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电路板的接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16730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5: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接口,用于与容纳于壳体(4)中的印刷电路板(3)电接触,其中,接口通过第一接口(1)和第二接口(2)构造为双面和/或两部分接口(1、2),该接口具有如下特征:第一接口(1)具有至少一个第一触头元件(10),其与印刷电路板(3)的至少一个端子(30)电接触;第二接口(2)具有至少一个第二触头元件(20);第二接口(2)构造为对应于第一接口(1)并以位置固定方式布置于壳体(4)的开口(40)处,使得:第一触头元件(10)与第二触头元件(20)相互接触,且第二触头元件(20)提供可自壳体(4)之外接触的端子,其中,作用于该端子上的插力和/或拔力被第二接口(2)和/或壳体(4)吸收。第二接口(2)可以构造于壳体外侧以适用于连接插接连接器(5),且第一触头元件(10)可以适当地通过冲弯触头(10)来提供。(10)来提供。(10)来提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印刷电路板的接口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与印刷电路板电接触的接口。本专利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通过电插接连接器进行接触的接口。本专利技术还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这种接口的印刷电路板触头。本专利技术更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电源连接器的这种接口。
[0002]尤其是在设备连接技术中需要这种类型的接口,希望在多次插接循环中,借由插接连接器通过接口对印刷电路板进行可靠的电接触。

技术介绍

[0003]例如,专利文献DE 20 2010 003 457 U1揭示了这种接口,其通过具有插接连接器壳体和至少一个触头元件的印刷电路板插接连接器而提供。触头元件尤其是构造为触针,用于电连接至印刷电路板上的触点。印刷电路板插接连接器是一种同轴插接连接器,其具有内导线和外导线,它们电连接至构造为触针的触头元件,用于电连接至印刷电路板上对应的端子。
[0004]为此,触针接合到印刷电路板中对应的凹口中并例如通过焊接与印刷电路板建立电连接和机械连接,从而在印刷电路板上通过电路建立内导线与外导线之间的电连接。同时,触针还用于将印刷电路板插接连接器机械连接至印刷电路板,并将插接连接器壳体固定并承载于印刷电路板上。
[0005]因此,当印刷电路板插接连接器通过对配插接连接器而启动时,存在插力和拔力通过触针不期望地传递到印刷电路板的风险,这样尤其是在重复插接过程时可能对印刷电路板造成损坏。
[0006]德国专利商标局在本申请的优先权申请中引用了以下现有技术:DE 10 2007 039 064 A1、DE 20 2010 003 457 U1和WO2018/092068A1。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与印刷电路板电接触的可靠接口,该接口也适用于使电源连接器与印刷电路板接触。本专利技术用以达成上述目的的解决方案尤其在于上述这种接口,其适合于防止或至少部分地减少插力和/或拔力对印刷电路板的影响。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尤其是涉及一种适用于上述接口的印刷电路板触头。
[0008]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通过独立权利要求1的特征实现。
[0009]本专利技术的有利实施方式参阅从属权利要求和/或下述内容。
[0010]本专利技术尤其是涉及一种接口,用于与容纳于壳体中的印刷电路板电接触,其中,该接口通过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构造为双面和/或两部分接口。通过上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双面和/或两部分构造,所述接口的一部分可以附接至壳体,进而尤其是通过插接连接器自壳体之外触及接口时,吸收所有在接触接口和/或释放接口接触时发生的插力和拔力,而印刷电路板有利地不受应力。
[0011]因此,上述双面和/或两部分构造的接口特别可靠并适用于期望的大量插接循环。
[0012]双面和/或两部分接口中的第一接口适当地具有触头元件,该触头元件与印刷电路板的至少一个端子电接触。
[0013]双面和/或两部分接口中的第二接口适当地具有至少一个第二触头元件,且构造为对应于第一接口并以位置固定方式布置和/或固定于壳体的开口处,使得第一触头元件与第二触头元件相互接触,且第二触头元件提供自壳体之外可触及的端子。
[0014]通过具有上述特征的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的组合和相互作用,提供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呈双面和/或两部分构造并具有上述优势的接口。
[0015]适当地,第一接口的第一触头元件布置和构造为对应于第二接口的第二触头元件,其中,第一触头元件可以例如有利地具有插口,且第二触头元件可以至少在壳体内侧构造为具有针的针触头,且其中,针触头可以插入到插口中。
[0016]第一触头元件的插口和第二触头元件的针触头可以有利地以对应方式布置和构造,使得通过针触头与插口的相互作用,可以提供第一触头元件和第二触头元件的一个以上触点。这样有利地实现了构造具有电阻极低的双面和/或两部分接口。第二触头元件的针触头相对于第一触头元件的插口适当地具有预定过盈。
[0017]具有上述插口的第一触头元件可以适当地通过冲弯触头来提供,该冲弯触头具有平坦的中央段和与中央段相邻的弯曲段,通过该弯曲段形成插口。冲弯触头能够简单且低成本地批量生产,尤其是小批量生产。
[0018]为了实现印刷电路板的电接触,第一触头元件可以适当地具有至少一个插脚,该插脚与印刷电路板的至少一个端子相接触。正如上述插口,插脚可以构造于第一触头元件的平坦中央段处。
[0019]插脚可以有利地接合到印刷电路板中构造为凹口的端子中并与印刷电路板的端子焊合和/或压合,从而提供第一触头元件与印刷电路板的端子的可靠电接触。
[0020]插脚还可以在第一触头元件的中央段的第一侧上沿第一方向延伸,且插口可以在该中央段的第二侧上以其轴线平行于第一方向延伸。特别有利地,构造有插口的第二侧也可以是中央段的与第一侧相反的那一侧,使得插口可以布置为其轴线垂直于第一方向。显然,设置用于与第二接口的第二触头元件相接触的插口布置为与壳体的开口相邻并面向开口。第一接口适当地布置于印刷电路板的边缘处。
[0021]通过上述插口以其轴线垂直于插脚延伸的第一方向的布置,借助这样构成的第一触头元件,第一接口有利地实施为这样一种接口,即该接口提供了与印刷电路板的接触并可成90
°
角插入到印刷电路板上,而插口可平行于印刷电路板插入。第一接口的第一触头元件提供其接触方向成90
°
角的有利方向变更。
[0022]另外,对于许多应用,希望在壳体底部容纳印刷电路板,而希望在壳体侧壁上适当地形成壳体的开口,用于自壳体之外进行连接。对于特别简单地组装已经安装到印刷电路板上的第一接口,第一接口适当地构造并布置于印刷电路板的边缘处,使得第一接口仅预定少量地延伸超出印刷电路板的边缘,以便印刷电路板与已经按预期安装于其上的第一接口可以插入到顶面开口的壳体中,而不会使印刷电路板翻倒和/或倾斜。
[0023]第一触头元件还可以至少部分地容纳于第一绝缘体中,为此,第一绝缘体可以具有适合的轨道状固定轮廓,该固定轮廓例如有利地与第一触头元件的肩部以形状配合方式相互作用,其中该肩部可以适当地邻近插口构造于第一触头元件的中央段上。
[0024]如果第一绝缘体设置有容纳于其中的第一触头元件,则第一触头元件在其简单地插入第一绝缘体的轨道状固定轮廓之后能够特别易于安装在印刷电路板上。另外,如果设置一个以上第一触头元件以提供具有一个以上端子的第一接口,则可以设置预定数目的适当地相互平行且相继排成一行的第一触头元件。在此情形下,相应预定数目的与第一触头元件以形状配合方式构成的固定轮廓适当地构造于第一绝缘体中。
[0025]就这样构造的第一接口而言,可以有利地通过第一绝缘体增大第一接口中的气隙和爬电距离。另外,如上所述,第一绝缘体作为组装辅助特别有利,尤其是在第一接口具有多个第一触头元件的情况下。此外,第一绝缘体为第一接口提供了期望的稳定性,为此,第一绝缘体也可以具有用于卡锁到印刷电路板的卡锁元件。
[0026]第一接口的第一触头元件还可以具有一个以上插脚,用于与印刷电路板的端子相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接口,用于与容纳于壳体(4)中的印刷电路板(3)电接触,其中,所述接口通过第一接口(1)和第二接口(2)构造为双面和/或两部分接口(1、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口(1)具有至少一个第一触头元件(10),其与所述印刷电路板(3)的至少一个端子(30)进行电接触;所述第二接口(2)具有至少一个第二触头元件(20);所述第二接口(2)构造为对应于所述第一接口(1)并以位置固定方式布置于所述壳体(4)的开口(40)处,使得:所述第一触头元件(10)与所述第二触头元件(20)相互接触,且所述第二触头元件(20)提供能自所述壳体(4)之外接触的端子,其中,作用于该端子上的插力和/或拔力被所述第二接口(2)和/或所述壳体(4)吸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口,其中,所述第一触头元件(10)布置和构造为对应于所述第二触头元件(20),其中,所述第一触头元件(10)能具有插口(12),且所述第二触头元件(20)能至少在壳体内侧构造为针触头(22),且其中,所述针触头(22)能插入到所述插口(12)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口,其中,所述第一触头元件(10)为冲弯触头(10),其具有平坦的中央段(100)和与所述中央段(100)相邻的弯曲段,并通过所述弯曲段提供所述插口(12),其中,所述插口(12)能布置为以其轴线(A)平行于所述印刷电路板(3)。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接口,其中,所述第一触头元件(10)具有至少一个插脚(13),其与所述印刷电路板(3)的至少一个端子(30)相接触。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接口,其中,所述第一触头元件(10)至少部分地容纳于第一绝缘体(11)中。6.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接口,其中,所述第二接口(1)通过第二绝缘体(21)提供,所述第二绝缘体(21)与所述壳体(4)的开口(40)以形状配合方式构造,且所述第二触头元件(20)以位置固定方式容纳于所述第二绝缘体(21)中,使得所述第二触头元件(20)的一端延伸到所述壳体(4)的内部中,且所述第二触头元件(20)的一端提供自所述壳体(4)之外可及的端子;且其中,所述第二绝缘体(21)能如此构造和/或能布置于所述壳体上和/或能具有可与所述第二触头元件(20)的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C
申请(专利权)人:哈廷电子有限公司及两合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