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省力通用防滑脱阀门扳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16319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5: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省力通用防滑脱阀门扳手。包括夹持部和握持部,夹持部向下设置在握持部前端,夹持部底部设有内弯的防脱卡钩,夹持部包括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组合形成“∧”型结构,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的截面为内凹圆弧形,在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的夹持内壁上对称连续设有夹持凸齿,相邻夹持凸齿之间设有咬合凹槽,握持部后端连接有Y型阀门夹持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增益效果是: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内凹圆弧形的夹持部设计,结合内侧连续设置的夹持凸齿可实现扳手和阀门边缘无缝咬合,操作更稳妥;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的尺寸更小,材料更省,操作更省力,咬合更稳妥,相对不易脱扣。可以适用于操作多种型号的阀门,适用范围广。适用范围广。适用范围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省力通用防滑脱阀门扳手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阀门启闭设备
,更具体地,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省力通用防滑脱阀门扳手。

技术介绍

[0002]在现有火力电厂的发电机组中,机组的设备中阀门是使用最多的部件之一,阀门在机组系统中起到很重要地控制通断作用,阀门的开启和关闭效率直接影响到机组的生产,由于由于阀门大小不一,加之阀门本身质量较重且在设备中需要承载的压力较大,操作人员无法直接通过握持操作对阀门进行启闭的转动操作,都需要相应规格的借助辅助工具来完成对阀门的启闭操作。
[0003]目前生产维护中主要常用的阀门启闭助辅助工具为F型扳手,F型扳手的开口与握杆组合呈F型,在使用时将开口倾斜卡在阀门外圈把手上,通过向外发力带动阀门转动,但是扳手开口总是与阀门外圈握持部的宽度存在间隙,最终导致开关阀门时,施加在开口夹持部的力的方向偏离扳手支点的切线方向,扳手开口和阀门边缘宽度间隙越大,偏离越远,操作越费力,并且阀门大小不一,F型扳手开口夹持部之间的间距固定,以至于一把F型扳手只能适用于部分阀门,阀门太大或太小均会导致所携带扳手不适用,在巡检维修时,操作员必须携带多把不同型号的F型扳手,F型扳手为铁制品,不仅重量重不易携带,增加操作员的负担,还会在高处作业时存在一定的高空坠物风险。
[0004]目前生产中也有采用活动扳手进行开合操作,虽然适用范围比较固定式F 型扳手宽,但是如申请号为:202020093476.5,创造名称为:一种便于使用的防滑F型扳手,其采用螺纹推动活动式结构结合电动机构进行调节,由于操作不同阀门时,总是需要多次调整扳手开口大小,以使扳手开口与待操作阀门适应,活动调节结构在使用过程中螺纹磨损变形,导致调整卡涩及夹持转动时开口松脱的问题,并且增加了电动活动调整机构,结构复杂,使用寿命短,质量重,携带困难。
[0005]因此,需要一种既方便携带又具有高通用性的阀门扳手来解决现有现有F 型阀门扳手在施工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F型扳手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适用范围广,操作省力,结构简单,质量轻携带方便的新型结构的阀门扳手。
[000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8]一种新型省力通用防滑脱阀门扳手,包括夹持部和握持部,所述夹持部向下设置在握持部前端,所述夹持部底部设有内弯的防脱卡钩,所述夹持部包括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在所述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中间形成夹持卡口,所述夹持卡口用于卡设阀门外圈把手部,所述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组合形成“∧”型结构,所述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的截面为内凹圆弧形,所述内凹圆弧形与阀门外圈把手弧度相同,实现夹持部与阀
门外圈把手贴合,使夹持部卡设在阀门外圈把手能保证握持部始终位于阀门的径向延伸位置且前端部指向阀门圆心。
[0009]在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的夹持内壁上对称连续设有夹持凸齿,所述夹持凸齿用于将阀门外圈把手固定夹紧在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之间,所述夹持凸齿包括第一夹持凸齿、第二夹持凸齿和辅助夹持齿,所述第一夹持凸齿、第二夹持凸齿和辅助夹持齿为阶梯状排列,所述第一夹持凸齿设置在第二夹持凸齿下方,所述第一夹持凸齿用于固定较大宽度的阀门外圈把手,所述第二夹持凸齿用于固定较小宽度的阀门外圈把手,所述辅助夹持齿连续设置在第一夹持凸齿的上方和第二夹持凸齿的上方,通过辅助夹持齿能够将阀门外圈把手牢固更紧密的夹持在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内,同时也能够使用更多宽度的阀门外圈把手。
[0010]优选地,对称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一夹持凸齿的间距设置为3

5cm,对称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二夹持凸齿的间距设置为1

2.5cm。
[0011]进一步的,对称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一夹持凸齿的间距设置优选为3cm,对称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二夹持凸齿的间距设置优选为1cm。
[0012]优选地,所述第一夹持凸齿的凸出厚度为0.25

0.5cm,所述第二夹持凸齿的凸出厚度为0.2

0.4cm,确保第一夹持凸齿和第二夹持凸齿能够牢固的卡设在对应宽度的阀门把手上,所述辅助夹持齿的凸出厚度为0.1

0.2cm,再结合厚度为 0.1

0.2cm的辅助夹持齿。
[0013]优选地,相邻所述夹持凸齿之间设有咬合凹槽,所述咬合凹槽将阀门把手限制卡设在咬合凹槽的内部,给扳手带动阀门转动提供更大的助力。
[0014]优选地,所述握持部后端开有连接导孔,所述连接导孔内侧设有连结部,所述握持部后端通过连接导孔安装设有Y型阀门夹持部,所述Y型阀门夹持部可用于夹持转动小型阀门、齿轮型阀门等类型阀门,
[0015]所述Y型阀门夹持部包括连接部和夹持爪部,所述连接部外壁设有组合部,所述连接部通过组合部与连结部配合可拆卸安装在所述连接导孔内,所述夹持爪部的两个外扩设置的夹持臂连接部组成Y型结构,所述夹持爪部内壁连续设有卡位凸齿,相邻所述卡位凸齿之间卡位凹槽,所述夹持臂端部设有卡位弯钩部。
[0016]优选地,所述夹持凸齿和所述卡位凸齿的接触端面为圆弧形,让阀门能够更加容易地卡装到夹持凸齿和所述卡位凸齿内。
[0017]优选地,对向设置在最前端的所述卡位凸齿之间的距离为3

8cm。
[0018]优选地,所述连接导孔的连结部为连接内螺纹,所述连接部的组合部为连接外螺纹,所述连接外螺纹与所述连接内螺纹配合,通过螺纹连接将连接部转动安装到握持部后端,结合牢固。
[0019]优选地,所述连接导孔的连结部为L型限位槽,所述连接部连接部的组合部为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与所述L型限位槽配合,通过限位凸起与所述L型限位槽能够起到更加快速将Y型阀门夹持部安装到握持部的连接导孔内,方便安装。
[0020]优选地,所述握持部中间设有防滑凸纹,所述防滑凸纹上套设有握持套,通过设置握持套,避免手掌与握持部刚性接触,解决了在发力转动阀门时,握持部对手掌集中应力过大的问题,同时在所述握持套前后两侧设有握持凹槽,所述握持凹槽对称设置在握持部左
右两侧,每一侧各设置有四个握持凹槽,方便操作人员在发力转动阀门时通过外侧辅助手握持发力,推动阀门的转动。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增益效果:
[0022]本专利技术通过内凹圆弧形的夹持部设计,可实现扳手和阀门边缘无缝咬合,操作更稳妥,让夹持部紧密地贴合在阀门外圈把手,保持握持部在转动的时候始终位于阀门的径向延伸位置且前端部指向阀门圆心,比现有的F型扳手及活动扳手更省力、轻便、安全,有效降低操作人员操作时的劳动强度,结合夹持部底部设有的内弯的防脱卡钩,使得扳手咬合阀门后不易滑脱。
[0023]本专利技术采用“∧”型结构形成的夹持卡口,在夹持卡口内侧壁设有阶梯状设置的夹持凸齿能够自适应卡设咬合不同型号的阀门外圈把手部,适用范围广,到施工现场操作时只需携带一把新型省力通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省力通用防滑脱阀门扳手,其特征在于,包括夹持部和握持部,所述夹持部向下设置在握持部前端,所述夹持部底部设有内弯的防脱卡钩,所述夹持部包括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在所述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中间形成夹持卡口,所述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组合形成“∧”型结构,所述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的截面为内凹圆弧形,所述内凹圆弧形的弧度与阀门把手的弧度相同,在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的夹持内壁上对称连续设有夹持凸齿,所述夹持凸齿包括第一夹持凸齿、第二夹持凸齿和辅助夹持齿,所述第一夹持凸齿、第二夹持凸齿和辅助夹持齿为阶梯状排列,所述第一夹持凸齿设置在第二夹持凸齿下方,所述辅助夹持齿连续设置在第一夹持凸齿的上方和第二夹持凸齿的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省力通用防滑脱阀门扳手,其特征在于,对称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一夹持凸齿的间距设置为3

5cm,对称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二夹持凸齿的间距设置为1

2.5c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省力通用防滑脱阀门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凸齿的凸出厚度为0.25

0.5cm,所述第二夹持凸齿的凸出厚度为0.2

0.4cm,所述辅助夹持齿的凸出厚度为0.1

0.2c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省力通用防滑脱阀门扳手,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夹持凸齿之间设有咬合凹槽,所述咬合凹槽将阀门把手限制卡设在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世文蔡国忠张峰黄旭鹏王庆林王楚鸿吕晓航吴茂生陈启擘黄坚华
申请(专利权)人:华能汕头海门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