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路板压合组装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14027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4: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路板压合组装装置,包括操作台;操作台顶部连接设置有导柱;导柱上升降运行设置有压合组件;压合组件的升降区域周围设置有防护罩;防护罩的下端开设有取放口;操作台顶部还往复滑动设置有治具,治具上方用于叠放待组装工件;治具的滑动路径两端分别位于取放口的内外两侧;压合组件的升降路径与治具的滑动路径相交;通过压合组件的的下压动作,可以对治具上方叠放好的PCB板及产品外壳、缓冲件等结构进行压合,相比于手工压合的方式,动作稳定性更高,效率也更高。效率也更高。效率也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路板压合组装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路板生产设备
,一种电路板压合组装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涉及电路板的生产过程中,通常需要将电路板和其它结构叠加压合在一起。目前很多的加工方法依然是依靠人工进行叠放压合,不仅操作效率低下,而且多层结构的叠放精度也难以控制。而一些利润较低的产品线,较难负担专业的工业机器人组进行全自动生产。所以有必要专利技术一种操作简单、加工精度高的电路板压合组装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专利技术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操作简单、加工精度高的电路板压合组装装置。
[0004]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一种电路板压合组装装置,包括操作台;所述操作台顶部连接设置有导柱;所述导柱上升降运行设置有压合组件;所述压合组件的升降区域周围设置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的下端开设有取放口;所述操作台顶部还往复滑动设置有治具,治具上方用于叠放待组装工件;所述治具的滑动路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取放口的内外两侧;所述压合组件的升降路径与所述治具的滑动路径相交。
[0005]进一步地,所述压合组件包括电动推杆、压头和对中件;所述电动推杆设置在所述压头的上方;所述电动推杆的伸缩端与所述压头连接;所述对中件一端连接设置在所述压头的侧面,另一端向下延伸;若干个所述对中件环向分布在所述压头周围;在所述压头下压过程中,所述对中件延伸端的靠内一侧与所述待组装工件的边缘处贴合接触。
[0006]进一步地,所述压头包括内芯和包壳;所述内芯上端与所述电动推杆的伸缩端连接;所述内芯的下端配合镶嵌在所述包壳内部;所述包壳内壁与所述内芯的底部之间连接设置有弹性件;所述对中件与所述包壳外侧面连接。
[0007]进一步地,所述包壳的底部包覆设置有缓冲胶垫。
[0008]进一步地,所述压合组件还包括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与所述导柱的顶部连接;所述电动推杆安装在所述限位板的上方;所述电动推杆的伸缩端向下穿过所述限位板与所述压头连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操作台侧面设置有按压触发开关;所述按压触发开关与所述电动推杆控制连接。
[0010]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种电路板压合组装装置,包括操作台;所述操作台顶部连接设置有导柱;所述导柱上升降运行设置有压合组件;所述压合组件的升降区域周围设置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的下端开设有取放口;所述操作台顶部还往复滑动设置有治具,治具上方用于叠放待组装工件;通过压合组件的的下压动作,可以对治具上方叠放好的PCB板及产品外壳、缓冲件等结构进行压合,相比于手工压合的方式,动作稳定性更高,效率也更高;此外,压合组件包括对中件,可以利用自身延伸的一端来对叠放的零件堆进行位置调
整,当零件堆往某一侧有细微偏移时,压头在下压过程中就会带动对中件一起下降,其延伸端就可以把突出的部位挤回正确位置,提升加工精准度。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电路板压合组装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电路板压合组装装置正视图;
[0013]图3为电路板压合组装装置背面结构示意图;
[0014]图4为压头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0016]一种电路板压合组装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操作台1;所述操作台1顶部连接设置有导柱2;所述导柱2上升降运行设置有压合组件3;所述压合组件3的升降区域周围设置有防护罩4;所述防护罩4的下端开设有取放口41;所述操作台1顶部还往复滑动设置有治具5,治具5上方用于叠放待组装工件;所述治具5的滑动路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取放口41的内外两侧;所述压合组件3的升降路径与所述治具5的滑动路径相交;
[0017]治具5顶部通过预加工的槽和孔位配合待压合的零件摆放定位,通过压合组件3的的下压动作,可以对治具5上方叠放好的PCB板及产品外壳、缓冲件等结构进行压合,相比于手工压合的方式,动作稳定性更高,效率也更高;防护罩4的作用在于,可以防止压合过程中零件意外崩碎飞溅对操作者造成伤害,提升生产安全性;同时,治具这种滑移的转移方式,可以在摆放好零件后降低转移过程中的松散概率,进一步提升生产操作流畅度;取放口41处的开口可以通过嵌插式的临时挡板或铰接式挡门等进行遮挡,在此不做赘述。
[0018]如图2所示,所述压合组件3包括电动推杆30、压头31和对中件32;所述电动推杆30设置在所述压头31的上方;所述电动推杆30的伸缩端与所述压头31连接;所述对中件32一端连接设置在所述压头31的侧面,另一端向下延伸;若干个所述对中件32环向分布在所述压头31周围;在所述压头31下压过程中,所述对中件32延伸端的靠内一侧与所述待组装工件的边缘处贴合接触;
[0019]电动推杆30作为可直接采购的伸缩驱动设备,能够带动压头31完成下压动作;而对中件的作用在于,可以利用自身延伸的一端来对叠放的零件堆进行位置调整,当零件堆往某一侧有细微偏移时,压头31在下压过程中就会带动对中件32一起下降,其延伸端就可以把突出的部位挤回正确位置,提升加工精准度;此外,如图3所示,对中件32具体包括相互铰接的梁体321和摆臂322,摆臂322的下端连接有推板323,推板靠内一侧为光滑的弧形过渡面,可以避免其与零件边缘发生卡位干扰;摆臂322和梁体321之间的铰接可以设置一定的阻尼约束、弹性约束,从而在梁体321因为治具位置错误等操作失误而受到过大阻力的时候,能够克服阻尼向外侧张开调整,提升压合组件的工作安全性。
[0020]如图4所示,所述压头31包括内芯301和包壳302;所述内芯301上端与所述电动推杆30的伸缩端连接;所述内芯301的下端配合镶嵌在所述包壳302内部;所述包壳302内壁与所述内芯301的底部之间连接设置有弹性件303;所述对中件32与所述包壳302外侧面连接;
[0021]在电动推杆30驱动内芯301下压时,处于其下方的包壳302首先与待压合零件堆接
触,内芯301和包壳302之间通过弹性件303相互挤压,从而对零件堆施加了一个压合力,对于压合力要求不高的工艺要求,仅通过包壳302已经可以满足压合需求;当弹性件303自身挤压力不能满足工艺要求时,可以由电动推杆30继续驱动内芯301下压,从而让内芯301和包壳302之间压实,此时电动推杆30的推力可以直接传导至待压合零件堆上;通过上述的两段式压合过程,不仅对各种工艺的压合力需求更适应,而且可以利用弹性件303的形变缓冲,避免对中出问题时压头和零件产生硬性撞击,保护下方治具结构不被损坏;包壳302内壁还设置有卡位环形挡板304,其高度大于弹性件303在极限收缩时的长度,可以对内芯301的嵌入深度进行限制,用来保护弹性件303自身不损坏。
[0022]所述包壳302的底部包覆设置有缓冲胶垫,其作用在于在接触时提供进一步的缓冲效果,且能够避免硬质物体对组装部件的划伤;
[0023]如图2所示,所述压合组件3还包括限位板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路板压合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操作台(1);所述操作台(1)顶部连接设置有导柱(2);所述导柱(2)上升降运行设置有压合组件(3);所述压合组件(3)的升降区域周围设置有防护罩(4);所述防护罩(4)的下端开设有取放口(41);所述操作台(1)顶部还往复滑动设置有治具(5),治具(5)上方用于叠放待组装工件;所述治具(5)的滑动路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取放口(41)的内外两侧;所述压合组件(3)的升降路径与所述治具(5)的滑动路径相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路板压合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合组件(3)包括电动推杆(30)、压头(31)和对中件(32);所述电动推杆(30)设置在所述压头(31)的上方;所述电动推杆(30)的伸缩端与所述压头(31)连接;所述对中件(32)一端连接设置在所述压头(31)的侧面,另一端向下延伸;若干个所述对中件(32)环向分布在所述压头(31)周围;在所述压头(31)下压过程中,所述对中件(32)延伸端的靠内一侧与所述待组装工件的边缘处贴合接触。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启明
申请(专利权)人:佰电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