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路推动的涡轮发电充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14252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4: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领域的气路推动的涡轮发电充电装置,包括壳体,壳体两侧内壁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同一个内轴,内轴上套设固定有套筒,套筒圆周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涡轮叶片,壳体一侧内壁贯穿开设有通孔,内轴靠近通孔的一侧延伸至通孔外部,内轴圆周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两个对称分布的固定架,两个固定架之间通过螺栓固定有同一个环形磁铁,壳体靠近环形磁铁一侧通过螺栓固定有绕线柱,绕线柱上绕设有线圈,内轴设置于绕线柱中心位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尾气带动涡轮叶片转动,继而带动内轴、固定架和环形磁铁转动,线圈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储存于外部蓄电池中,从而达到充电的效果,将尾气进行利用。将尾气进行利用。将尾气进行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路推动的涡轮发电充电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发电装置领域,具体是气路推动的涡轮发电充电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汽车的产量日益提高,现在每个家庭几乎都有私家车,随着汽车的量产,对于能源的消耗量也在逐渐提高,目前,占燃油总能量一半以上的发动机余热基本是白白浪费掉,类似技术有排气管直接穿过锅炉的,换热效率低,用锅炉推动蒸汽机发电,其锅炉和蒸汽机都非常笨重,不适合车载,蒸汽机不仅重量、体积极大。油电混合动力汽车电池数量大,因而成本高,充一次电运行时间短,充电时间长,充电场所难找,浪费电能。
[0003]因此,针对该问题做出相应的改进,提出气路推动的涡轮发电充电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气路推动的涡轮发电充电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气路推动的涡轮发电充电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两侧内壁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同一个内轴,内轴上套设固定有套筒,套筒圆周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涡轮叶片,壳体一侧内壁贯穿开设有通孔,内轴靠近通孔的一侧延伸至通孔外部,内轴圆周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两个对称分布的固定架,两个固定架之间通过螺栓固定有同一个环形磁铁,壳体靠近环形磁铁一侧通过螺栓固定有绕线柱,绕线柱上绕设有线圈,内轴设置于绕线柱中心位置。
[0007]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涡轮叶片的顶部设置有折弯部,折弯部和涡轮叶片为一体结构,即可提高涡轮叶片的转速。
[0008]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壳体内通过螺栓固定有净化箱,净化箱两端分别开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净化箱内设置有净化机构,即可维持尾气排气畅通。
[0009]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净化机构包括第一净化网板,净化箱两侧内壁均开设有滑槽,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块,滑块和滑槽内壁之间通过螺栓固定有同一个弹簧,第一净化网板通过螺栓固定于两个滑块之间,即可对尾气进行净化处理。
[0010]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净化网板上开设有开口,开口两侧内壁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同一个连接轴,连接轴上套设固定有第二净化网板,第二净化网板两侧均通过螺栓固定有多组均匀分布的增阻部,同组的两个增阻部对称设置,增阻部截面设置成弧形,增阻部外弧面通过螺栓固定有多个环形阵列分布的凸条,凸条截面设置成齿形,即可提高对含硫颗粒的净化过滤效果。
[0011]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壳体两侧均通过螺栓固定有多个耳块,耳块上开设有安装孔,即可便于对壳体进行安装。
[0012]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壳体内通过螺栓固定有两个对称分布的导风板,两个导风板呈八字形设置,导风板设置于净化箱和内轴之间,其中一个导风板上通过螺栓固定有风速传感器,即可通过风速传感器和汽车上的配气盘进行通讯配合,维持最佳配气状态。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1、本技术中,通过设置有壳体,即可将壳体安装在汽车排气管的尾部,当汽车在启动期间,尾气带动涡轮叶片转动,继而带动内轴、固定架和环形磁铁转动,线圈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储存于外部蓄电池中,从而达到充电的效果,将尾气进行利用,并且设置有折弯部,即可增强涡轮叶片的转速,从而提高电能的转换效率。
[0015]2、本技术中,通过设置有第一净化网板,即可在尾气以及弹簧的作用下,使得第一净化网板进行前后移动,使得尾气中的含硫颗粒充分和第一净化网板进行接触,从而对尾气实现净化过滤的效果,并设置有第二净化网板,即可在尾气作用下,使得第二净化网板发生转动,从而利用第二净化网板形成旋转式捕获含硫颗粒,进一步提高净化过滤的效果,同时,第二净化网板转动的过程中,第二净化网板和开口之间会形成变化的缝隙,从而保持尾气畅通排出,并设置有增阻部,增阻部截面设置成弧形,即可使得第二净化网板在转动时,增阻部对尾气具有较为均衡的阻力,从而使得第二净化网板转速均匀,并设置有截面为齿形的凸条,即可提高其表面的粗糙度,从而提高第二净化网板的转速。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第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第二角度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的净化箱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的第二净化网板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壳体;2、内轴;3、套筒;4、涡轮叶片;5、折弯部;6、通孔;7、固定架;8、环形磁铁;9、绕线柱;10、线圈;11、耳块;12、净化箱;13、进风口;14、出风口;15、滑槽;16、滑块;17、弹簧;18、第一净化网板;19、开口;20、第二净化网板;21、增阻部;22、凸条;23、导风板;24、风速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请参阅图1~5,本技术实施例中,气路推动的涡轮发电充电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两侧内壁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同一个内轴2,内轴2上套设固定有套筒3,套筒3圆周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涡轮叶片4,壳体1一侧内壁贯穿开设有通孔6,内轴2靠近通孔6的一侧延伸至通孔6外部,内轴2圆周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两个对称分布的固定架7,两个固定架7之间通过螺栓固定有同一个环形磁铁8,壳体1靠近环形磁铁8一侧通过螺栓固定有绕线柱
9,绕线柱9上绕设有线圈10,内轴2设置于绕线柱9中心位置;
[0024]其中,涡轮叶片4的顶部设置有折弯部5,折弯部5和涡轮叶片4为一体结构,即可提高涡轮叶片4的转速;
[0025]其中,壳体1内通过螺栓固定有净化箱12,净化箱12两端分别开设有进风口13和出风口14,净化箱12内设置有净化机构,即可维持尾气排气畅通;
[0026]其中,净化机构包括第一净化网板18,净化箱12两侧内壁均开设有滑槽15,滑槽15内滑动连接有滑块16,滑块16和滑槽15内壁之间通过螺栓固定有同一个弹簧17,第一净化网板18通过螺栓固定于两个滑块16之间,即可对尾气进行净化处理;
[0027]其中,第一净化网板18上开设有开口19,开口19两侧内壁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同一个连接轴,连接轴上套设固定有第二净化网板20,第二净化网板20两侧均通过螺栓固定有多组均匀分布的增阻部21,同组的两个增阻部21对称设置,增阻部21截面设置成弧形,增阻部21外弧面通过螺栓固定有多个环形阵列分布的凸条22,凸条22截面设置成齿形,即可提高对含硫颗粒的净化过滤效果;
[0028]其中,壳体1两侧均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气路推动的涡轮发电充电装置,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两侧内壁之间转动连接有同一个内轴(2),内轴(2)上套设固定有套筒(3),套筒(3)圆周外壁固定连接有涡轮叶片(4),壳体(1)一侧内壁贯穿开设有通孔(6),内轴(2)靠近通孔(6)的一侧延伸至通孔(6)外部,内轴(2)圆周外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分布的固定架(7),两个固定架(7)之间固定连接有同一个环形磁铁(8),壳体(1)靠近环形磁铁(8)一侧固定连接有绕线柱(9),绕线柱(9)上绕设有线圈(10),内轴(2)设置于绕线柱(9)中心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路推动的涡轮发电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涡轮叶片(4)的顶部设置有折弯部(5),折弯部(5)和涡轮叶片(4)为一体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路推动的涡轮发电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固定连接有净化箱(12),净化箱(12)两端分别开设有进风口(13)和出风口(14),净化箱(12)内设置有净化机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路推动的涡轮发电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机构包括第一净化网板(18),净化箱(12)两侧内壁均开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辛勇杜丰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市宏旭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