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桌面用智能控温3D摇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14921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4:51
一种桌面用智能控温3D摇床,包括下部旋转组件、上部摇摆组件、半导体制冷单元、孵育槽组件、外壳组件和人机交互恒温控制系统;下部旋转组件包括固定在安装底座上的固定盘,固定盘上设置有第一伺服电机,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与固定盘固定连接,固定盘的上方设置有第一轴承,第一轴承的一侧设置有旋转底座,旋转底座与第一轴承的外环固定连接,固定盘与第一轴承的内环固定连接,第一伺服电机的一端与旋转底座固定并可带其绕第一轴承作左右旋转运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伺服电机和齿轮的搭配设计,实现了制冷单元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的旋转和往复摆动运动,能够实现多位置温度精确控制,并且使液体残留更少、孵育效果更好,进一步提升作业效率。升作业效率。升作业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桌面用智能控温3D摇床


[0001]本技术属于蛋白质印迹杂交筛选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桌面用智能控温3D摇床。

技术介绍

[0002]蛋白质印迹法又称免疫印迹法,它是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免疫遗传学中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主要包括样品或反应试剂孵育、加液、排液、清洗。而且每个过程操作时间及温控要求等各不相同,操作过程十分繁琐,持续操作时间长,而且大多都是机械性重复操作,只是孵育的液体和温度在不断变换,花费实验人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费时费力,而且人工操作手法个体化差异大,甚至可能导致实验结果不精确或结果不可复制。
[0003]小型程序恒温摇床可以用来给蛋白印迹杂交实验提供恒温和振荡摇摆的仪器。其实验过程是:样品转印膜剪成条状后分至各孵育盒内槽后放置在摇床内的振荡单元上,期间需经过封闭孵育(>30分钟)、清洗3

5次(每次3

5分钟)、孵育第一抗体(>30分钟)、清洗3

5次(每次3

5分钟)、孵育第二抗体(>30分钟)、清洗清洗3

5次(每次3

5分钟)后做下一步处理。在此期间,需要定时置换四类液体(即封闭液、一抗、二抗、清洗液)。而且长时间孵育震荡一抗时需要低温;而孵育二抗和清洗则需要室温,且各个环节的转速和时间均不相同。因此该实验流程对摇床的温控有极高要求。
[0004]目前,普遍使用的翘翘板摇床无法实现制冷恒温,进而导致要实现不同温度操作则需要实验员将摇床在不同温度环境下频繁转移,费时费力,特别是在低温制样时,需要将其放置在4℃冰箱内,而现有能放置摇床的冰箱通常占地面积大,而现有室温摇床面积普遍较大,结构不够紧凑,易造成实验室拥挤,实验操作难度大。
[0005]因此,设计了一种桌面用智能控温3D摇床来解决上述难题。
[0006]应该注意,上面对技术背景的介绍只是为了方便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并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而阐述的。不能仅仅因为这些方案在本技术的
技术介绍
部分进行了阐述而认为上述技术方案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桌面用智能控温3D摇床。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桌面用智能控温3D摇床,包括下部旋转组件、上部摇摆组件、半导体制冷单元14、孵育槽组件22、外壳组件和人机交互恒温控制系统;
[0009]所述下部旋转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安装底座1上的固定盘2,所述固定盘2上设置有第一伺服电机3,所述第一伺服电机3的输出轴与所述固定盘2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盘2的上方设置有第一轴承4,所述第一轴承4的一侧设置有旋转底座5,所述旋转底座5与所述第一轴承4的外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盘2与所述第一轴承4的内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伺服电
机3的一端与所述旋转底座5固定并可带其绕所述第一轴承4作左右旋转运动;
[0010]所述上部摇摆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旋转底座5上的固定座6,所述固定座6上固定有第二伺服电机7,所述第二伺服电机7的输出轴上固定有第一齿轮8,所述固定座6的一侧设置有支撑腿12,所述支撑腿12固定在所述旋转底座5上,所述支撑腿12上固定有连接杆11,所述连接杆11与第二轴承13的内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轴承13的外环固定在一固定支架10上,所述固定支架10上固定有第二齿轮9,所述第二齿轮9与所述第一齿轮8啮合连接,所述固定支架10上设置有半导体制冷单元14;
[0011]所述半导体制冷单元14、上部摇摆组件和下部旋转组件通过柔性隔离保温膜19连接固定设置在所述外壳组件的内部;所述孵育槽组件22和所述半导体制冷单元14的冷面可拆卸式连接。
[0012]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人机交互恒温控制系统包括热电偶18、主控板20和触摸屏17;所述热电偶18位于所述外壳组件的内部且与所述半导体制冷单元14相连,所述主控板20设置在所述外壳组件的内侧,所述触摸屏17设置在所述外壳组件的外侧;所述热电偶18与所述触摸屏17均与所述主控板20电性连接。
[0013]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外壳组件包括壳体15,所述壳体15的上端设置有盖体16,所述壳体15上设置有可打开所述盖体16的开关21。
[0014]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孵育槽组件22包括若干开口朝上设置的槽体,所述槽体的俯视横截面为五边形,所述五边形设置有两个直角。
[0015]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柔性隔离保温膜19的内侧与所述半导体制冷单元14的四周密闭连接,所述柔性隔离保温膜19的外侧与所述壳体15的顶部密闭连接。
[0016]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孵育槽组件22的槽体内设置有可拆卸式连接的拦网。
[0017]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二齿轮9为扇形齿轮。
[0018]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壳体15上设置有通风孔23。
[0019]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连接杆11为台阶螺钉。
[0020]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是:
[0021]本技术通过伺服电机和齿轮的搭配设计,实现了制冷单元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的旋转和往复摆动运动,可以实现孵育槽组件内样本的充分摇匀,具有结构紧凑、传动效率高的特点;采用伺服电机能够使得孵育槽和制冷单元模块在停止摇摆时,通过驱控一体的智能控温摇床使孵育槽和制冷单元模块在任意位置停止,从而使液体聚集在孵育槽内的任意位置,比如孵育槽一侧的底部位置,便于机械臂或人工洗液和抽吸,较佳的停止位置能够使液体被完全吸干,无残留,不影响二次实验;通过采用制冷效率高的半导体制冷单元,能够使智能控温摇床内部空间和孵育槽的温度在

20

50℃精准可控,控制系统又实现了多段智能控温,触摸屏的引入也使得实验操作更加便捷。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3]以上附图中,安装底座1,固定盘2,第一伺服电机3,第一轴承4,旋转底座5,固定座6,第二伺服电机7,第一齿轮8,第二齿轮9,固定支架10,连接杆11,支撑腿12,第二轴承13,半导体制冷单元14,壳体15,盖体16,触控屏17,热电偶18,柔性隔离保温膜19,主控板20,开
关21,孵育槽组件22,通风孔23。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0025]请参阅图1。须知,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桌面用智能控温3D摇床,其特征在于:包括下部旋转组件、上部摇摆组件、半导体制冷单元(14)、孵育槽组件(22)、外壳组件和人机交互恒温控制系统;所述下部旋转组件包括固定在安装底座(1)上的固定盘(2),所述固定盘(2)上设置有第一伺服电机(3),所述第一伺服电机(3)的输出轴与所述固定盘(2)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盘(2)的上方设置有第一轴承(4),所述第一轴承(4)的一侧设置有旋转底座(5),所述旋转底座(5)与所述第一轴承(4)的外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盘(2)与所述第一轴承(4)的内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伺服电机(3)的一端与所述旋转底座(5)固定并可带其绕所述第一轴承(4)作左右旋转运动;所述上部摇摆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旋转底座(5)上的固定座(6),所述固定座(6)上固定有第二伺服电机(7),所述第二伺服电机(7)的输出轴上固定有第一齿轮(8),所述固定座(6)的一侧设置有支撑腿(12),所述支撑腿(12)固定在所述旋转底座(5)上,所述支撑腿(12)上固定有连接杆(11),所述连接杆(11)与第二轴承(13)的内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轴承(13)的外环固定在一固定支架(10)上,所述固定支架(10)上固定有第二齿轮(9),所述第二齿轮(9)与所述第一齿轮(8)啮合连接,所述固定支架(10)上设置有半导体制冷单元(14);所述半导体制冷单元(14)、上部摇摆组件和下部旋转组件通过柔性隔离保温膜(19)连接固定设置在所述外壳组件的内部;所述孵育槽组件(22)和所述半导体制冷单元(14)的冷面可拆卸式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永夏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市瑞思奇科研仪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