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滤池的进水槽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15465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5: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滤池的进水槽结构,滤池包括第一侧壁、分别设置在第一侧壁两端的第二侧壁和第三侧壁,包括:槽体,其设置在靠近滤池顶部的第一侧壁上,位于第二侧壁和第三侧壁之间,且其与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和第三侧壁构成一容纳槽;若干个扫洗孔和若干个扫洗管;若干个扫洗孔沿槽体的轴向间隔设置,每个扫洗孔开设在靠近槽体的底部的槽体的侧壁上;每个扫洗管与对应的扫洗孔相通,且位于槽体的外侧,沿槽体的径向延伸;待过滤水进入容纳槽的内部,经若干个扫洗孔和若干个扫洗管流入至滤池内,以对待过滤水进行过滤和/或对滤池进行扫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增加半椭圆形扫洗管,提高了不锈钢V型进水槽的出水强度,既节约了水量又降低了能耗。量又降低了能耗。量又降低了能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滤池的进水槽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厂V型滤池领域,具体是一种滤池的进水槽结构。

技术介绍

[0002]V型滤池是快滤池的一种形式,V型滤池因进水槽设计成V字形而得名,V型槽主要起过滤水进水及反冲洗时表面扫洗的作用。布水均匀、反冲洗效果好的V型槽会大大节省反冲洗的水量和能耗。
[0003]普通的混凝土V型槽采用钢筋混凝土浇注而成,V型槽安装时需和池壁同时绑筋、支模、浇注,并预埋好扫洗管道,其施工难度非常大,精度要求难以保证,各扫洗孔的标高、角度难以固定满足运行要求,导致出水不均匀,甚至造成扫洗孔堵塞,严重影响滤池的冲洗效果。而目前已经开发的不锈钢V型槽仅设置圆形扫洗孔,固定方式为膨胀螺栓连接,扫洗孔的出水强度较低,会造成水量及能耗浪费,且长时间运行水流及曝气对槽体的扰动可能导致膨胀螺栓松动,存在一定安全、质量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本技术通过采用安装有半椭圆形扫洗管的预制不锈钢V型槽槽体替代普通预制不锈钢V型槽槽体,且采用化学螺栓固定,实现提高出水的强度和槽体的质量的目的。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滤池的进水槽结构,所述滤池包括第一侧壁10、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壁10两端的第二侧壁11和第三侧壁12,所述的滤池的进水槽结构,包括:槽体1,所述槽体1设置在靠近所述滤池顶部的所述第一侧壁10上,位于所述第二侧壁11和所述第三侧壁12之间;所述槽体1与所述第一侧壁10、所述第二侧壁11和所述第三侧壁12构成一容纳槽;若干个扫洗孔2和若干个扫洗管3;若干个所述扫洗孔2沿所述槽体1的轴向间隔设置,每一所述扫洗孔2开设在靠近所述槽体1的底部的所述槽体1的侧壁上;每一所述扫洗管3与对应的扫洗孔2相通,且位于所述槽体1的外侧,沿所述槽体1的径向延伸。
[0007]可选的,待过滤水进入所述容纳槽的内部,经若干个所述扫洗孔2和若干个所述扫洗管3流入至所述滤池内,以对所述待过滤水进行过滤和/或对所述滤池进行扫洗。
[0008]可选的,所述的滤池的进水槽结构,还包括:若干个导流片4,每一所述导流片4设置在所述扫洗管3的底部,位于所述槽体1外侧,且沿所述扫洗管3的径向延伸;每一所述导流片4用于分散水流。
[0009]可选的,所述槽体1包括:主体部101,分别设置在所述主体部101两端的底板部102和顶板部103,所述底板部102设有一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固定板104;所述顶板103的横截面呈倒“L”形;所述主体部101与所述底板部102之间具有一预设夹角;所述主体部101、所述底板部102、所述顶板部103和所述固定板104一体化设置。
[0010]可选的,所述容纳槽的横截面呈“V”形。
[0011]可选的,所述的滤池的进水槽结构,还包括:若干个连接件6;若干个所述连接件6沿所述槽体1的轴向间隔设置,若干个所述连接件6用于固定所述槽体1;每一所述连接件6包括:第一连接角钢601、第二连接角钢602和第三连接角钢603;所述第二连接角钢602焊接在所述底板部102和所述固定板104的外表面上,其一端与所述第一侧壁10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角钢60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角钢601焊接在所述主体部101的外表面上;所述第三连接角钢603水平设置,其一端焊接在所述顶板103的上部,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侧壁10固定连接。
[0012]可选的,所述的滤池的进水槽结构,还包括:两个通长角钢5,每一所述通长角钢5均沿所述槽体1的轴向方向设置;两个所述通长角钢5中的一个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角钢602的外侧,且其设有的一个板面与每一所述第二连接角钢602的水平段焊接,另一板面与所述第二连接角钢602的竖直段贴合,且通过对应的化学螺栓7固定在所述第一侧壁10上;两个所述通长角钢5中的另一个设置在每一所述第三连接角钢603下方,且其设有的一个板面与每一所述第三连接角钢603焊接,另一板面通过对应的所述化学螺栓7固定在所述第一侧壁10上。
[0013]可选的,所述的滤池的进水槽结构,还包括:固定角钢9,所述固定角钢9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固定角钢901和第二固定角钢902,其分别设于所述槽体1的两端;所述第一固定角钢901位于所述槽体1外侧,且其设有的一个板面通过对应的所述化学螺栓7固定在所述第二侧壁11上,其设有的另一板面焊接在所述主体部101、所述底板部102和所述固定板104上;所述第二固定角钢902位于所述槽体1外侧,且其设有的一板面通过对应的所述化学螺栓7固定在所述第三侧壁12上,其设有的另一板面焊接在所述主体部101、所述底板部102和所述固定板104上。
[0014]可选的,所述的滤池的进水槽结构,还包括:第一橡胶密封圈8,第二橡胶密封圈和第三橡胶密封圈;所述第一橡胶密封圈8设置在所述固定板104与所述第一侧壁10之间;所述第二橡胶密封圈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角钢901与所述第二侧壁11之间;所述第三橡胶密封圈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角钢902与所述第三侧壁12之间。
[0015]可选的,所述底板102与所述第一侧壁10的接缝处,所述第一固定角钢901与所述第二侧壁11的接缝处以及所述第二固定角钢902与所述第三侧壁12的接缝处均设有密封胶。
[0016]可选的,每一所述扫洗孔2的径向截面呈半椭圆形,每一所述扫洗管3的径向截面呈半椭圆形。
[0017]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优点之一:
[0018]1)使用不锈钢材质预制成型V型槽的槽体,解决了混凝土V型槽整体浇筑质量难以保证的问题;
[0019]2)使用不锈钢材质预制成型V型槽的槽体,并在不锈钢槽体上开设扫洗孔,解决了混凝土V型槽因扫洗孔混凝土表面粗糙造成集泥的维护成本;
[0020]3)通过在不锈钢槽体上开设扫洗孔,解决了混凝土V型槽扫洗孔标高、角度、大小不一致的问题;
[0021]4)通过在扫洗孔上安装扫洗管,解决了混凝土V型槽扫洗孔出水不均匀的问题,提高了不锈钢V型槽的出水强度;
[0022]5)采用化学螺栓固定,避免了运行时水流及曝气对槽体的扰动导致固定膨胀螺栓松动带来的安全、质量隐患。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滤池和不锈钢V型进水槽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滤池的进水槽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滤池的进水槽结构的槽体的加固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槽体与第二侧壁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7]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滤池和不锈钢V型进水槽的结构示意图中A处的放大图;
[0028]图中标号说明:1、槽体;101、主体部;102、底板部;103、顶板部;104、固定板;2、扫洗孔;3、扫洗管;4、导流片;5、通长角钢;6、连接件;601、第一连接角钢;6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滤池的进水槽结构,所述滤池包括第一侧壁(10)、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壁(10)两端的第二侧壁(11)和第三侧壁(12),其特征在于,包括:槽体(1),所述槽体(1)设置在靠近所述滤池顶部的所述第一侧壁(10)上,位于所述第二侧壁(11)和所述第三侧壁(12)之间;所述槽体(1)与所述第一侧壁(10)、所述第二侧壁(11)和所述第三侧壁(12)构成一容纳槽;若干个扫洗孔(2)和若干个扫洗管(3);若干个所述扫洗孔(2)沿所述槽体(1)的轴向间隔设置,每一所述扫洗孔(2)开设在靠近所述槽体(1)的底部的所述槽体(1)的侧壁上;每一所述扫洗管(3)与对应的扫洗孔(2)相通,且位于所述槽体(1)的外侧,沿所述槽体(1)的径向延伸;待过滤水进入所述容纳槽的内部,经若干个所述扫洗孔(2)和若干个所述扫洗管(3)流入至所述滤池内,以对所述待过滤水进行过滤和/或对所述滤池进行扫洗。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池的进水槽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个导流片(4),每一所述导流片(4)设置在所述扫洗管(3)的底部,位于所述槽体(1)外侧,且沿所述扫洗管(3)的径向延伸;每一所述导流片(4)用于分散水流。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池的进水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1)包括:主体部(101),分别设置在所述主体部(101)两端的底板部(102)和顶板部(103),所述底板部(102)设有一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固定板(104);所述顶板(103)的横截面呈倒“L”形;所述主体部(101)与所述底板部(102)之间具有一预设夹角;所述主体部(101)、所述底板部(102)、所述顶板部(103)和所述固定板(104)一体化设置。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池的进水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的横截面呈“V”形。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滤池的进水槽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个连接件(6);若干个所述连接件(6)沿所述槽体(1)的轴向间隔设置,若干个所述连接件(6)用于固定所述槽体(1);每一所述连接件(6)包括:第一连接角钢(601)、第二连接角钢(602)和第三连接角钢(603);所述第二连接角钢(602)焊接在所述底板部(102)和所述固定板(104)的外表面上,其一端与所述第一侧壁(10)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角钢(60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角钢(601)焊接在所述主体部(101)的外表面上;所述第三连接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咏孙立鑫董志强李文斌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市政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