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线以及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16546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5: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生产流水线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流水线,包括若干装配工位和若干测试工位,各所述装配工位和各所述测试工位沿环形布设形成循环流动的生产线,待生产产品沿环形的生产线流动;所述装配工位用于待生产产品的各部件的装配,所述测试工位用于待生产产品的各个功能的测试;每一所述装配工位和每一所述测试工位均具有阻挡气缸和定位气缸,所述阻挡气缸用于阻止未满足状态的待生产产品随生产线流动,所述定位气缸用于固定待生产产品。还提供一种生产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产品的装配、检测一体化,且采用阻挡气缸和定位气缸的配合,避免了造成生产混乱的问题,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良品率,实现了产品的量产。实现了产品的量产。实现了产品的量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流水线以及生产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产流水线
,具体为一种流水线以及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面上没有专用的生产、测试用流水线,通常流水线结构繁杂且逻辑混乱,无法满足高效、稳定的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流水线以及生产方法,至少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部分缺陷。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流水线,包括若干装配工位和若干测试工位,各所述装配工位和各所述测试工位沿环形布设形成循环流动的生产线,待生产产品沿环形的生产线流动;所述装配工位用于待生产产品的各部件的装配,所述测试工位用于待生产产品的各个功能的测试;每一所述装配工位和每一所述测试工位均具有阻挡气缸和定位气缸,所述阻挡气缸用于阻止未满足状态的待生产产品随生产线流动,所述定位气缸用于固定待生产产品。
[0005]进一步,每一所述装配工位和每一所述测试工位均具有工作位,所述阻挡气缸位于所述工作位的一侧,且所述定位气缸位于所述工作位的正下方,所述阻挡气缸的活塞伸出时阻挡所述待生产产品,所述定位气缸的活塞伸出时固定所述待生产产品。
[0006]进一步,所述工作位的两侧均具有所述阻挡气缸。
[0007]进一步,所述工作位的两侧均具有传感器,两个所述感应器感应所述待生产产品的位置,并控制将信号反馈至所述阻挡气缸和所述定位气缸。
[0008]进一步,至少部分所述装配工位和至少部分所述测试工位上均铺设有导电轨道,沿所述生产线的流动方向,生产线的两侧分别为轨道正极和轨道负极,待生产产品放置的载具的底部设有与所述导电导轨配合的导电铜条,当所述载具在所述生产线上流动且载具经过具有所述导电轨道的工位时,所述导电轨道与所述导电铜条弹性接触使得所述载具得电。
[0009]进一步,所述生产线呈方形布设,各所述装配工位和各所述测试工位均布置于方形的所述生产线的一相对侧上,该相对侧均为工作侧,在方形的生产线的另一相对侧上设有旋转系统,该相对侧均为转向侧,所述旋转系统用于将其中一个工作侧上的待生产产品转移至另一个工作侧上。
[0010]进一步,所述转向系统包括用于接收传来的待旋转产品的接收位、用于将所述接收位送来的产品旋转的旋转位以及用于将旋转后的产品送出的输送位,所述接收位、所述旋转位以及所述输送位在一条直线上且所述旋转位位于所述接收位和所述输送位之间。
[0011]进一步所述生产线上敷设有倍速链,所述倍速链带动待生产产品流动。
[001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另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3]S1,在沿环形布置的循环流动的生产线上设置多个装配工位和多个测试工位,其中所述装配工位用于待生产产品的各部件的装配,所述测试工位用于待生产产品的各个功能的测试;
[0014]S2,给每个所述装配工位和每个所述测试工位均配置阻挡气缸和定位气缸,其中所述阻挡气缸用于阻止未满足状态的待生产产品随生产线流动,所述定位气缸用于固定待生产产品;
[0015]S3,启动生产,待生产产品从第一个工位开始随生产线往后续的工位流动;
[0016]S4,当待生产产品接近第一个工位时,该工位判断是否有待生产产品到位信号,同时检测该工位的定位气缸是否为下降状态,如满足状态,该工位的阻挡气缸放行,待生产产品流入到该工位的工作位进行生产;
[0017]S5,待第一个工位的生产工作完毕后,待生产产品继续流入下一个工位,并重复所述S4步骤,直至完成所有的装配工位和所有的测试工位的生产工作。
[0018]进一步,各所述装配工位分别为装配工位D1至D13以及D17

D20,各所述测试工位分别为全自动测试工位D14和D15,以及半自动测试工位D16,工位D1至工位D20沿所述生产线的流动方向依次布设。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实现了产品的装配、检测一体化,且采用阻挡气缸和定位气缸的配合,避免了造成生产混乱的问题,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良品率,实现了产品的量产。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流水线的布局示意图;
[0021]图2为图1的第一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2]图3为图1的第二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3]图4为图1的第三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4]图5为图1的第四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5]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流水线的任一一段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6]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载具的上表面视角的示意图;
[0027]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载具的下表面视角的示意图;
[0028]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检测装置的检测组件的俯视视角的示意图;
[0029]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检测装置的检测组件的主视视角的示意图;
[0030]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转向装置的示意图;
[0031]图1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转向装置的输送机构这一层视角的示意图;
[0032]图1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转向装置的驱动机构这一层视角的示意图;
[0033]图1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转向装置的旋转机构的示意图;
[0034]图1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转向装置的旋转机构的局部示意图;
[0035]图1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线体检测系统的示意图;
[0036]附图标记中:附图标记中:100

载板主体;101

角度调节组件;102

夹持组件;103

夹持区间;104

装配区间;105

支撑杆;106

角度调节槽;107

夹持滑槽;108

固定夹持块;109

滑动夹持块;110

阻挡块;111

线束固定块;112

顶针触点;113

第一导电条;114

第二
导电条;115

第三导电条;117

限位槽;118

防静电柔性防护层;119

透音孔;120

电源控制按键;121

三合一天线;122

信号转接插座;200

测试板;201

测试头;202

定位气缸;203

支撑架;204

导向定位孔;205

定位销;206

顶针;207

顶针护套底座;208

高频针;209

高频信号插座;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流水线,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装配工位和若干测试工位,各所述装配工位和各所述测试工位沿环形布设形成循环流动的生产线,待生产产品沿环形的生产线流动;所述装配工位用于待生产产品的各部件的装配,所述测试工位用于待生产产品的各个功能的测试;每一所述装配工位和每一所述测试工位均具有阻挡气缸和定位气缸,所述阻挡气缸用于阻止未满足状态的待生产产品随生产线流动,所述定位气缸用于固定待生产产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装配工位和每一所述测试工位均具有工作位,所述阻挡气缸位于所述工作位的一侧,且所述定位气缸位于所述工作位的正下方,所述阻挡气缸的活塞伸出时阻挡所述待生产产品,所述定位气缸的活塞伸出时固定所述待生产产品。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位的两侧均具有所述阻挡气缸。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位的两侧均具有传感器,两个所述感应器感应所述待生产产品的位置,并控制将信号反馈至所述阻挡气缸和所述定位气缸。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水线,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所述装配工位和至少部分所述测试工位上均铺设有导电轨道,沿所述生产线的流动方向,生产线的两侧分别为轨道正极和轨道负极,待生产产品放置的载具的底部设有与所述导电导轨配合的导电铜条,当所述载具在所述生产线上流动且载具经过具有所述导电轨道的工位时,所述导电轨道与所述导电铜条弹性接触使得所述载具得电。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线呈方形布设,各所述装配工位和各所述测试工位均布置于方形的所述生产线的一相对侧上,该相对侧均为工作侧,在方形的生产线的另一相对侧上设有旋转系统,该相对侧均为转向侧,所述旋转系统用于将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教群叶聪熊济方陈星荣少波
申请(专利权)人:南斗六星系统集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