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通道板测试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151966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4: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微通道板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微通道板测试夹具,包括:下部夹具,包括金属筒、陶瓷底座;弹性垫圈、金属垫圈、内金属爪盘;上部夹具,包括外金属爪盘、陶瓷筒;其中,所述金属筒、陶瓷底座、弹性垫圈、金属垫圈、内金属爪盘、外金属爪盘、陶瓷筒均为环形结构,且自下而上同心的依次分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微通道板测试夹具适用于现有的测试仪器上,可替代现用的测试夹具,同时可根据不同尺寸的微通道板相应调整零件尺寸,适用性强;测试夹具安装拆卸方便省时,尤其是对微通道板定位以及压紧时,不产生水平方向的相对滑动,可有效保护微通道板金属薄膜不受损伤。微通道板金属薄膜不受损伤。微通道板金属薄膜不受损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通道板测试夹具


[0001]本技术涉及微通道板
,具体而言涉及微通道板测试夹具。

技术介绍

[0002]微通道板是一种列阵式微通道电子倍增器件,它具有低噪声、高增益、快响应等特点,由此被广泛的用于各种含能光子、荷电粒子的探测与成像领域。微通道板由104‑
107数量级的微通道组成,通道直径为4~50μm,厚度为0.2~2.0mm。微通道板两端镀有金属薄膜,分别作为输入面和输出面,微通道板测试工作时需要在输入面和输出面施加电压。
[0003]对于微通道板生产行业,微通道板测试属于全检项目,目前微通道板测试需要逐片安装于测试夹具中,测试夹具需要安装拆卸的零件较多,费时费力,严重限制了生产行业的生产效率。
[0004]为了保证微通道板测试结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微通道板测试时必须保证微通道板输入面和输出面与测试夹具有良好接触,微通道板直接与测试夹具中的导电金属件接触,微通道板两端镀有金属薄膜,金属薄膜的厚度仅有几十~几百纳米,极易被损伤,严重影响了用户使用效果,夹具安装步骤繁琐,极大增加微通道板损伤的风险。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通道板测试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下部夹具,包括金属筒与陶瓷底座;弹性垫圈;金属垫圈;内金属爪盘;上部夹具,包括外金属爪盘与陶瓷筒;其中,所述金属筒、陶瓷底座、弹性垫圈、金属垫圈、内金属爪盘、外金属爪盘、陶瓷筒均为环形结构,且自下而上同心的依次分布;所述金属筒设有内台阶面和外台阶面,所述陶瓷底座设置于所述金属筒的外台阶面,所述弹性垫圈设在所述金属筒的内台阶面,所述金属垫圈垫设在所述弹性垫圈上;所述陶瓷底座的外壁设有导向槽,所述内金属爪盘上设有导向爪,所述内金属爪盘的导向爪被设置成能贴附于所述陶瓷底座外壁的导向槽沿轴向滑动,以压紧所述金属垫圈上放置的微通道板;所述陶瓷底座的外壁设有卡槽,所述外金属爪盘上设有卡爪,所述卡爪被设置成当所述外金属爪盘向下靠近内金属爪盘并移动到预定位置时卡入到所述卡槽中,以固定微通道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通道板测试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垫圈被放置到所述弹性垫圈上时,金属垫圈的上端面高出所述金属筒的上端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通道板测试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呈L型,包括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沿所述陶瓷底座轴向布置,所述第二凹槽沿所述陶瓷底座周向布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通道板测试夹具,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信孙建宁张正君王健李婧雯赵慧民杨宝荣林焱剑郭燕
申请(专利权)人:北方夜视科技南京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