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安装的装配式建筑主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15291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4: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装配式建筑领域,尤其是一种便于安装的装配式建筑主体结构,针对现有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第一装配式墙体和第二装配式墙体,所述第二装配式墙体的内部开设有空腔,且空腔一侧的内壁上分别开设有两个通孔,所述第一装配式墙体的一侧分别固定安装有两个固定杆的一端,且固定杆的另一端贯穿通孔,并延伸至空腔内,两个固定杆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卡槽,所述空腔一侧的内壁上分别滑动安装有两个移动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缺点,使得人们能够更加简单便捷地对装配式墙体间进行安装,无需借助各种复杂的安装工具,满足了人们的需求。满足了人们的需求。满足了人们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安装的装配式建筑主体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装配式建筑
,尤其涉及一种便于安装的装配式建筑主体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装配式建筑相对于传统现浇钢筋混凝土和砌体建筑而言,预制装配建筑采用的方式是在工厂生产预制出包括梁、板、柱和外墙等建筑构件,经过养护并验收合格后运输至现场安装施工完成的建筑方式,现有的装配式建筑主体结构还不是很成熟,在对装配式建筑进行安装时不是十分的方便,在对其进行安装时需要大量的时间。
[0003]传统的装配式建筑主体结构,在安装装配式建筑主体时,需要较多的辅助工具,不能方便快捷的对装配式建筑主体进行安装,增加了装配式建筑主体的安装时间,同时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很大程度降低了安装的工作效率,装配式建筑的结构不是十分的稳定,缩短了装配式建筑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便于安装的装配式建筑主体结构。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便于安装的装配式建筑主体结构,包括第一装配式墙体和第二装配式墙体,所述第二装配式墙体的内部开设有空腔,且空腔一侧的内壁上分别开设有两个通孔,所述第一装配式墙体的一侧分别固定安装有两个固定杆的一端,且固定杆的另一端贯穿通孔,并延伸至空腔内,两个固定杆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卡槽,所述空腔一侧的内壁上分别滑动安装有两个移动杆,且两个移动杆相互靠近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同一个绳子,所述空腔远离第一装配式墙体一侧的内壁上开设有凹槽,且凹槽内滑动安装有U型杆,U型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固定杆相接触,所述U型杆上固定安装有顶绳杆,且顶绳杆与绳子相接触。
[0007]优选的,所述空腔一侧的内壁上分别开设有两个滑槽,且滑槽内滑动安装有滑块的一侧,滑块的另一侧固定安装在移动杆上。
[0008]优选的,两个滑槽相互靠近一侧的内壁上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的一端,且第一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滑块上。
[0009]优选的,两个移动杆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卡块,且卡块与卡槽相适配。
[0010]优选的,所述凹槽一侧的内壁上等间隔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第二弹簧的一端,且第二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U型杆上。
[0011]优选的,所述空腔远离第二装配式墙体一侧的内壁上开设有容纳槽,且容纳槽与顶绳杆相适配。
[0012]本技术中,所述一种便于安装的装配式建筑主体结构,若要对第一装配式墙体和第二装配式墙体之间进行安装,首先将第一装配式墙体上的两个固定杆通过通孔插入
空腔内,此时固定杆就会对U型杆进行挤压,使其移入凹槽内,然后顶绳杆将不再对绳子进行挤压,此时两个移动杆就会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带着卡块与卡槽卡合,最终实现安装;
[0013]本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缺点,使得人们能够更加简单便捷地对装配式墙体间进行安装,无需借助各种复杂的安装工具,满足了人们的需求。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便于安装的装配式建筑主体结构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便于安装的装配式建筑主体结构的A部分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便于安装的装配式建筑主体结构的顶绳杆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第一装配式墙体、2第二装配式墙体、3空腔、4通孔、5固定杆、6卡槽、7移动杆、8滑槽、9滑块、10第一弹簧、11卡块、12绳子、13凹槽、14U型杆、15第二弹簧、16顶绳杆、17容纳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19]实施例一
[0020]参照图1

3,一种便于安装的装配式建筑主体结构,包括第一装配式墙体1和第二装配式墙体2,第二装配式墙体2的内部开设有空腔3,且空腔3一侧的内壁上分别开设有两个通孔4,第一装配式墙体1的一侧分别固定安装有两个固定杆5的一端,且固定杆5的另一端贯穿通孔4,并延伸至空腔3内,两个固定杆5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卡槽6,空腔3一侧的内壁上分别滑动安装有两个移动杆7,且两个移动杆7相互靠近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同一个绳子12,空腔3远离第一装配式墙体1一侧的内壁上开设有凹槽13,且凹槽13内滑动安装有U型杆14,U型杆14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固定杆5相接触,U型杆14上固定安装有顶绳杆16,且顶绳杆16与绳子12相接触。
[0021]本技术中,空腔3一侧的内壁上分别开设有两个滑槽8,且滑槽8内滑动安装有滑块9的一侧,滑块9的另一侧固定安装在移动杆7上。
[0022]本技术中,两个滑槽8相互靠近一侧的内壁上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10的一端,且第一弹簧1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滑块9上,第一弹簧10是为了确保卡块11与卡槽6的卡合。
[0023]本技术中,两个移动杆7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卡块11,且卡块11与卡槽6相适配。
[0024]本技术中,凹槽13一侧的内壁上等间隔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第二弹簧15的一端,且第二弹簧1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U型杆14上,第二弹簧15是为了维持U型杆14的初始位置。
[0025]本技术中,空腔3远离第二装配式墙体2一侧的内壁上开设有容纳槽17,且容纳槽17与顶绳杆16相适配,容纳槽17是为了不影响顶绳杆16的移动。
[0026]实施例二
[0027]参照图1

3,一种便于安装的装配式建筑主体结构,包括第一装配式墙体1和第二装配式墙体2,第二装配式墙体2的内部开设有空腔3,且空腔3一侧的内壁上分别开设有两个通孔4,第一装配式墙体1的一侧分别固定安装有两个固定杆5的一端,且固定杆5的另一端贯穿通孔4,并延伸至空腔3内,两个固定杆5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卡槽6,空腔3一侧的内壁上分别滑动安装有两个移动杆7,且两个移动杆7相互靠近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同一个绳子12,空腔3远离第一装配式墙体1一侧的内壁上开设有凹槽13,且凹槽13内滑动安装有U型杆14,U型杆14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固定杆5相接触,U型杆14上固定安装有顶绳杆16,且顶绳杆16与绳子12相接触。
[0028]本技术中,空腔3一侧的内壁上分别挖设有两个滑槽8,且滑槽8内滑动安装有滑块9的一侧,滑块9的另一侧固定安装在移动杆7上。
[0029]本技术中,两个滑槽8相互靠近一侧的内壁上均固定焊接有第一弹簧10的一端,且第一弹簧10的另一端固定焊接在滑块9上。
[0030]本技术中,两个移动杆7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固定焊接有卡块11,且卡块11与卡槽6相适配。
[0031]本技术中,凹槽13一侧的内壁上等间隔固定焊接有若干个第二弹簧15的一端,且第二弹簧15的另一端固定焊接在U型杆14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安装的装配式建筑主体结构,包括第一装配式墙体(1)和第二装配式墙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装配式墙体(2)的内部开设有空腔(3),且空腔(3)一侧的内壁上分别开设有两个通孔(4),所述第一装配式墙体(1)的一侧分别固定安装有两个固定杆(5)的一端,且固定杆(5)的另一端贯穿通孔(4),并延伸至空腔(3)内,两个固定杆(5)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卡槽(6),所述空腔(3)一侧的内壁上分别滑动安装有两个移动杆(7),且两个移动杆(7)相互靠近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同一个绳子(12),所述空腔(3)远离第一装配式墙体(1)一侧的内壁上开设有凹槽(13),且凹槽(13)内滑动安装有U型杆(14),U型杆(14)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固定杆(5)相接触,所述U型杆(14)上固定安装有顶绳杆(16),且顶绳杆(16)与绳子(12)相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安装的装配式建筑主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3)一侧的内壁上分别开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德华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有为工程技术与设计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