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施工升降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升降
,特别涉及一种建筑施工升降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建筑施工升降机是一种进行载人载货升降操作的支撑设备,通常由轿厢机构、驱动机构、标准节、附墙、底盘、围栏、电气系统等几部分组成,施工升降机的种类很多,按运行方式分有无对重机构和有对重机构两种,按控制方式分为手动控制式和自动控制式,建筑施工需要将建材运送到需要的楼层,在施工时,一般先将建筑盖到第一个安装高度,然后再向上继续盖到第二个安装高度,在第二个安装高度之前需要在第一个高度基础上向上搭建给轿厢升降的导轨。
[0003]现有的建筑施工升降机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弊端,采用现有技术结构的升降机在第一个安装高度运送建材时无法为搭建导轨提供帮助,大大增加了施工周期,增加了施工成本,另外,轿厢和电机、曳引控制系统之间需要使用随行电缆线进行数据传输,电缆线繁琐复杂,占用较大空间,不利于户外使用环境,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建筑施工升降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施工升降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曳引系统进行以下施工,包括以下步骤:S1、预备工作模式:在第一个安装高度上方就位提升机构,由提升机构将第一安装架(17)和第二安装架(16)固定就位,然后将曳引系统就位后进行第一个安装高度下的升降施工;S2、第一次单独提升及升降施工模式:在第一个安装高度下曳引系统进行升降施工时,将第一安装架(17)和第二安装架(16)进行分离,第二安装架(16)固定不动,第一安装架(17)分离后重新组合成安装平台由提升机构向上提升带着工人搭建导轨(2),这样搭建第二个安装高度的导轨(2)和第一个安装高度的施工可同时进行;同时,第一安装架(17)上安装有防坠器(13),为其安全提供保障;S3、第一次整体提升及升降施工模式:当第一个安装高度完成时,此时第二个安装高度的导轨(2)也搭建完成,然后将第一安装架(17)和第二安装架(16)固定在一起,此时第二安装架(16)还与曳引系统固定在一起,再将他们一起向上提升到第二个安装高度的上方固定就位,之后将曳引系统就位后进行升降施工;S4、重复步骤S2至步骤S3直至完成所需要的高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升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提升过程中第二安装架(16)和曳引系统的轿厢之间采用刚性连接组件(6)连接,可防止提升过程中第二安装架(16)和轿厢之间产生碰撞;完成提升后将第二安装架(16)固定在导轨(2)上,再拆开刚性连接组件(6),之后就利用曳引驱动连接组件带动轿厢在导轨(2)内升降工作;第一安装架(17)和第二安装架(16)构成可拆卸的大盘架兼施工平台(4);轿厢上安装有限速器和安全钳(18)构成的联动机构,用于在轿厢升降时提供防坠保护作用,当限速器感应到下降速度超出预设范围时,触发安全钳(18)直接将轿厢卡死在导轨(2)上,联动机构在第一安装架(17)和第二安装架(16)一起提升时处于不工作状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升降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安装架(17)为第一龙门架结构,第一龙门架结构包括二个第一水平横梁、至少二个第一水平连接梁和四个第一竖梁,第一水平横梁相互平行,第一水平连接梁相互平行且垂直连接于二个第一水平横梁之间,四个第一竖梁垂直连接于二个第一水平横梁的两端;第二安装架(16)为第二龙门架结构,第二龙门架结构包括二个第二下水平横梁、二个第二下水平连接梁、二个第二上水平横梁、至少四个第二竖梁、至少四个第二上水平连接梁,第二下水平横梁和第二下水平连接梁构成用于安装钢丝绳大盘的下支架,第二下水平横梁相互平行且位于第一水平横梁的下方,第二下水平横梁还与第一竖梁的底部可拆卸连接实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丰军,纪如愿,王松,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东奥德森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