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磨阻力平衡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141701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4: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耐磨阻力平衡器,包括管体、内管道、保护腔、调节组件以及保护组件,所述管体呈工字型,所述管体由进风区与出风区组成,所述内管道安装在管体内,所述管体与内管道之间设有保护腔,所述调节组件安装在内管体内且位于进风区、出风区之间,所述保护组件安装在保护腔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有调节组件,若该测量所得的流量值小于或大于设计值,旋动调节把手,调节把手带动调节杆转动,调节杆带动齿轮盘在整圈齿轮上转动,调节过程中,卡位件对调节组件进行定位,调节完成后,对内管道内流量再次测量计算,再次旋动调节把手进行调节,实现快速调节,无需拆卸更换等复杂操作,减少了调试工程量。少了调试工程量。少了调试工程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耐磨阻力平衡器


[0001]本技术涉及平衡器相关
,具体为耐磨阻力平衡器。

技术介绍

[0002]集中式除尘系统包含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吸尘罩,管网设计时应进行风量和阻力平衡计算,并联支管间的流体流动阻力损失基本相等阻力损失计算值的相对差额不宜超过10%,否则除尘系统将会存在很多问题甚至失去功能,可见保障并联管路风量分配和阻力平衡至关重要,往往平衡器测量和调节极不便捷,长时间使用还会造成损伤。
[0003]现有技术有以下不足:管道打孔和流量计的安装使用在庞大的除尘管网中带来诸多不便,当测量值与设计值不符时,调节极其繁琐,调试工程量大,不便于使用人员便捷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耐磨阻力平衡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耐磨阻力平衡器,包括管体、内管道、保护腔、调节组件以及保护组件,所述管体呈工字型,所述管体设有进风区与出风区,所述内管道安装在管体内,所述管体与内管道之间设有保护腔,所述调节组件安装在内管体内且位于进风区、出风区之间,所述保护组件安装在保护腔内。
[0006]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管体一侧设有两组短管,且两组所述短管贯穿保护腔分别延伸至进风区与出风区,所述短管头端设有管帽,且所述短管外表面顶端设有外螺纹,所述短管与管帽通过螺纹旋合。
[0007]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调节组件包括两组调节把手、转盘、固定底盘、固定孔、两组卡位件以及调节部,两组所述调节把手活动对称安装在管体两侧,所述转盘安装在内管道内且位于调节把手之间,所述固定底盘卡接安装在内管道内且位于转盘下方,所述转盘与固定底盘表面均开设有多组固定孔,多组所述固定孔呈圆环状分布,所述固定孔通过螺栓将转盘与固定底盘连接,两组所述卡位件对称环绕安装在内管道内壁,所述调节部安装在转盘内且位于固定底盘上方。
[0008]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调节部包括整圈齿轮、多组齿轮盘、调节杆以及连接轴,所述整圈齿轮安装在转盘上方且与转盘贴合,多组所述齿轮盘活动安装在转盘上方,且多组所述齿轮盘输出端与整圈齿轮通过齿轮啮合,所述调节杆安装在齿轮盘表面,所述调节杆顶端两侧设有连接轴,所示齿轮盘与调节杆通过连接轴连接,所述固定底盘表面开设有滑动槽,所述连接轴底端与滑动槽活动连接。
[0009]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保护组件包括第一耐磨层、隔音层、第二耐磨层以及组装机构,所述第一耐磨层安装在保护腔内且与内管道外壁贴合,所述隔音层安装在第一耐磨层外壁且与第一耐磨层贴合,所述第二耐磨层安装在保护腔内且与管体内壁
贴合,所述组装机构安装在管体两端。
[0010]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组装机构包括组装盘以及定位孔,所述组装盘焊接安装在管体两端,所述组装盘表面开设有多组定位孔,多组所述定位孔呈圆环状分布,所述定位孔内壁开设有内螺纹。
[0011]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管体两侧表面开设有移动槽,所述调节把手穿过移动槽与调节杆连接,所述调节把手输出端呈圆球体。
[0012]本技术提供了耐磨阻力平衡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3](1)本技术通过设有调节组件,若流量值小于或大于设计值,旋动调节把手,调节把手带动调节杆转动,调节杆带动齿轮盘在整圈齿轮上转动,连接轴在滑动槽内滑动,防止调节杆的偏移导致调节不准确,调节过程中,卡位件对调节组件进行定位,防止其倾斜,调节完成后,对内管道内流量再次测量计算,再次旋动调节把手进行调节,实现快速调节,无需拆卸更换等复杂操作,减少了调试工程量。
[0014](2)本技术过设有保护组件,当除尘管网运行时,第一耐磨层可对内管道和调节组件进行保护,隔音层可对管网内产生的噪音进行隔绝,防止影响外界环境,第二层耐磨层可对管体进行保护,实现对平衡器耐磨的提升,保护了平衡器的使用,提升了平衡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调节组件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保护组件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的组装机构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技术的图2中A处放大示意图。
[0020]图中:1、管体;2、内管道;3、保护腔;4、调节组件;5、保护组件;6、进风区;7、出风区;8、短管;9、管帽;10、调节把手;11、转盘;12、固定底盘;13、固定孔;14、卡位件;15、调节部;16、整圈齿轮;17、齿轮盘;18、调节杆;19、连接轴;20、第一耐磨层;21、隔音层;22、第二耐磨层;23、组装机构;24、组装盘;25、定位孔;26、移动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2]如图1

5所示,本技术提供技术方案:耐磨阻力平衡器,包括管体1、内管道2、保护腔3、调节组件4以及保护组件5,所述管体1呈工字型,所述管体1设有进风区6与出风区7,所述内管道2安装在管体1内,所述管体1与内管道2之间设有保护腔3,所述调节组件4安装在内管体1内且位于进风区6、出风区7之间,所述保护组件5安装在保护腔3内。
[0023]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管体1一侧设有两组短管8,且两组所述短管8贯穿保护腔3分别延伸至进风区6与出风区7,所述短管8头端设有管帽9,所述短管8外表面顶端设有外螺纹,所述短管8与管帽9通过螺纹旋合,实现对内管道2内流量的快速测量。
[0024]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调节组件4包括两组调节把手10、转盘11、固定底盘12、
固定孔13、两组卡位件14以及调节部15,两组所述调节把手10活动对称安装在管体1两侧,所述转盘11安装在内管道2内且位于调节把手10之间,所述固定底盘12卡接安装在内管道2内且位于转盘11下方,所述转盘11与固定底盘12表面均开设有多组固定孔13,多组所述固定孔13呈圆环状分布,所述固定孔13通过螺栓将转盘11与固定底盘12连接,两组所述卡位件14对称环绕安装在内管道2内壁,所述调节部15安装在转盘11内且位于固定底盘12上方,多组固定孔13可实现对转盘11、固定底盘12的固定。
[0025]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调节部15包括整圈齿轮16、多组齿轮盘17、调节杆18以及连接轴19,所述整圈齿轮16安装在转盘11上方且与转盘11贴合,多组所述齿轮盘17活动安装在转盘11上方,且多组所述齿轮盘17输出端与整圈齿轮16通过齿轮啮合,所述调节杆18安装在齿轮盘17表面,所述调节杆18顶端两侧设有连接轴19,所示齿轮盘17与调节杆18通过连接轴19连接,所述固定底盘12表面开设有滑动槽,所述连接轴19底端与滑动槽活动连接,实现了快速调节,减少了调试工程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耐磨阻力平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1)、内管道(2)、保护腔(3)、调节组件(4)以及保护组件(5),所述管体(1)呈工字型,所述管体(1)由进风区(6)与出风区(7)组成,所述内管道(2)安装在管体(1)内,所述管体(1)与内管道(2)之间设有保护腔(3),所述调节组件(4)安装在内管体(1)内且位于进风区(6)、出风区(7)之间,所述保护组件(5)安装在保护腔(3)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磨阻力平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一侧设有两组短管(8),且两组所述短管(8)贯穿保护腔(3)分别延伸至进风区(6)与出风区(7),所述短管(8)头端设有管帽(9),且所述短管(8)外表面顶端设有外螺纹,所述短管(8)与管帽(9)通过螺纹旋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磨阻力平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4)包括两组调节把手(10)、转盘(11)、固定底盘(12)、固定孔(13)、两组卡位件(14)以及调节部(15),两组所述调节把手(10)活动对称安装在管体(1)两侧,所述转盘(11)安装在内管道(2)内且位于调节把手(10)之间,所述固定底盘(12)卡接安装在内管道(2)内且位于转盘(11)下方,所述转盘(11)与固定底盘(12)表面均开设有多组固定孔(13),多组所述固定孔(13)呈圆环状分布,所述固定孔(13)通过螺栓将转盘(11)与固定底盘(12)连接,两组所述卡位件(14)对称环绕安装在内管道(2)内壁,所述调节部(15)安装在转盘(11)内且位于固定底盘(12)上方。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耐磨阻力平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丽余祖停何婉婷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美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