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穿刺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15939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5: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超声引导穿刺针装置,包括穿刺外针和穿刺内针,穿刺外针为空心结构,穿刺内针为实心结构,穿刺外针套设于穿刺内针上且能够相对自由移动;穿刺外针靠近针尖处的对应针尖斜面侧的表壁上设置有若干道月牙形的凸向针尖的外针凹槽,外针凹槽以不垂直于穿刺外针轴线的方式倾斜布置;穿刺内针靠近针尖处的对应针尖斜面侧的表壁上设置有若干道月牙形的凸向针尖的内针凹槽,内针凹槽以不垂直于穿刺内针轴线的方式倾斜布置;当穿刺外针和穿刺内针的针尖斜面平齐时,外针凹槽和内针凹槽的倾斜方向相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巧妙,设计合理,能够大大增加整个穿刺针装置的反射截面,更利于超声波反射,从而使穿刺针装置在超声下显示的更清楚。超声下显示的更清楚。超声下显示的更清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超声引导穿刺针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穿刺针,具体地说是一种超声引导穿刺针装置,属于医疗器械


技术介绍

[0002]超声引导穿刺技术在临床中应用广泛,尤其是在疼痛科应用更为普遍。由于穿刺针往往离血管、脏器、脊髓等危险结构较近,同时还需要精准到达神经等靶点,所以穿刺针在超声下的良好显示就变得尤为重要。既往穿刺针多采用在针表面制造反射面来增强显示,但实际应用效果不佳,存在反射面大则影响穿刺针强度,反射面小则导致显示提升不大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超声引导穿刺针装置,其结构巧妙,设计合理,能够大大增加整个穿刺针装置的反射截面,更利于超声波反射,从而使穿刺针装置在超声下显示的更清楚。
[0004]按照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超声引导穿刺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穿刺外针和穿刺内针,所述穿刺外针为空心结构,穿刺内针为实心结构,穿刺外针套设于穿刺内针上且能够相对自由移动;所述穿刺外针靠近针尖处的对应针尖斜面侧的表壁上设置有若干道月牙形的凸向针尖的外针凹槽,所述外针凹槽以不垂直于穿刺外针轴线的方式倾斜布置;所述穿刺内针靠近针尖处的对应针尖斜面侧的表壁上设置有若干道月牙形的凸向针尖的内针凹槽,所述内针凹槽以不垂直于穿刺内针轴线的方式倾斜布置;当穿刺外针和穿刺内针的针尖斜面平齐时,所述外针凹槽和所述内针凹槽的倾斜方向相反。
[000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穿刺外针靠近针尖处的背向针尖斜面侧的表壁上也设置有若干道月牙形的凸向针尖的外针凹槽,且对应针尖斜面侧的外针凹槽与背向针尖斜面侧的外针凹槽倾斜方向相同但在穿刺外针的长度方向上呈交错分布。
[000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针凹槽两端连线与穿刺外针轴线之间的夹角为60度,所述内针凹槽两端连线与穿刺内针轴线之间的夹角为60度。
[000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针凹槽最深处深度为穿刺外针壁厚的1/4。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穿刺外针长度为100mm,外径为0.8mm,内径为0.6mm,壁厚0.2mm,外针凹槽最深处深度为0.05mm,最宽处宽度为0.2mm,两尖高度为0.35mm,外针凹槽自针尖斜面后端3mm处开始设置,整体设长度为10mm,相邻外针凹槽之间的间距为0.3mm;所述穿刺内针长度为150mm,外径为0.5mm,内针凹槽最深处深度为0.1mm,最宽处宽度为0.5mm,两尖高度为0.25mm,内针凹槽自针尖斜面后端3mm处开始设置,整体设置长度为10mm,相邻内针凹槽之间的间距为0.3mm。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穿刺外针长度为150mm,外径为1.2mm,内径为0.8mm,壁厚0.4mm,外针凹槽最深处深度为0.1mm,最宽处宽度为1.0mm,两尖高度为0.55mm,
外针凹槽自针尖斜面后端3mm处开始设置,整体设置长度为10mm,相邻外针凹槽之间的间距为0.3mm;所述穿刺内针长度为200mm,外径为0.7mm,内针凹槽最深处深度为0.2mm,最宽处宽度为0.8mm,两尖高度为0.35mm,内针凹槽自针尖斜面后端3mm处开始设置,整体设置长度为10mm,相邻内针凹槽之间的间距为0.3mm。
[0010]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0011]1)、本技术结构巧妙,设计合理,通过在穿刺外针上设置外针凹槽,在穿刺内针设置内针凹槽,穿刺针装置超声引导下进行穿刺时,如显示不佳,可通过旋转穿刺内针使内针凹槽与外针凹槽动态交叉调整,会大大增加整个穿刺针装置的反射截面,更利于超声波反射,从而使穿刺针装置在超声下显示的更清楚。
[0012]2)、本技术中的外针凹槽和内针凹槽均是凸向针尖,这样可以使穿刺阻力减小,方便操作;由于是通过穿刺外针和穿刺内针内外交互增加反射,也克服现有穿刺针为了增大针表面反射面而不得不开设深凹槽,进而导致针强度差的缺陷。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0015]附图标记说明:1

穿刺外针、1a

外针凹槽、2

穿刺内针、2a

内针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7]如图1所示,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超声引导穿刺针装置,包括穿刺外针1和穿刺内针2,所述穿刺外针1为空心结构,穿刺内针2为实心结构,穿刺外针1套设于穿刺内针2上且能够相对自由移动;所述穿刺外针1靠近针尖处的对应针尖斜面侧的表壁上设置有若干道月牙形的凸向针尖的外针凹槽1a,所述外针凹槽1a以不垂直于穿刺外针1轴线的方式倾斜布置;所述穿刺内针2靠近针尖处的对应针尖斜面侧的表壁上设置有若干道月牙形的凸向针尖的内针凹槽2a,所述内针凹槽2a以不垂直于穿刺内针2轴线的方式倾斜布置;当穿刺外针1和穿刺内针2的针尖斜面平齐时,所述外针凹槽1a和所述内针凹槽2a的倾斜方向相反。
[0018]临床使用时,本穿刺针装置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穿刺,当在超声下显示不佳时,通过旋转穿刺内针2,由于外针凹槽1a和内针凹槽2a的倾斜方向相反,旋转穿刺内针2可使内针凹槽2a与外针凹槽1a动态交叉调整,会大大增加整个穿刺针装置的反射截面,更利于超声波反射,从而使穿刺针装置在超声下显示的更清楚。由于外针凹槽1a和内针凹槽2a均是凸向针尖,这样可以使穿刺阻力减小,方便操作。由于是通过穿刺外针1和穿刺内针2内外交互增加反射,也克服现有穿刺针为了增大针表面反射面而不得不开设深凹槽,进而导致针强度差的缺陷。
[0019]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穿刺外针1靠近针尖处的背向针尖斜面侧的表壁上也设置有若干道月牙形的凸向针尖的外针凹槽1a,且对应针尖斜面侧的外针凹槽1a与背向针尖斜面侧的外针凹槽1a倾斜方向相同但在穿刺外针1的长度方向上呈交错分布。如此设置,由于穿刺外针1表壁两面均设有外针凹槽1a,当旋转穿刺内针2来增强显示时,只需要小角度旋转穿刺内针2,即会有外针凹槽1a与内针凹槽2a构成动态交叉,操作更为方便。
[0020]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外针凹槽1a两端连线与穿刺外针1轴线之间的夹角为60度,所述内针凹槽2a两端连线与穿刺内针2轴线之间的夹角为60度。如此设置,可以使内针凹槽2a与外针凹槽1a之间的动态交叉调整效果好。
[002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外针凹槽1a最深处深度为穿刺外针1壁厚的1/4。如此设置,可以保证穿刺外针1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
[0022]本技术中,穿刺外针1上的外针凹槽1a和穿刺内针2上的内针凹槽2a要根据穿刺外针1和穿刺内针2的规格进行设置。此处给出两种常用规格:
[0023]1、所述穿刺外针1长度为100mm,外径为0.8mm,内径为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超声引导穿刺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穿刺外针(1)和穿刺内针(2),所述穿刺外针(1)为空心结构,穿刺内针(2)为实心结构,穿刺外针(1)套设于穿刺内针(2)上且能够相对自由移动;所述穿刺外针(1)靠近针尖处的对应针尖斜面侧的表壁上设置有若干道月牙形的凸向针尖的外针凹槽(1a),所述外针凹槽(1a)以不垂直于穿刺外针(1)轴线的方式倾斜布置;所述穿刺内针(2)靠近针尖处的对应针尖斜面侧的表壁上设置有若干道月牙形的凸向针尖的内针凹槽(2a),所述内针凹槽(2a)以不垂直于穿刺内针(2)轴线的方式倾斜布置;当穿刺外针(1)和穿刺内针(2)的针尖斜面平齐时,所述外针凹槽(1a)和所述内针凹槽(2a)的倾斜方向相反。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引导穿刺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外针(1)靠近针尖处的背向针尖斜面侧的表壁上也设置有若干道月牙形的凸向针尖的外针凹槽(1a),且对应针尖斜面侧的外针凹槽(1a)与背向针尖斜面侧的外针凹槽(1a)倾斜方向相同但在穿刺外针(1)的长度方向上呈交错分布。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引导穿刺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针凹槽(1a)两端连线与穿刺外针(1)轴线之间的夹角为60度,所述内针凹槽(2a)两端连线与穿刺内针(2)轴线之间的夹角为60度。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引导穿刺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针凹槽(1a)最深处深度为穿刺外针(1)壁厚的1/4。5.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忠民赵文欣申飞燕
申请(专利权)人:泰州市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