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缓坡地形的节能型大棚水肥一体化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大棚
,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缓坡地形的节能型大棚水肥一体化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农业大棚在农业种植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当大棚建立在平缓的山坡时,现有的山地大棚并未充分发挥山坡地形的优势,如一专利号为ZL202020261728.0(授权公告号为CN212406264U)的中国技术《一种丘陵连栋温室大棚》包括若干相连的阶梯棚,每一阶梯棚的棚体高度不等,若干阶梯棚且呈阶梯状递升或递降分布,每一阶梯棚包括若干并排的立柱、连接于立柱上端的弧形顶棚、连接于立柱之间的横杆,相邻的阶梯棚共用一组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和横杆之间设置有用于紧固立柱和横杆的第一联结机构,相邻阶梯棚的上部之间设置有用于连接相邻阶梯棚并进行导流的第二联结机构。虽然该大棚可在丘陵等高低不平的地形上错落搭建,高低不等的大棚可连栋搭建覆盖面积大;第二联结机构在错落连接相邻大棚的基础上还具备排水导流功能,便于安装且结构牢固。但其未能将雨水充分利用于灌溉植物或改善大棚内植物的生存环境。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缓坡地形的节能型大棚水肥一体化系统,包括有大棚本体(2),所述大棚本体(2)平行于缓坡(10)的高低走向;蓄水容器(1),位于所述大棚本体上游位置且埋于缓坡(10)内部,其内部蓄积有用于向养殖植物(9)的根部(91)浇灌的水;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棚本体(2)包括有用于将植物(9)围住的框体,该框体包括有与缓坡(10)高低方向平行设置的壁部(21),所述壁部(21)为中空结构并且顶部设置有敞口以盛接雨水的雨水槽(3),其中,所述雨水槽(3)的底部通过第一落水管(31)与所述壁部(21)连通,所述壁部(21)通过第二落水管(4)与所述蓄水容器(1)连通,而所述蓄水容器(1)或所述壁部(21)的底部与灌溉管路(11)连通,以将水输送到灌溉目标植物(9)的根部(9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缓坡地形的节能型大棚水肥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槽(3)与所述第一落水管(31)的连接处和/或于所述连接处的上游位置设置有至少一个杂物过滤部(7),各个杂物过滤部(7)被位于所述雨水槽(3)外的致动件驱动,用来驱动各个所述杂物过滤部(7)相对所述雨水槽(3)向外翻转,从而将各个杂物过滤部(7)收集的杂物倒出至雨水槽(3)外。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缓坡地形的节能型大棚水肥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件为蓄水杯(74),对应地,所述蓄水杯(74)与所述杂物过滤部(7)之间通过连接杆(72)连接,所述连接杆(72)具有销轴(73),而所述雨水槽(3)具有供所述销轴(73)铰接的铰接座(732),所述蓄水杯(74)用于积蓄雨水以对所述销轴(73)另一端的所述杂物过滤部(7)施加力矩,进而驱动所述杂物过滤部(7)相对所述雨水槽(3)向外翻转,所述铰接座(732)内设置有使所述杂物过滤部(7)始终具有向内翻转至雨水槽(3)中趋势的弹性件(75)。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适用于缓坡地形的节能型大棚水肥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杂物过滤部(7)包括有大致呈“L”形组合的竖向过滤部(71a)和横向过滤部(71b);所述竖向过滤部(71a)用于过滤沿所述雨水槽(3)向所述第一落水管(31)流动的杂物,而所述横向过滤部(71b)能用于盛装部分经竖向过滤部(71a)过滤的杂物,所述横向过滤部(71b)沿着所述雨水槽(3)方向并贴近所述雨水槽(3)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适用于缓坡地形的节能型大棚水肥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槽(3)上还设置有限位件(76),在弹性件(75)驱动所述杂物过滤部(7)向内翻转至雨水槽(3)中的状态下,所述限位件(76)限位所述杂物过滤部(7),对应地,所述竖向过滤部(71a)边缘具有能与所述限位件(76)配合的限位部(711),所述限位件(76)为开口朝下的倒“J”型的限位钩,包括有与所述雨水槽(3)直接连接的竖向部(761)以及与竖向部(761)连接的弯钩部(762),所述弯钩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树雷,俞秀冲,傅明良,周瑛华,徐晓杰,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