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变电站场区智能排水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13574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9: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变电站场区智能排水系统及方法,属于变电站场区防洪技术领域。技术方案是:在变电站围墙(1)底部设置带逆止阀排水口(2)和T型排水口(8),在变电站围墙(1)内地面之下设置集水坑(3),集水坑(3)底部设置排水泵(4),排水泵(4)的排水口通过带逆止阀排水管(7)与T型排水口(8)连接,排水泵(4)的进水口通过波纹水管(12)与集污桶(9)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积极效果:能够收集变电站庭院内的积水,围墙内的积水可以自动排到墙外,而围墙外的积水无法进入围墙内,防止倒灌;能够将水面上的污物吸入集污桶中的垃圾编织袋内,防止垃圾堵住排水泵的进水口,方便工作人员收集集水坑内的污物并运走,保护环境。保护环境。保护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变电站场区智能排水系统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变电站场区智能排水系统及方法,属于变电站场区防洪


技术介绍

[0002]在电力系统中,变电站是电能传输的重要节点,变电站内部积水可能引发接地、短路等设备故障,不利于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因此,在雨水天气时需要将变电站内的积水及时排出,变电站在院墙上一般都留有排水口。但有时变电站处于低洼位置,这样的排水口不仅无法起到排水作用,反而有可能产生雨水倒灌。同时目前变电站的排水泵一般无法自动启动,需要人工手动开启,在暴雨情况下可能由于开启不及时,造成设备的损坏。另外,积水表面漂浮的垃圾、污物等,很容易堵塞水口,不但影响积水顺利排出,还造成环境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变电站场区智能排水系统及方法,收集变电站庭院内的积水,围墙内的积水可以自动排到墙外,而围墙外的积水无法进入围墙内,防止倒灌;能够将水面上的污物吸入集污桶中的垃圾编织袋内,防止垃圾堵住排水泵的进水口,方便工作人员收集集水坑内的污物并运走,保护环境,解决已有技术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变电站场区智能排水系统,包含带逆止阀排水口、集水坑、排水泵、机械浮子、智能控制器、带逆止阀排水管、T型排水口、集污桶、滑动导轨和波纹水管,在变电站围墙底部设置带逆止阀排水口和T型排水口,在变电站围墙内地面之下设置集水坑,集水坑内设置机械浮子和垂直布置的滑动导轨,集污桶漂浮在集水坑水面并在滑动导轨上滑动布置;集水坑底部设置排水泵,排水泵的排水口通过带逆止阀排水管与T型排水口连接,排水泵的进水口通过波纹水管与集污桶连通;所述机械浮子和排水泵分别与智能控制器连接。
[0005]所述T型排水口穿过变电站围墙,由呈T型布置的一个进水口和两个排水口构成,一个进水口位于变电站围墙内,与带逆止阀排水管连通;两个排水口位于变电站围墙外,两个排水口的中心线与变电站围墙平行,分别向左右排水。
[0006]所述集污桶为PVC材质,内套有垃圾编织袋。
[0007]所述集水坑位于变电站庭院内,收集变电站围墙内雨水。
[0008]一种新型变电站场区智能排水方法,采用上述智能排水系统,包含如下步骤:带逆止阀排水口安装在变电站围墙底部,变电站围墙内的积水可以排到墙外,而变电站围墙外的积水无法进入变电站围墙内,防止处于低位的变电站出现雨水倒灌情况;变电站围墙内雨水被收集到集水坑,达到设定高度后机械浮子动作,发出信号至智能控制器,智能控制器控制排水泵启动后,将集水坑的积水通过带逆止阀排水管和T型排水口排出到变电站围墙外,T型排水口能够避免排出水流对地面的冲击;采用PVC材质的集污桶漂浮在集水坑水面上,集污桶内安装有能够透水的垃圾编
织袋,集污桶与排水泵进水口通过波纹水管连通;排水泵启动后产生水流吸力,将水面上的污物吸入集污桶中的垃圾编织袋内,防止垃圾堵住排水泵的进水口,同时也方便工作人员收集集水坑内的污物并运走;集污桶沿着滑动导轨随着水位升降而移动。
[0009]在变电站围墙上安装带逆止阀排水口,还能防止小动物进入变电站内。
[0010]变电站围墙安装的T型排水口,采用T型设计,改变水流方向,进水方向与排水方向垂直,避免排水泵工作时水流对变电站围墙外造成冲击破坏。
[0011]本专利技术积极效果是:能够收集变电站庭院内的积水,围墙内的积水可以自动排到墙外,而围墙外的积水无法进入围墙内,防止倒灌;能够将水面上的污物吸入集污桶中的垃圾编织袋内,防止垃圾堵住排水泵的进水口,方便工作人员收集集水坑内的污物并运走,保护环境。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中:变电站围墙1、带逆止阀排水口2、集水坑3、排水泵4、机械浮子5、智能控制器6、带逆止阀排水管7、T型排水口8、集污桶9、垃圾编织袋10、滑动导轨11、波纹水管12。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一种新型变电站场区智能排水系统,包含带逆止阀排水口2、集水坑3、排水泵4、机械浮子5、智能控制器6、带逆止阀排水管7、T型排水口8、集污桶9、滑动导轨11和波纹水管12,在变电站围墙1底部设置带逆止阀排水口2和T型排水口8,在变电站围墙1内地面之下设置集水坑3,集水坑3内设置机械浮子5和垂直布置的滑动导轨11,集污桶9漂浮在集水坑3水面并在滑动导轨11上滑动布置;集水坑3底部设置排水泵4,排水泵4的排水口通过带逆止阀排水管7与T型排水口8连接,排水泵4的进水口通过波纹水管12与集污桶9连通;所述机械浮子5和排水泵4分别与智能控制器6连接。
[0014]所述T型排水口8穿过变电站围墙1,由呈T型布置的一个进水口和两个排水口构成,一个进水口位于变电站围墙1内,与带逆止阀排水管7连通;两个排水口位于变电站围墙1外,两个排水口的中心线与变电站围墙1平行,分别向左右排水。
[0015]所述集污桶9为PVC材质,内套有垃圾编织袋10。
[0016]所述集水坑3位于变电站庭院内,收集变电站围墙1内雨水。
[0017]一种新型变电站场区智能排水方法,采用上述智能排水系统,包含如下步骤:带逆止阀排水口2安装在变电站围墙1底部,变电站围墙1内的积水可以排到墙外,而变电站围墙1外的积水无法进入变电站围墙1内,防止处于低位的变电站出现雨水倒灌情况;变电站围墙1内雨水被收集到集水坑3,达到设定高度后机械浮子5动作,发出信号至智能控制器6,智能控制器6控制排水泵4启动后,将集水坑3的积水通过带逆止阀排水管和T型排水口排出到变电站围墙外,T型排水口能够避免排出水流对地面的冲击;采用PVC材质的集污桶9漂浮在集水坑3水面上,集污桶9内安装有能够透水的垃圾编织袋10,集污桶9与排水泵4进水口通过波纹水管12连通;排水泵启动后产生水流吸力,将
水面上的污物吸入集污桶中的垃圾编织袋内,防止垃圾堵住排水泵的进水口,同时也方便工作人员收集集水坑内的污物并运走;集污桶9沿着滑动导轨11随着水位升降而移动。
[0018]在变电站围墙1上安装带逆止阀排水口2,还能防止小动物进入变电站内。
[0019]变电站围墙1安装的T型排水口8,采用T型设计,改变水流方向,进水方向与排水方向垂直,避免排水泵工作时水流对变电站围墙1外造成冲击破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变电站场区智能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带逆止阀排水口(2)、集水坑(3)、排水泵(4)、机械浮子(5)、智能控制器(6)、带逆止阀排水管(7)、T型排水口(8)、集污桶(9)、滑动导轨(11)和波纹水管(12),在变电站围墙(1)底部设置带逆止阀排水口(2)和T型排水口(8),在变电站围墙(1)内地面之下设置集水坑(3),集水坑(3)内设置机械浮子(5)和垂直布置的滑动导轨(11),集污桶(9)漂浮在集水坑(3)水面并在滑动导轨(11)上滑动布置;集水坑(3)底部设置排水泵(4),排水泵(4)的排水口通过带逆止阀排水管(7)与T型排水口(8)连接,排水泵(4)的进水口通过波纹水管(12)与集污桶(9)连通;所述机械浮子(5)和排水泵(4)分别与智能控制器(6)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变电站场区智能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T型排水口(8)穿过变电站围墙(1),由呈T型布置的一个进水口和两个排水口构成,一个进水口位于变电站围墙(1)内,与带逆止阀排水管(7)连通;两个排水口位于变电站围墙(1)外,两个排水口的中心线与变电站围墙(1)平行,分别向左右排水。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新型变电站场区智能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污桶(9)为PVC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征穆勇陈学伟李岳于海峰宋则宇杨联宇郁茹剑于勇李柄君孙鑫赵燕吴星昭闫萍廉杰王赛贾新华杨鸿宏崔志松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