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通信运维人员用通信终端佩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14324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4: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力通信运维人员用通信终端佩戴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第一佩戴结构和第二佩戴结构,第一佩戴结构用于将运维终端佩戴在安全帽上,第二佩戴结构用于将运维终端佩戴在用户胸部;其中,第一佩戴结构包括:固定板、第一紧固带、第二紧固带、第三紧固带、第四紧固带、第一固定夹、第二固定夹、第三固定夹、第四固定夹和第五固定夹;本装置通过两种结构实现了两种佩戴方式,一种是可以佩戴在安全帽上,另外一种是可以佩戴在用户身上,如胸部,解决了传统的配置装置佩戴方式单一的问题,为用户提供了多种佩戴方式的选择。为用户提供了多种佩戴方式的选择。为用户提供了多种佩戴方式的选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力通信运维人员用通信终端佩戴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通信设备佩戴装置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电力通信运维人员用通信终端佩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运维终端是电力通信智能运维系统中的重要部件,是运维人员进行运维操作的关键设备,运维人员通过运维终端接收运维指令以及采集现场信息回传至电力通信智能运维系统,运维终端是现有技术中的智能终端,通常具有图像采集、音频采集、数据传输等功能。
[0003]但是目前的运维终端在佩戴上存在如下的问题:
[0004]带有运维终端相应功能的智能安全帽比较贵,直接购买相应的智能安全帽成本较大且会导致目前的这种简易安全帽闲置或无法使用被淘汰。
[0005]传统运维终端佩戴的方式是采用一根固定杆将运维终端与安全帽连接固定,这样使得运维终端超出了安全帽一定的高度,如现有技术中的运维终端都是通过固定杆进行连接固定,而由于现场环境复杂,凸出外面一段距离的运维终端在现场操作时容易导致运维终端发生碰撞损坏,因为用户的潜意识是避免头部与外界发生碰撞,但是并不会意识到运维终端的真实高度,使用长度较长的固定杆会导致运维终端距离头部较远,这样在进行操作时容易导致运维终端损坏。
[0006]传统的运维终端还有一种佩戴方式是通过3M胶水将固定底座粘贴在头盔上,然后再将相应的运维终端固定在固定底座上,需要每个头盔上均粘贴一个固定底座,且3M胶水在粘贴扯下多次后会粘性下降,并且在扯下时也比较费劲。且现有的现场普通安全帽表面为塑料,杂质灰尘多,3M胶水不容易粘贴稳固。
[0007]传统的运维终端还有一种佩戴方式是利用一个圆环紧固带将运维终端套设在安全帽上,但是由于安全帽的表面形状为弧形和加上安全帽表面比较光滑,导致紧固带会不断向上滑动,最终从安全帽上脱落。
[0008]传统的运维终端佩戴装置佩戴方式单一,只能选择一种佩戴方式。

技术实现思路

[0009]为了实现了运维终端能够稳固、安全的佩戴在安全帽上,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力通信运维人员用通信终端佩戴装置。
[0010]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力通信运维人员用通信终端佩戴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0011]第一佩戴结构和第二佩戴结构,第一佩戴结构用于将运维终端佩戴在安全帽上,第二佩戴结构用于将运维终端佩戴在用户胸部;本装置通过两种结构实现了两种佩戴方式,一种是可以佩戴在安全帽上,另外一种是可以佩戴在用户身上,如胸部,解决了传统的配置装置佩戴方式单一的问题,为用户提供了多种佩戴方式的选择。
[0012]带有运维终端相应功能的智能安全帽比较贵,直接购买相应的智能安全帽成本较
大且会导致目前的这种简易安全帽闲置或无法使用被淘汰,而本技术通过第一佩戴结构能够对现有的简易安全帽进行改进,使得简易安全帽能够携带运维终端,实现相应的功能,避免直接购买相应的智能安全帽,且对目前现场的简易安全性进行了重新利用,节约了成本。
[0013]因此,为了控制成本,本技术在现有的普通安全帽的基础上利用第一佩戴结构实现运维终端的佩戴,且运维终端佩戴稳固使得运维终端拍摄的画质稳定,并且由于从两侧进行了限位使得运维终端整体佩戴不易从安全帽上滑落,并且采用第一佩戴结构进行佩戴时,运维终端距离安全帽较近不容易在现场发送碰撞导致损坏,实现了运维终端能够稳固、安全的佩戴在安全帽上,且第一佩戴结构方便拆卸可重复多次使用。
[0014]本技术中运维终端通过第一佩戴结构佩戴在安全帽上,第一佩戴结构包括:
[0015]固定板、第一紧固带、第二紧固带、第三紧固带、第四紧固带、第一固定夹、第二固定夹、第三固定夹、第四固定夹和第五固定夹;
[0016]运维终端贴合固定在固定板正面,第一紧固带一端与固定板左侧固定连接,第一紧固带另一端与固定板右侧固定连接,第一紧固带用于套设固定在安全帽上,通过第一紧固带缠绕在安全帽上,进而使得将固定板固定在安全帽上;为了避免第一紧固带沿着安全帽的帽体向上滑动,本技术设计了第二紧固带和第三紧固带对第一紧固带进行限位,避免其沿着帽体向上滑动,第二紧固带一端与第一固定夹固定连接,第一固定夹用于夹持固定在安全帽边缘,第二紧固带另一端与第二固定夹固定连接,第二固定夹用于夹持固定在第一紧固带上;第三紧固带一端与第三固定夹固定连接,第三固定夹用于夹持固定在安全帽边缘,第三紧固带另一端与第四固定夹固定连接,第四固定夹用于夹持固定在第一紧固带上;为了在竖直方向对固定板进行限位和固定,设计了第四紧固带,第四紧固带一端与固定板上端固定连接,第四紧固带另一端与第五固定夹固定连接,第五固定夹用于夹持固定在安全帽边缘。
[0017]其中,本技术中第一佩戴结构的佩戴方式为:首先通过第一紧固带套设固定在安全帽上,对固定板进行水平方向的限位,利用固定板对运维终端进行固定,然后利用第四紧固带对固定板进行竖直方向的限位,通过水平和竖直方向的双重限位可以保证固定板固定稳固,进而防止固定在固定板上的运维终端在使用的过程中发生抖动,通过保障固定稳固进而保障运维终端的拍摄画质。并且为了防止在使用的过程中第一紧固带从安全帽上脱落,本结构还设计了第二紧固带和第三紧固带,通过第二紧固带、第三紧固带能够限制第一紧固带向上滑动,进而避免其从安全帽上脱落。
[0018]第二紧固带一端与第一固定夹固定连接,第一固定夹用于夹持固定在安全帽边缘,第二紧固带另一端与第二固定夹固定连接,第二固定夹用于夹持固定在第一紧固带上,通过第二紧固带能够限制第一紧固带向上滑动,第三紧固带一端与第三固定夹固定连接,第三固定夹用于夹持固定在安全帽边缘,第三紧固带另一端与第四固定夹固定连接,第四固定夹用于夹持固定在第一紧固带上,通过第三紧固带能够限制第一紧固带向上滑动,进而避免第一紧固带从安全帽上脱落。传统的固定方式需要在安全帽上打孔,通过固定螺钉进行固定,而打孔容易使得安全帽产生裂纹,进而使得安全帽的安全系数下降,本技术对传统的简易安全帽进行了研究,发现这些简易安全帽都会在帽体内预留一些凹槽用于安全帽的顶戴进行安装和捆绑,而本技术正是利用夹子一端夹住这些凹槽的内壁,然后
另一端的夹子夹住第一紧固带,进而实现了紧固带的无打孔固定,进而实现了固定效果稳固且对安全帽无损伤,保障了安全帽的安全性。
[0019]优选的,第一紧固带至第四紧固带均为具有弹性长度可调整的紧固带,具体可以为橡胶带、弹力带、橡筋绳等等,固定板为形状与安全帽帽体形状匹配的弧形板。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便于紧固带绷紧实现相应的固定效果,将固定板设计为形状与安全帽帽体形状匹配的弧形板,这样能够更良好的实现固定板与安全帽的贴合效果,从而保障运维终端的固定效果。
[0020]优选的,固定板内设有空腔,空腔中安装有无线充电发射模组和电池,无线充电发射模组通过开关与电池连接,开关固定在固定板侧面,运维终端内安装有与无线充电发射模组进行无线充电配套使用的无线充电接受模组。通过上述设计可以实现运维终端佩戴在安全帽上能够进行无线充电,便于用户进行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力通信运维人员用通信终端佩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第一佩戴结构和第二佩戴结构,第一佩戴结构用于将运维终端佩戴在安全帽上,第二佩戴结构用于将运维终端佩戴在用户胸部;其中,第一佩戴结构包括:固定板、第一紧固带、第二紧固带、第三紧固带、第四紧固带、第一固定夹、第二固定夹、第三固定夹、第四固定夹和第五固定夹;运维终端贴合固定在固定板正面,第一紧固带一端与固定板左侧固定连接,第一紧固带另一端与固定板右侧固定连接,第一紧固带用于套设固定在安全帽上;第二紧固带一端与第一固定夹固定连接,第一固定夹用于夹持固定在安全帽边缘,第二紧固带另一端与第二固定夹固定连接,第二固定夹用于夹持固定在第一紧固带上;第三紧固带一端与第三固定夹固定连接,第三固定夹用于夹持固定在安全帽边缘,第三紧固带另一端与第四固定夹固定连接,第四固定夹用于夹持固定在第一紧固带上;第四紧固带一端与固定板上端固定连接,第四紧固带另一端与第五固定夹固定连接,第五固定夹用于夹持固定在安全帽边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通信运维人员用通信终端佩戴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紧固带至第四紧固带均为具有弹性长度可调整的紧固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通信运维人员用通信终端佩戴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板为形状与安全帽帽体形状匹配的弧形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通信运维人员用通信终端佩戴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板内设有空腔,空腔中安装有无线充电发射模组和电池,无线充电发射模组通过开关与电池连接,开关固定在固定板侧面,运维终端内安装有与无线充电发射模组进行无线充电配套使用的无线充电接受模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通信运维人员用通信终端佩戴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佩戴结构包括:保护袋、第一圆环、第二圆环、第一挂钩、第二挂钩、第一肩带、第二肩带和第三圆环;保护袋用于放置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月赵波沈伟年廖俊刘若林廖彬宇黄思婕范红梅李欣然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