14上部向内筒体14下部扩散,当工艺气到达内筒下部边缘后,气体开始进入内筒体14与筒体7之间的空间由下至上扩散,最终经气体出口1排出。该容器的设计特点在于:1、延长了混合气在容器内的停留时间,当混合罐出口氢含量检测超过1.8%时,联动切断高氢补气阀,保证催化氧化单元运行安全。2、混合气是由1000Nm3/h的循环气(He)与最大60Nm3/h的工艺气(摩尔含量77%的He,20%的H2及3%的N2)混合后形成,该混合罐可以使两股气体在容器内充分混合,有利于后续催化氧化反应的进行。3、该混合罐提升了催化氧化单元的容积,增强了催化氧化单元受工艺气组分波动的适应性,通过增长停留时间,弥补了在线氢分析仪检测滞后的问题,保证了BOG提氦工艺中催化氧化单元运行的稳定性。
[0020]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示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
并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所述权利要求为准。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BOG提氦工艺中的混合罐,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所述筒体底部设有封头,所述封头底部中心处设有排污口,所述筒体内部设有盘管,所述盘管顶部与伸出所述筒体的气体进口连通,所述筒体内部设有内筒体,所述盘管位于所述内筒体内部;所述内筒体通过内筒支撑部件与所述筒体的内侧壁连接,所述筒体的侧端面设有侧开口;所述筒体的顶部端面中心处设有气体出口;所述筒体内部设有接管,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平田礼伟翟坤明冯耀波郑军陈刚郭绍鹏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远丰森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