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玻镁岩棉彩钢板的安装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13328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9: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玻镁岩棉彩钢板的安装施工方法,包括如下依次进行的步骤:配合;对装;平齐处理。所述对装步骤为:当配合步骤进行至压力槽与承压端距离一至五毫米时,使得两张双玻镁岩棉彩钢板快速靠近,承压端对钩端进行冲击,钩端在玻镁岩棉层A端部的中部上将玻镁岩棉层A挤压将,使得压力槽的开放面封闭,使得压力槽形成一个密闭的空气压力腔,空气压力腔向两侧的压力挤压彩钢板层A,使得母接头和母接头在对接后形成牢固稳定的对接结构;解决了两个双玻镁岩棉彩钢板试胶接后通过螺钉使用加强板加强固定外露存在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加强板加强固定外露存在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加强板加强固定外露存在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玻镁岩棉彩钢板的安装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玻镁岩棉彩钢板的安装施工方法,属于建筑施工


技术介绍

[0002]在建筑施工领域中,有时为了在短时间内快速获得多个单独用于生产或生活的隔间,会使用双玻镁岩棉彩钢板(也称彩钢板)作为建筑隔板材料施工来获得,由于双玻镁岩棉彩钢板具备抗腐和防火等优点,随着经济建设,双玻镁岩棉彩钢板所构造的彩钢板房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0003]虽然,现有技术(例如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10512789A的一种净化区域双玻镁岩棉彩钢板房间及其施工方法)公开了双玻镁岩棉彩钢板房的施工安装结构,在有时,为了使得间隔房的面积增大,需要将两个双玻镁岩棉彩钢板进行对接,两个彩钢板接头对接的方式主要是采用胶结而后通过螺钉使用加强板加强固定,由于加强固定后加强板和螺钉的外露存在,容易导致在使用隔间板房时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玻镁岩棉彩钢板的安装施工方法。
[0005]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双玻镁岩棉彩钢板的安装施工方法,完成了对双玻镁岩棉彩钢板的安装施工结构,包括如下依次进行的步骤:
[0007]配合;
[0008]对装;
[0009]平齐处理。
[0010]所述配合步骤为:将成型有母接头的双玻镁岩棉彩钢板与成型有公接头的另一双玻镁岩棉彩钢板进行对接,缓慢将彩钢板层A过盈装入内侧彩钢板层构成的凹口内。
[0011]所述对装步骤为:当配合步骤进行至压力槽与承压端距离一至五毫米时,使得两张双玻镁岩棉彩钢板快速靠近,承压端对钩端进行冲击,钩端在玻镁岩棉层A端部的中部上将玻镁岩棉层A挤压将,使得压力槽的开放面封闭,使得压力槽形成一个密闭的空气压力腔,空气压力腔向两侧的压力挤压彩钢板层A,使得母接头和母接头在对接后形成牢固稳定的对接结构。
[0012]所述平齐处理步骤为:在母接头的彩钢板层B和公接头的彩钢板层A对接处先贴基底层,而后向基底层粘接填充层,使得彩钢板层B和彩钢板层A外表面达到平齐。
[0013]一种双玻镁岩棉彩钢板的安装施工结构,包括:公接头以及与公接头对接的母接头。
[0014]所述公接头包括玻镁岩棉层A、固定在玻镁岩棉层A两侧的彩钢板层A,玻镁岩棉层A连接端部两侧均设有压力槽,压力槽只有朝向母接头面为开放面,其余为封闭面;
[0015]彩钢板层A连接的端部有向玻镁岩棉层A端部固定延伸的钩端,钩端位于压力槽两
侧玻镁岩棉层A端部的中部上。
[0016]所述母接头包括玻镁岩棉层B、固定在玻镁岩棉层B两侧并凸出的彩钢板层B、与彩钢板层B固定的内侧彩钢板层,内侧彩钢板层与玻镁岩棉层A端部接触,固定在内侧彩钢板层端部是向玻镁岩棉层A中部延伸的承压端。
[0017]所述母接头两侧的内侧彩钢板层构成凹口与玻镁岩棉层A外侧过盈对接,承压端与钩端接触,压力槽口被玻镁岩棉层A变形部分封闭,使得压力槽形成一个密闭的空气压力腔,空气压力腔向两侧的压力挤压彩钢板层A,使得母接头和母接头在对接后形成牢固稳定的对接结构。
[001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钩端在玻镁岩棉层A端部的中部上将玻镁岩棉层A挤压将,使得压力槽的开放面封闭,使得压力槽形成一个密闭的空气压力腔,空气压力腔向两侧的压力挤压彩钢板层A,使得母接头和母接头在对接后形成牢固稳定的对接结构;解决了两个双玻镁岩棉彩钢板试胶接后通过螺钉使用加强板加强固定外露存在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专利技术安装步骤图;
[0020]图2是本专利技术安装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本专利技术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

公接头;11

玻镁岩棉层A;12

彩钢板层A;13

压力槽;14

钩端;2

母接头;21

玻镁岩棉层B;22

彩钢板层B;23

内侧彩钢板层;24

承压端;3

填充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进一步描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0024]参见图1至图2所示。
[0025]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双玻镁岩棉彩钢板的安装施工结构,包括:形成在双玻镁岩棉彩钢板一侧的公接头1以及形成在双玻镁岩棉彩钢板另一侧与公接头1对接的母接头2;
[0026]所述公接头1包括玻镁岩棉层A11、粘接固定在玻镁岩棉层A11两侧的彩钢板层A12,玻镁岩棉层A11连接端部两侧均设有压力槽12,压力槽13只有朝向母接头2面为开放面,其余为封闭面;
[0027]彩钢板层A12连接的端部有向玻镁岩棉层A11端部一体固定延伸的钩端14,钩端14位于压力槽12两侧玻镁岩棉层A11端部的中部上;
[0028]所述母接头2包括玻镁岩棉层B21、粘接固定在玻镁岩棉层B21两侧并凸出的彩钢板层B22、与彩钢板层B22一体或焊接固定的内侧彩钢板层23,内侧彩钢板层23与玻镁岩棉层A11端部接触,一体或焊接固定在内侧彩钢板层23端部是向玻镁岩棉层A11中部延伸的承压端24;
[0029]所述母接头2两侧的内侧彩钢板层23构成凹口与玻镁岩棉层A11外侧过盈对接,承压端24与钩端14接触,压力槽13口被玻镁岩棉层A11变形部分封闭,使得压力槽13形成一个密闭的空气压力腔,空气压力腔向两侧的压力挤压彩钢板层A12,使得母接头2和母接头2在对接后形成牢固稳定的对接结构,解决了两个双玻镁岩棉彩钢板试胶接后通过螺钉使用加
强板加强固定外露存在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
[0030]上述一种完成上述双玻镁岩棉彩钢板的安装施工结构的安装施工方法,包括如下依次进行的步骤:
[0031]配合:将成型有母接头2的双玻镁岩棉彩钢板与成型有公接头1的另一双玻镁岩棉彩钢板进行对接,缓慢将彩钢板层A12过盈装入内侧彩钢板层23构成的凹口内;
[0032]对装:当配合步骤进行至压力槽13与承压端24距离一至五毫米时,使得两张双玻镁岩棉彩钢板快速靠近,承压端24对钩端14进行冲击,钩端14在玻镁岩棉层A11端部的中部上将玻镁岩棉层A11挤压将,使得压力槽13的开放面封闭,使得压力槽13形成一个密闭的空气压力腔,空气压力腔向两侧的压力挤压彩钢板层A12,使得母接头2和母接头2在对接后形成牢固稳定的对接结构;解决了两个双玻镁岩棉彩钢板试胶接后通过螺钉使用加强板加强固定外露存在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
[0033]平齐处理:在母接头2的彩钢板层B22和公接头1的彩钢板层A12对接处先贴上美纹纸构成基底层,而后向基底层粘接泡沫或纸板或填充泡沫胶来构成填充层3,基底层撕掉后,在拆装时便于对填充层3进行处理,使得彩钢板层B22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玻镁岩棉彩钢板的安装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完成了对双玻镁岩棉彩钢板的安装施工结构,包括如下依次进行的步骤:配合;对装;平齐处理。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玻镁岩棉彩钢板的安装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步骤为:将成型有母接头(2)的双玻镁岩棉彩钢板与成型有公接头(1)的另一双玻镁岩棉彩钢板进行对接,缓慢将彩钢板层A(12)过盈装入内侧彩钢板层(23)构成的凹口内。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玻镁岩棉彩钢板的安装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装步骤为:当配合步骤进行至压力槽(13)与承压端(24)距离一至五毫米时,使得两张双玻镁岩棉彩钢板快速靠近,承压端(24)对钩端(14)进行冲击,钩端(14)在玻镁岩棉层A(11)端部的中部上将玻镁岩棉层A(11)挤压将,使得压力槽(13)的开放面封闭,使得压力槽(13)形成一个密闭的空气压力腔,空气压力腔向两侧的压力挤压彩钢板层A(12),使得母接头(2)和母接头(2)在对接后形成牢固稳定的对接结构。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玻镁岩棉彩钢板的安装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平齐处理步骤为:在母接头(2)的彩钢板层B(22)和公接头(1)的彩钢板层A(12)对接处先贴基底层,而后向基底层粘接填充层(3),使得彩钢板层B(22)和彩钢板层A(12)外表面达到平齐。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玻镁岩棉彩钢板的安装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玻镁岩棉彩钢板的安装施工结构,包括:公接头(1)以及与公接头(1)对接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肖余万江夏江何家亮姜成施正阳陈启鹏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建工集团第一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