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蚀刻液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133701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9: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蚀刻液配方,涉及印制电路板制造领域和集成电路制造领域。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提供一种蚀刻液,用于降低铜厚、形成线路的作业,可改善铜面针孔不良以及优化矩形线路断面,同时提高蚀刻速度,提高效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蚀刻液特征在于由硫酸、双氧水、醇类促进剂以及苯环类稳定剂组成,其中双氧水和硫酸在单位体积内的质量比大于8:1,双氧水8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蚀刻液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印制电路板制造领域和集成电路制造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高多层电路板、HDI电路板及载板制造过程中通过蚀刻降低铜厚或形成线路的应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印制电路板制造过程中蚀刻液有以下几个体系:硫酸/双氧水体系的蚀刻液、过硫酸钠/硫酸体系的蚀刻液、次氯酸钠/盐酸体系的蚀刻液、双氧水/盐酸体系的蚀刻液。以上传统配方都非常成熟,但在特定的蚀刻中各自存在不足。
[0003]硫酸/双氧水体系的蚀刻液在处理存在晶格应力的基板时,比如经过填孔电镀的基板时,会产生穿晶腐蚀,形成针孔,影响精细线路的制作。为了解决针孔问题,传统的做法是进行高温烘烤,通过烘烤的方式释放晶格之间的应力,从而减少蚀刻过程中针孔的发生过硫酸钠/硫酸体系的蚀刻液蚀刻速率慢、溶铜量低,所以生产效率低。
[0004]次氯酸钠/盐酸体系的蚀刻液和双氧水/盐酸体系的蚀刻液常用于线路蚀刻,但由于蚀刻各向同性,会产生梯形线路,不能制作精密线路,因此制作精细线路时需要采用成本更高的Msap工艺。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蚀刻液,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按照质量百分比构成的组份:双氧水:8

30%;硫酸:0.3

15%;水:余量;该蚀刻液配方中所述硫酸按照质量百分比浓度小于15%,且双氧水与硫酸的单位体积内的质量比大于8: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蚀刻液,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按照质量百分比构成的组份:双氧水:8

30%;硫酸:0.3

15%;促进剂:5

20%水:余量;该蚀刻液配方中所述促进剂为醇类化合物,包括一元醇、二元醇和多元醇中的一种或几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蚀刻液,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按照质量百分比构成的组份:双氧水:8

30%;硫酸:0.3

15%;促进剂:5

20%稳定剂:0

2%水:余量;该蚀刻液配方中所述促进剂为木糖醇、山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强王桂瑛
申请(专利权)人:纳然电子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