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钢升温常化酸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14253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4: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带钢表面清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钢升温常化酸洗装置,包括沿带钢输送方向依次设置的酸洗槽和带钢加热腔体,酸洗槽用于在带钢从酸洗槽内通过时对带钢进行酸洗,带钢加热腔体和酸洗槽上都对应于带钢输送路径设有带钢入口和带钢出口,带钢加热腔体内设有加热装置和托辊,加热装置用于在带钢从带钢加热腔体内通过时对带钢进行加热,托辊用于支撑带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带钢升温常化酸洗装置不含抛丸机,耗能小,无需将带钢降温至室温,在带钢进入酸洗槽前,通过带钢加热腔体内的加热装置直接将带钢加热至高温,无需利用酸洗槽内的酸液加热带钢,所以,无需将酸液加热至高温,酸液挥发少,酸耗小。酸耗小。酸耗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钢升温常化酸洗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带钢表面清洗
,具体涉及一种带钢升温常化酸洗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热轧钢带表面的氧化铁皮是钢带在热连轧机上轧制时,在高温下生成的二次氧化铁皮。由于钢的化学成分、轧制温度、终轧温度、轧后冷却速度及卷取温度的不同,表面氧化铁皮的组织和结构也有所不同。冷轧前必须将钢带表面的氧化铁皮去除干净。
[0003]除去钢带表面氧化铁皮,俗称除鳞,除鳞方式一般分为机械除鳞、化学除鳞以及机械和化学相结合的混合除鳞三种。
[0004]目前,硅钢的除鳞一般采用机械抛丸和盐酸酸洗相结合的方法(将带钢降温至室温,通过抛丸机对室温带钢预除鳞,利用高温盐酸溶液对室温带钢进行升温酸洗,去除带钢表面残留的氧化铁皮),除鳞效果好,但是生产成本高:一方面,抛丸机能耗大,另一方面,盐酸具有易挥发的特点,酸液温度越高,酸耗越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除鳞效果好且能耗更小、酸耗更小,生产成本更低的带钢升温常化酸洗装置。
[0006]为解决该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带钢升温常化酸洗装置,包括酸洗槽,酸洗槽用于在带钢从酸洗槽内通过时对带钢进行酸洗,所述带钢升温常化酸洗装置还包括带钢加热腔体,带钢加热腔体和酸洗槽沿带钢输送方向依次设置,带钢加热腔体和酸洗槽上都对应于带钢输送路径设有带钢入口和带钢出口,带钢加热腔体内设有加热装置和托辊,加热装置用于在带钢从带钢加热腔体内通过时对带钢进行加热,托辊用于支撑带钢。
[0008]优选地,带钢加热腔体的带钢入口处和带钢出口处分别设有第一板温检测装置和第二板温检测装置,第一板温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带钢加热腔体的带钢入口处的带钢温度,第二板温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带钢加热腔体的带钢出口处的带钢温度,第一板温检测装置和第二板温检测装置分别与加热装置连接,以向加热装置反馈检测结果。
[0009]优选地,带钢加热腔体顶部设有第一抽排风装置,用于抽出加热带钢产生的烟雾,防止烟雾从带钢加热腔体的带钢出口处外溢。
[0010]优选地,酸洗槽包括沿带钢输送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锥底槽和紊流式浅槽。
[0011]优选地,第一锥底槽的数量为1个,紊流式浅槽的数量为2个以上,第一锥底槽和紊流式浅槽分别与对应的酸罐通过循环泵构成酸液循环系统,沿带钢输送方向的最后一个紊流式浅槽与其对应酸罐之间设有换热器,换热器用于加热从酸罐向紊流式浅槽供给的酸液。
[0012]优选地,第一锥底槽和紊流式浅槽内沿带钢输出方向的前端和/或后端设有挤干辊。
[0013]优选地,酸洗槽还包括设在第一锥底槽与带钢加热腔体之间的第二锥底槽,第二锥底槽的锥底坡度陡于第一锥底槽,第二锥底槽的槽底与沉淀罐连接,沉淀罐设在低于第二锥底槽槽底的位置,用于收集酸泥。
[0014]优选地,酸洗槽顶部设有第二抽排风装置,用于抽出酸洗槽内的酸雾,防止酸雾从酸洗槽的带钢入口处外溢。
[0015]优选地,酸洗槽的带钢入口处设有倒带喷淋脱盐水装置,用于倒带喷淋冲洗带钢表面的酸液。
[0016]优选地,带钢加热腔体的材质为保温材质。
[0017]本技术提供的带钢升温常化酸洗装置不含抛丸机,耗能小,无需将带钢降温至室温,在带钢进入酸洗槽前,通过带钢加热腔体内的加热装置直接将带钢加热至高温(例如80℃至120℃),无需利用酸洗槽内的酸液加热带钢,所以,无需将酸液加热至高温(例如80℃),酸液挥发少,酸耗小。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0]实施例一:
[0021]如图1所示,一种带钢升温常化酸洗装置,包括沿带钢输送方向依次设置的带钢加热腔体14和酸洗槽,带钢加热腔体14和酸洗槽上都对应于带钢输送路径设有带钢入口和带钢出口,酸洗槽用于在带钢15从酸洗槽内通过时对带钢15进行酸洗,带钢加热腔体14内设有加热装置2和托辊5,加热装置2用于在带钢15从带钢加热腔体14内通过时对带钢15进行加热,托辊5用于支撑带钢15。
[0022]带钢15无需降温,直接进入带钢加热腔体14,由带钢加热腔体14内的加热装置2进行加热升温至高温(例如80℃至120℃),加热后的带钢15进入酸洗槽,酸洗槽内的酸液(例如盐酸)与带钢15剧烈反应,使带钢15表面的氧化铁皮大量脱落,除鳞效果不逊于抛丸机;带钢15在进入酸洗槽时温度高,无需高温酸液就可以实现大量除鳞。与现有的机械抛丸和盐酸酸洗相结合的除鳞装置相比,本技术提供的带钢升温常化酸洗装置能耗更小,酸液温度更低,挥发更少,酸耗更小。
[0023]加热装置2的加热方式可以是明火、辐射等,在本实施例中,带钢加热腔体14顶部带钢出口端设有第一抽排风装置1,用于抽出加热带钢15产生的烟雾,防止烟雾从带钢加热腔体14的带钢出口处外溢,进入酸洗槽,造成危险。第一抽排风装置1还用于控制带钢加热腔体14内的温度,在本实施例中,带钢加热腔体的材质为保温材质,例如保温棉、岩棉。
[0024]在本实施例中,带钢加热腔体14的带钢入口处和带钢出口处分别设有第一板温检测装置71和第二板温检测装置72,第一板温检测装置71用于检测带钢加热腔体14的带钢入口处的带钢温度,第二板温检测装置72用于检测带钢加热腔体14的带钢出口处的带钢温度,第一板温检测装置71和第二板温检测装置72分别与加热装置2连接,以向加热装置2反馈检测结果。加热装置2可以:根据第一板温检测装置71的检测结果、带钢15的输送速度和
带钢15的目标温度(例如80℃至120℃)计算加热功率;根据计算的加热功率对带钢15进行加热;根据第二板温检测装置72的检测结果继续或停止加热带钢15。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第二板温检测装置72和/或第一板温检测装置71,根据经验数据加热带钢15。
[0025]在本实施例中,酸洗槽包括沿带钢输送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锥底槽3和紊流式浅槽4。从酸洗槽的带钢入口处向酸洗槽的带钢出口处,酸泥量从大变小,第一锥底槽3的锥底结构便于酸泥外排;紊流式浅槽4内带钢15上下的空间小,酸液流动性好,酸洗效果好。第一锥底槽3和紊流式浅槽4的数量根据酸泥量设置,可以为1个、2个或更多。
[0026]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锥底槽3的数量为1个,紊流式浅槽4的数量为2个,第一锥底槽3和紊流式浅槽4分别与对应的酸罐6通过循环泵13构成酸液循环系统,沿带钢输送方向的最后一个紊流式浅槽4与其对应的酸罐6之间设有换热器10,换热器10用于加热从酸罐6向紊流式浅槽4供给的酸液,以解决补充酸液导致的酸液温度降低的问题。
[0027]现有酸洗装置的酸液温度一般为80℃,带钢为常温(20℃),利用酸液加热带钢。本技术提供的酸洗装置将带钢加热至高温(例如80℃至120℃)后,第二锥底槽9、第一锥底槽3和沿带钢输送方向的第一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钢升温常化酸洗装置,包括酸洗槽,酸洗槽用于在带钢从酸洗槽内通过时对带钢进行酸洗,其特征在于:所述带钢升温常化酸洗装置还包括带钢加热腔体,带钢加热腔体和酸洗槽沿带钢输送方向依次设置,带钢加热腔体和酸洗槽上都对应于带钢输送路径设有带钢入口和带钢出口,带钢加热腔体内设有加热装置和托辊,加热装置用于在带钢从带钢加热腔体内通过时对带钢进行加热,托辊用于支撑带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钢升温常化酸洗装置,其特征在于,带钢加热腔体的带钢入口处和带钢出口处分别设有第一板温检测装置和第二板温检测装置,第一板温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带钢加热腔体的带钢入口处的带钢温度,第二板温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带钢加热腔体的带钢出口处的带钢温度,第一板温检测装置和第二板温检测装置分别与加热装置连接,以向加热装置反馈检测结果。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钢升温常化酸洗装置,其特征在于,带钢加热腔体顶部设有第一抽排风装置,用于抽出加热带钢产生的烟雾,防止烟雾从带钢加热腔体的带钢出口处外溢。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钢升温常化酸洗装置,其特征在于,酸洗槽包括沿带钢输送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锥底槽和紊流式浅槽。5.如权利要求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耀周云根吴迪青周志辉黎浩许彦波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