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印染废气自动过滤净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14937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4: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印染废气自动过滤净化装置,包括一号处理腔、二号处理腔、三号处理腔、初加工组件、吸附组件以及净化组件,所述一号处理腔、二号处理腔、三号处理腔间隔分布,所述一号处理腔一侧安装有进气管,所述一号处理腔、二号处理腔之间安装有一号输送管,所述二号处理腔与三号处理腔之间安装有二号输送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初加工组件、吸附组件,可连续的对废气中的大型杂质、水气以及细小杂质等进行初步的净化,同步降低了后续净化强度,且在净化组件的配合下,以微波无极灯为平台,以Ce和Ti为活性组分和UiO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印染废气自动过滤净化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废气净化相关
,具体为一种印染废气自动过滤净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我国纺织印染规模大、工艺路线长,产生的废气成分复杂、排放量大、浓度低、湿度大,严重危害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现有的废气治理技术不能完全满足严格的环保要求,随着我国环保意识的逐步加强,对废气的治理要求不断提高,旨在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防范。
[0003]现有技术有以下不足:现有的净化装置的净化效果不佳,无法对气体进行初步的大型杂质过滤、水气吸收以及灰尘等吸附工作,不能高精度的对气体进行预处理,增大了后续净化的强度,同时现有的净化装置不能全面持续的对废气进行有效净化,且氧化脱除的效果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印染废气自动过滤净化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印染废气自动过滤净化装置,包括一号处理腔、二号处理腔、三号处理腔、初加工组件、吸附组件以及净化组件,所述一号处理腔、二号处理腔、三号处理腔间隔分布,所述一号处理腔一侧安装有进气管,所述一号处理腔、二号处理腔之间安装有一号输送管,所述二号处理腔与三号处理腔之间安装有二号输送管,所述一号输送管、二号输送管端处均安装有电磁阀,所述初加工组件安装在一号处理腔内,所述吸附组件对应装配在二号处理腔内,所述净化组件匹配安装在三号处理腔内。
[0006]所述一号处理腔、二号处理腔、三号处理腔平行设置,且一号处理腔、二号处理腔、三号处理腔顶部均锁合安装有顶盖。
[0007]所述初加工组件包括过滤网、定位块,所述定位块锁合安装在一号处理腔内底端,所述过滤网锁合安装在顶盖下表面,且过滤网底端对应嵌设至定位块内。
[0008]所述吸附组件包括加热片、三组卡箍、一号活性炭以及二号活性炭,所述加热片锁合安装在二号处理腔内中心处,三组所述卡箍固定安装在加热片侧壁顶部、中部以及底部,所述一号活性炭、二号活性炭平行装配在加热片两侧,且一号活性炭、二号活性炭与加热片贴合。
[0009]所述卡箍采用金属材质制成,且卡箍与一号活性炭、二号活性炭对应卡合固定。
[0010]所述净化组件包括料箱、进料管、密封盖、喷腔、多组增压喷头、送料管、抽料泵、定位台、多组微波无极灯、排料管以及气泵,所述料箱锁合安装在三号处理腔顶端,所述料箱内装配有Ce/Ti@UiO

66

NH2催化剂,所述密封盖锁合安装在料箱顶部,所述进料管穿过密封盖与料箱内连通,所述喷腔通过支架安装在三号处理腔内顶端,多组增压喷头均匀连通
在喷腔下表面,所述送料管两端分别与料箱、喷腔连通,所述抽料泵安装在送料管端处,所述定位台安装在三号处理腔内壁,多组所述微波无极灯均匀锁合在定位台侧壁,所述排料管连通在三号处理腔底端,所述气泵安装在排料管端处。
[001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印染废气自动过滤净化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2](1)本技术通过设有净化组件,气体进入后,电控抽料泵,使得料箱内部催化剂经过送料管快速输送至喷腔内,随后经过增压喷头将催化剂均匀喷送至三号处理腔内,使得催化剂快速的覆盖在三号处理腔内,以微波无极灯为平台,以Ce和Ti为活性组分和UiO

66

NH2为载体协同强化活化分子氧,产生更多的气相ROS,来达到对印染废气的长期、高效、稳定氧化脱除效果,加速了整体净化周期,随后气体经过排料管排出。
[0013](2)本技术通过设有吸附组件,经过一号活性炭、二号活性炭可对气体进行双重的吸附处理,可对气体中携带粉尘等细小杂质进行吸附,同时可对气体中携带的水气进行吸附,通过设有加热片,当一号活性炭、二号活性炭的湿度过大时,电控加热片进行发热,实现了对一号活性炭、二号活性炭的快速干燥处理,保证了一号活性炭、二号活性炭的良好吸附性能。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一号处理腔、二号处理腔、三号处理腔内部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吸附组件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的料箱与喷腔连接示意图;
[0018]图5为本技术的图3中A处放大示意图。
[0019]图中:1、一号处理腔;2、二号处理腔;3、三号处理腔;4、进气管;5、一号输送管;6、二号输送管;7、电磁阀;8、顶盖;9、过滤网;10、定位块;11、加热片;12、卡箍;13、一号活性炭;14、二号活性炭;15、料箱;16、进料管;17、密封盖;18、喷腔;19、增压喷头;20、送料管;21、抽料泵;22、定位台;23、微波无极灯;24、排料管;25、气泵。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1]实施例1
[0022]如图1、2、3和5所示,本技术提供技术方案:一种印染废气自动过滤净化装置,包括一号处理腔1、二号处理腔2、三号处理腔3、初加工组件、吸附组件以及净化组件,所述一号处理腔1、二号处理腔2、三号处理腔3间隔分布,所述一号处理腔1一侧安装有进气管4,所述一号处理腔1、二号处理腔2之间安装有一号输送管5,所述二号处理腔2与三号处理腔3之间安装有二号输送管6,所述一号输送管5、二号输送管6端处均安装有电磁阀7,所述初加工组件安装在一号处理腔1内,所述吸附组件对应装配在二号处理腔2内,所述净化组件匹配安装在三号处理腔3内。
[0023]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一号处理腔1、二号处理腔2、三号处理腔3平行设置,且一号处理腔1、二号处理腔2、三号处理腔3顶部均锁合安装有顶盖8。
[0024]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初加工组件包括过滤网9、定位块10,所述定位块10锁合安装在一号处理腔1内底端,所述过滤网9锁合安装在顶盖8下表面,且过滤网9底端对应嵌设至定位块10内,经过过滤网9可快速的对气体中的大型杂质进行过滤,实现了对气体的初步过滤工作,降低了后续净化强度。
[0025]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吸附组件包括加热片11、三组卡箍12、一号活性炭13以及二号活性炭14,所述加热片11锁合安装在二号处理腔2内中心处,三组所述卡箍12固定安装在加热片11侧壁顶部、中部以及底部,所述一号活性炭13、二号活性炭14平行装配在加热片11两侧,且一号活性炭13、二号活性炭14与加热片11贴合,经过一号活性炭13、二号活性炭14可对气体进行双重的吸附处理,可对气体中携带粉尘等细小杂质进行吸附,同时可对气体中携带的水气进行吸附,通过设有加热片11,当一号活性炭13、二号活性炭14的湿度过大时,电控加热片11进行发热,实现了对一号活性炭13、二号活性炭14的快速干燥处理。
[0026]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卡箍12采用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印染废气自动过滤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号处理腔(1)、二号处理腔(2)、三号处理腔(3)、初加工组件、吸附组件以及净化组件,所述一号处理腔(1)、二号处理腔(2)、三号处理腔(3)间隔分布,所述一号处理腔(1)一侧安装有进气管(4),所述一号处理腔(1)、二号处理腔(2)之间安装有一号输送管(5),所述二号处理腔(2)与三号处理腔(3)之间安装有二号输送管(6),所述一号输送管(5)、二号输送管(6)端处均安装有电磁阀(7),所述初加工组件安装在一号处理腔(1)内,所述吸附组件对应装配在二号处理腔(2)内,所述净化组件匹配安装在三号处理腔(3)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印染废气自动过滤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处理腔(1)、二号处理腔(2)、三号处理腔(3)平行设置,且一号处理腔(1)、二号处理腔(2)、三号处理腔(3)顶部均锁合安装有顶盖(8)。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印染废气自动过滤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初加工组件包括过滤网(9)、定位块(10),所述定位块(10)锁合安装在一号处理腔(1)内底端,所述过滤网(9)锁合安装在顶盖(8)下表面,且过滤网(9)底端对应嵌设至定位块(10)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印染废气自动过滤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组件包括加热片(11)、三组卡箍(12)、一号活性炭(13)以及二号活性炭(14),所述加热片(11)锁合安装在二号处理腔(2)内中心处,三组所述卡箍(12)固定安装在加热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俊松张雪根钱琴芳沈晓峰顾丽明钱耀强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盛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