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脉象采集装置的通用型底座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13442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9:40
一种用于脉象采集装置的通用型底座,包括壳体组件(1)、伸缩底座组件(2),其技术要点是:伸缩底座组件(2)包括一对滑动支撑在水平面上的底板(21)、一对被线性驱动的可缩进壳体组件(1)内的手腕托板(24);完全缩进时,底板(21)外侧与壳体组件(1)外壁吻合。从根本上解决了现有脉诊装置仿真度差、使用不方便的问题,其具有结构简单紧凑、使用方便快捷等优点。使用方便快捷等优点。使用方便快捷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脉象采集装置的通用型底座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中医诊疗器械领域,具体说是一种用于脉象采集装置的通用型底座,其主要适用于远程诊脉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远程诊脉是通过用户端的脉象采集终端设备经智能终端(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经无线通讯到云服务器,服务器通过无线网络到医护端智能终端到医护端的脉象仿真复现,同时在建立一对一的连接中完成音视频的同步传输,形成医生与患者之间接近面对面的诊疗状态,完成望闻问切的模拟环境。远程脉象的仿真复现是将用户端独立采集的寸关尺脉象信号通过一套寸关尺独立的仿生血液循环系统来实现复现,高保真的仿真患者的脉搏跳动。
[0003]现有的脉象采集装置,如公开号CN 112656386 A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的“一种仿生脉诊仪”,该技术方案通过XYZ三向调节脉象采集指的位置实现脉象数据的采集,采集指在一次定位后,虽然不同手指能在竖直方向上进行不同高度的微调,以实现“寻脉”的目的。但是,由于结构设计问题,该技术方案的三个采集指仅能在垂直方向上调整,由于末端缺少旋转自由度,无法随医护端医生手指的方位的调整实现万向调节,因此采集的脉象还原度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脉象采集装置的通用型底座,从根本上解决了上述问题,其具有结构简单紧凑、使用方便快捷等优点。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该用于脉象采集装置的通用型底座包括壳体组件、伸缩底座组件,其技术要点是:伸缩底座组件包括一对滑动支撑在水平面上的底板、一对被线性驱动的可缩进壳体组件内的手腕托板;完全缩进时,底板外侧与壳体组件外壁吻合。
[0006]进一步的,手腕托板的线性驱动组件包括设置在伸缩驱动电机输出端的齿条、用于定位的伸缩位行程开关和撞块,齿条与手腕托板沿缩进方向固定。
[0007]进一步的,壳体组件包括相互配合的上壳体和下壳体,下壳体内设有底座滑槽,当手腕托板在其线性驱动组件的驱动下收缩时,其带动底板在滚轮的支撑作用下嵌入底座滑槽中。
[0008]进一步的,壳体组件内还设有定位采集组件,定位采集组件包括转动限位在壳体组件内的旋转底座、装配在旋转底座上的可万向定位的脉象采集组件。
[0009]进一步的,脉象采集组件通过三套驱动方向相互垂直的线性驱动组件一次定位,通过转轴与旋转底座的转轴交叉的旋转机构二次定位。
[0010]进一步的,脉象采集组件包括一套以上的伸缩平面与伸缩底座组件的伸缩平面平行的采集指。
[001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整体技术方案上,通过机体上的按键选择测量左手或右手,当选择左手时,左侧的托板自动伸出,传感器采集系统也会选择到左侧,手臂放入托板后,点击智能终端上的开始按钮,系统开始自动寻脉动作,自动寻脉结束后,会向医护端发出提示,医生可以开始诊脉。实现了交互式远程动态取脉过程,取脉和仿真复现同步进行,使医生作为交互闭环控制的重要环节,充分发挥医生的主导性,使医生获取更多的脉象信息。
[0012]伸缩底座组件,伸缩驱动电机旋转时,通过带动相互啮合的齿轮、齿条做伸缩移动,完成左右手托板伸出和缩回动作。
[0013]定位采集组件,旋转底座由转台驱动电机驱动,可旋转180
°
,满足左右手互换的选择。X轴、Y轴、Z轴步进电机构成一套XYZ数控移动平台,可控制采集装置实现三轴方向的移动。将XYZ三向驱动组件集成在旋转底座上,使结构更加紧凑。
[0014]脉搏采集装置由三套独立的电机驱动,分别完成寸关尺的脉象采集,电机采样螺杆式微型直流减速电机,电机旋转时螺杆带动螺母移动,驱动传感器前后移动,电机的运动与脉搏传感器检测的取脉压力值及来自医护端医生手指操作的取脉压力值有关,用户端的压力值小于医护端的压力值,电机向前移动。用户端的压力值大于医护端的压力值,电机后退。加以算法控制,实现由医生主导的动态取脉过程。
[0015]完成自动寻脉过程是指医生在诊脉前,设备将先行进行寻找脉搏点的动作,通过用户端的XYZ数控移动机构,并结合脉象采集传感器进行步进式探测。当检测到强烈的脉搏波特征点时,将记忆该位置,目的是帮助医生先找到寸关尺的位置,剩下工作将交给医生来执行,这样做的目的是帮助医生尽快定准位置,避免盲目寻脉,同时满足对不同手臂粗细大小自动适应。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脉象采集装置内部结构的等轴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专利技术壳体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专利技术伸缩底座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专利技术定位采集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I。
[0021]图6为本专利技术定位采集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II。
[0022]图7为本专利技术脉象采集组件的等轴侧视结构示意图I。
[0023]图8为本专利技术脉象采集组件的等轴侧视结构示意图II。
[0024]图9为本专利技术脉象采集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结合图1~9,通过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内容。
[0026]交互式远程脉诊仪由医护端及用户端两部分组成,其中,用户端用于采集客户脉象信息,医护端实现脉象的仿真复现。同时,通过医生手指的移动操作控制着用户端的取脉压力及位置,寸关尺独立采集,实现浮中沉、举按寻、三部九侯。本专利技术主要针对用户端的脉象采集部分进行说明,该带有自动寻脉功能的脉象采集装置包括壳体组件1、伸缩底座组件2、定位采集组件3。
[0027]壳体组件1包括相互配合的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上壳体11采用一个连接处与下壳体12配合的拱门形结构,其两端的门形通孔与下壳体12的底座滑槽121方向相对应,下壳体12顶部设置左手选择按键111和右手选择按键112用于输入控制信号,实现伸缩底座组件2的手腕托板24左右手方向的伸出和缩进操作,上壳体11上还设有磁吸安装槽113方便以磁吸的方式限位智能移动终端A。
[0028]下壳体12一侧设有用于安装转台驱动电机341和主动齿轮342的支架(附图未标记),下壳体12呈十字状布置,具体而言将底座滑槽121贯穿整个下壳体12设置,将总控端123和USB接线端122的连线与底座滑槽121方向垂直布置。其中,总控端123主要包括电源线接口(例如可以是12V供电接口)、总开关、指示灯等,USB接线端122 则用于外部数据的导入,或者实现与智能移动终端之间的数据连接等。当然,也可通过设置WIFI模块或蓝牙模块进行无线数据交互,代替传统的USB通讯方式。
[0029]伸缩底座组件]伸缩底座组件2包括一对滑动支撑在水平面上的底板21、与底板21 配合的手腕托板24、一对对称固定在下壳体12上的伸缩驱动电机23、啮合在伸缩驱动电机23输出端伸缩驱动齿轮231上的设有撞块221的齿条22、与撞块221配合的伸缩位行程开关25。当按下左手选择按键111或右手选择按键112时,主控电路驱动相应侧的伸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脉象采集装置的通用型底座,包括壳体组件(1)、伸缩底座组件(2),其特征在于:伸缩底座组件(2)包括一对滑动支撑在水平面上的底板(21)、一对被线性驱动的可缩进壳体组件(1)内的手腕托板(24);完全缩进时,底板(21)外侧与壳体组件(1)外壁吻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脉象采集装置的通用型底座,其特征在于:手腕托板(24)的线性驱动组件包括设置在伸缩驱动电机(23)输出端的齿条(22)、用于定位的伸缩位行程开关(25)和撞块(221),齿条(22)与手腕托板(24)沿缩进方向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脉象采集装置的通用型底座,其特征在于:壳体组件(1)包括相互配合的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下壳体(12)内设有底座滑槽(121),当手腕托板(24)在其线性驱动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恒董晓明马云静董丰榕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天仁合一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