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楼板钢筋保护层与板厚控制的复合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15175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4: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楼板钢筋保护层与板厚控制的复合支架,包括复合支架本体,所述复合支架本体由安装底板与安装顶板组成,所述安装底板与安装顶板之间通过衔入机构相连接,所述安装底板与安装顶板顶面分别挖设有第一十字形放置槽与第二十字形放置槽,所述安装底板与安装顶板两侧均通过限位机构分别连接有上层钢筋与下层钢筋,且所述上层钢筋与下层钢筋分别设置于第一十字形放置槽与第二十字形放置槽内腔,衔入杆根据需求的尺寸进行制作,使得复合支架本体的高度便于控制与规划,有效的解决固定效果差,支撑面积小的情况。支撑面积小的情况。支撑面积小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楼板钢筋保护层与板厚控制的复合支架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楼板钢筋保护层与板厚控制的复合支架,属于建筑施工辅助


技术介绍

[0002]混凝土保护层是建筑混凝土结构中用于保护钢筋的,从混凝土碳化、脱钝和钢筋锈蚀的耐久性角度考虑,不再以纵向受力钢筋的外缘,而以最外层钢筋(包括箍筋、构造筋、分布筋等)的外缘计算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现有技术中,采用复合支架上开设孔槽的方式,对各个钢筋进行固定,但孔槽的固定效果差,支撑面积小,浇筑时,导致钢筋偏移等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楼板钢筋保护层与板厚控制的复合支架,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复合支架本体,所述复合支架本体由安装底板与安装顶板组成,所述安装底板与安装顶板之间通过衔入机构相连接,所述安装底板与安装顶板顶面分别挖设有第一十字形放置槽与第二十字形放置槽,所述安装底板与安装顶板两侧均通过限位机构分别连接有上层钢筋与下层钢筋,且所述上层钢筋与下层钢筋分别设置于第一十字形放置槽与第二十字形放置槽内腔。
[0005]进一步的,所述衔入机构包括第一衔入槽、第二衔入槽与衔入杆,所述第一衔入槽分别挖设于安装底板与安装顶板顶面四角,所述第二衔入槽分别挖设于安装顶板与安装底板底面四角,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衔入槽与第二衔入槽之间通过衔入杆相连接。
[0006]进一步的,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衔入槽与第二衔入槽位于同一水平线,且尺寸均相同。
[0007]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安装块、弯形连接板、弯形调节板、限位板与防滑纹,所述安装板分别设置于安装底板与安装顶面两侧,并呈对称设置,所述安装块顶面对称设置有弯形连接板,所述弯形连接板底面设置有弯形调节板,所述弯形调节板底面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输出面设置有防滑纹。
[0008]进一步的,相邻的两个所述弯形连接板之间形成通口,相邻的两个所述弯形调节板之间将通口分割并形成限位口。
[0009]进一步的,所述上层钢筋与下层钢筋分别设置于限位口内。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1]1、设置的衔入机构与其内部包括的部件,采用卡合的连接方式,使得安装底板与安装顶板之间便于拼接,以及衔入杆根据需求的尺寸进行制作,使得复合支架本体的高度便于控制与规划。
[0012]2、设置的限位机构与其内部包括的部件,弯形调节板采用复合式塑料制成,相邻的两个弯形调节板之间形成限位口,为各个钢筋有效的提供限位的功能,有效的解决固定
效果差,支撑面积小的情况。
附图说明
[0013]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4]图1是本技术一种用于楼板钢筋保护层与板厚控制的复合支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技术一种用于楼板钢筋保护层与板厚控制的复合支架的复合支架本体与衔入机构的拆分图;
[0016]图3是本技术一种用于楼板钢筋保护层与板厚控制的复合支架的复合支架本体与衔入机构的拆分图;
[0017]图4是本技术一种用于楼板钢筋保护层与板厚控制的复合支架的限位机构放大图;
[0018]图中标号:1、复合支架本体;2、安装底板;3、安装顶板;4、衔入机构;5、第一十字形放置槽;6、第二十字形放置槽;7、限位机构;8、上层钢筋;9、下层钢筋;10、第一衔入槽;11、第二衔入槽;12、衔入杆;13、安装块;14、弯形连接板;15、弯形调节板;16、限位板;17、防滑纹;18、通口;19、限位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0]如图1

图4所示,包括复合支架本体1,所述复合支架本体1由安装底板2与安装顶板3组成,所述安装底板2与安装顶板3之间通过衔入机构4相连接,所述安装底板2与安装顶板3顶面分别挖设有第一十字形放置槽5与第二十字形放置槽6,所述安装底板2与安装顶板3两侧均通过限位机构7分别连接有上层钢筋8与下层钢筋9,且所述上层钢筋8与下层钢筋9分别设置于第一十字形放置槽5与第二十字形放置槽6内腔,上层钢筋8与下层钢筋9分别放置第一十字形放置槽5与第二十字形放置槽6内。
[0021]如图2与图3所示,所述衔入机构4包括第一衔入槽10、第二衔入槽11与衔入杆12,所述第一衔入槽10分别挖设于安装底板2与安装顶板3顶面四角,所述第二衔入槽11分别挖设于安装顶板3与安装底板2底面四角,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衔入槽10与第二衔入槽11之间通过衔入杆12相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衔入槽10与第二衔入槽11位于同一水平线,且尺寸均相同,衔入杆12分别卡合至相邻的两个第一衔入槽10与第二衔入槽11内腔,使得安装底板2与安装顶板3相连接。
[0022]如图4所示,所述限位机构7包括安装块13、弯形连接板14、弯形调节板15、限位板
16与防滑纹17,所述安装板分别设置于安装底板2与安装顶面两侧,并呈对称设置,所述安装块13顶面对称设置有弯形连接板14,所述弯形连接板14底面设置有弯形调节板15,所述弯形调节板15底面设置有限位板16,所述限位板16输出面设置有防滑纹17,相邻的两个所述弯形连接板14之间形成通口18,相邻的两个所述弯形调节板15之间将通口18分割并形成限位口19,钢筋放入限位口19时,两侧的弯形调节板15由复合型塑料制成,被挤压调节后复位,以及限位,所述上层钢筋8与下层钢筋9分别设置于限位口19内,分别将上层钢筋8与下层钢筋9卡合至相邻的两个弯形调节板15之间形成的限位口19内,并通过限位板16进行限位。
[0023]本技术工作原理:首先将上层钢筋8与下层钢筋9分别放置第一十字形放置槽5与第二十字形放置槽6内,两端通过限位机构7相固定,操作的流程为,分别将上层钢筋8与下层钢筋9卡合至相邻的两个弯形调节板15之间形成的限位口19内,并通过限位板16进行限位,钢筋放入限位口19时,两侧的弯形调节板15由复合型塑料制成,被挤压调节后复位,以及限位。
[0024]以上为本技术较佳的实施方式,本技术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楼板钢筋保护层与板厚控制的复合支架,包括复合支架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支架本体(1)由安装底板(2)与安装顶板(3)组成,所述安装底板(2)与安装顶板(3)之间通过衔入机构(4)相连接,所述安装底板(2)与安装顶板(3)顶面分别挖设有第一十字形放置槽(5)与第二十字形放置槽(6),所述安装底板(2)与安装顶板(3)两侧均通过限位机构(7)分别连接有上层钢筋(8)与下层钢筋(9),且所述上层钢筋(8)与下层钢筋(9)分别设置于第一十字形放置槽(5)与第二十字形放置槽(6)内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楼板钢筋保护层与板厚控制的复合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衔入机构(4)包括第一衔入槽(10)、第二衔入槽(11)与衔入杆(12),所述第一衔入槽(10)分别挖设于安装底板(2)与安装顶板(3)顶面四角,所述第二衔入槽(11)分别挖设于安装顶板(3)与安装底板(2)底面四角,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衔入槽(10)与第二衔入槽(11)之间通过衔入杆(12)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楼板钢筋保护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俊熠姜艳文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宏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