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力循环自调节的供热机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156266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5: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供热装置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热力循环自调节的供热机组,包括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内腔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锅炉本体,所述锅炉本体的内部固定套接有燃烧室,所述安装架内腔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位于锅炉本体正上方的缓冲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缓冲箱、调压阀、密封板和导热棒,在循环泵的作用下可以通过抽水管和回水管对受热设备的内部进行循环供热,而通过调压阀可以对管道内的水压进行检测并调节,同时可以避免直接排出回水管内部的水导致余热浪费的情况,而通过密封板可以确保缓冲箱内部的水能够通过阀套进入抽水管,并在循环泵的作用下再次将水进行循环,从而达到高利用率的循环供热效果。到高利用率的循环供热效果。到高利用率的循环供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热力循环自调节的供热机组


[0001]本技术属于供热装置
,具体是一种热力循环自调节的供热机组。

技术介绍

[0002]全自动现场控制机组,一次网上配有电动调节阀,控制二次网供水温度;具有室外温度补偿功能;循环泵采用变频控制,利用二次网供回水压差做为反馈信号,二次网进行变流量控制;补水泵采用变频补水,根据二次网回水压力做为反馈的信号;补水箱水位传感器可自动控制水箱水位,而且具有缺水保护补水泵功能;二次网回水管线加装泄压电磁阀,如二次回水压力超过设定值,电磁阀自动开启进行泄压至安全值后自动关闭;机组所有动作均由控制器来完成全自动控制,正常情况下,该机组处于无人值守自动运行状态,只需员工定期进行巡检。
[0003]目前,循环式供热机组在供热系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尽管现有的循环式供热机组在日常工作中也能够达到供热的效果,但由于循环式供热装置在工作中会使用电磁阀以控制压力均衡,而通过电磁阀泄压会导致热量跟随载体流失,进而降低热量的利用率,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改进。
[0004]同时,由于现有的循环式供热机组在工作时需要产生热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力循环自调节的供热机组,包括安装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1)内腔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锅炉本体(2),所述锅炉本体(2)的内部固定套接有燃烧室(3),所述安装架(1)内腔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位于锅炉本体(2)正上方的缓冲箱(4),所述缓冲箱(4)的内部固定套接有导热棒(21),所述导热棒(21)的底部贯穿缓冲箱(4)和锅炉本体(2)并延伸至燃烧室(3)的内部,所述安装架(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循环泵(5),所述循环泵(5)顶部固定连通有抽水管(6),所述循环泵(5)的背面固定连通有回水管(7),所述抽水管(6)和回水管(7)的另一端均贯穿安装架(1)和锅炉本体(2)并延伸至锅炉本体(2)的内部,所述安装架(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位于循环泵(5)和回水管(7)之间的调压阀(8),所述调压阀(8)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回水管(7)的右侧和缓冲箱(4)的顶部固定连通,所述缓冲箱(4)的左侧固定连通有单向阀机构(9),所述单向阀机构(9)的左端与抽水管(6)的右侧固定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力循环自调节的供热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阀机构(9)包括有阀套(901),所述阀套(901)的左右两侧均通过导管分别与缓冲箱(4)的右侧和抽水管(6)的左侧固定连通,所述阀套(901)的内部活动套接有密封板(902),所述阀套(901)内腔正面和背面的左侧均开设有滑槽(903),所述滑槽(903)的内部活动套接有滑块(904),所述滑块(904)的另一端贯穿滑槽(903)并延伸至滑槽(903)的外部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崇田马彦良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朗惠节能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