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站仪观测站的卷帘门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12724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9: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站仪观测站的卷帘门控制系统,包括主控单元、通信单元、卷帘门驱动单元以及电源单元;所述主控单元通过所述通信单元通信连接有智能终端;所述卷帘门驱动单元包括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第三继电器以及继电器驱动器,其中,所述主控单元的信号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继电器驱动器的输入端,所述继电器驱动器的输出端分别电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所述第二继电器以及所述第三继电器线圈的一端,且所述第一继电器、所述第二继电器以及所述第三继电器的触点端分别电连接卷帘门控制接口;本发明专利技术无需使用人工开闭观测站上的卷帘门,不仅省时省力,还提高了测量效率。还提高了测量效率。还提高了测量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站仪观测站的卷帘门控制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全站仪控制
,具体涉及一种全站仪观测站的卷帘门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全站仪,即全站型电子测距仪,是一种集电子经纬仪、光电测距仪以及微处理器为一体的高技术测量仪器,也是集水平角、垂直角、距离(斜距和平距)以及高差测量功能于一体的测绘仪器系统,其可将人工光学测微读数代之以自动记录和显示读数,使测角操作简单化,且可避免读数误差的产生,因其一次安置仪器就可完成该测站上的全部测量工作,而被广泛应用于大型建筑和地下隧道施工等精密工程测量或变形监测领域。
[0003]随着电子技术的快速进步,全站仪逐渐向智能化以及自动化发展,目前市场上涌现出了许多能够实现自动照准目标的智能型全站仪和机动型全站仪,其无需人工干预,提高了全站仪使用的便捷性,正因如此,目前大多的智能化全站仪多放置于观测站内,并设置有观测窗口,在需要测量时,通过观测窗口进行自动测量,而无需测量时,则进行待机状态。
[0004]目前,全站仪观测站上的观测窗口上大多设置有卷帘门,以在未测量时,起到保护全站仪的目的,但是,现有的卷帘门多采用人工开闭,这就导致在测量时以及测量完毕后,均需要工人到现场手动开启或关闭,费时费力,效率低下,因此,提供一种观测站内卷帘门的自动控制系统迫在眉睫。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全站仪观测站的卷帘门控制系统,以解决现有观测站采用人工开闭卷帘门所存在的费时费力以及效率低下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全站仪观测站的卷帘门控制系统,包括:主控单元、通信单元、卷帘门驱动单元以及电源单元;
[0008]所述主控单元通过所述通信单元通信连接有智能终端;
[0009]所述卷帘门驱动单元包括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第三继电器以及继电器驱动器,其中,所述主控单元的信号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继电器驱动器的输入端,所述继电器驱动器的输出端分别电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所述第二继电器以及所述第三继电器线圈的一端,且所述第一继电器、所述第二继电器以及所述第三继电器的触点端分别电连接卷帘门控制接口;
[0010]所述电源单元分别电连接所述主控单元、所述通信单元以及所述继电器驱动器的供电端,且所述电源单元还电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所述第二继电器以及所述第三继电器线圈的另一端。
[0011]基于上述公开的内容,本专利技术设置有通信单元以及卷帘门驱动单元,即主控单元通过通信单元通信连接智能终端(如手机、电脑等),由此,用户则可通过智能终端向主控单
元下发控制指令,而主控单元接收到该控制指令后,即可输出控制信号至卷帘门驱动单元,通过继电器驱动器驱动三个继电器的开闭,从而实现卷帘门的开启、关闭以及停止;由此,本专利技术无需使用人工开闭观测站上的卷帘门,不仅省时省力,还提高了测量效率。
[0012]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通信单元包括无线通信电路单元以及有线通信电路单元;
[0013]所述无线通信电路单元包括USR

GPRS232

7S3型通信芯片,其中,所述主控单元通过所述USR

GPRS232

7S3型通信芯片通信连接所述智能终端;
[0014]所述有线通信电路单元包括NPM301型串口转以太网通信芯片以及网络变压器,其中,所述主控单元的有线数据收发端电连接所述NPM301型串口转以太网通信芯片的数据传输端,且所述NPM301型串口转以太网通信芯片还通过所述网络变压器电连接有RJ45网口,以通过所述RJ45网口通信连接所述智能终端。
[0015]基于上述公开的内容,本专利技术可同时支持无线通信以及有线通信,使得控制系统可支持不同通信方式的智能终端,由此,提高了使用的实用性。
[0016]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无线通信电路单元还包括第一电平转换电路以及第二电平转换电路,其中,所述USR

GPRS232

7S3型通信芯片的接收串口通过所述第一电平转换电路电连接所述主控单元的无线数据发送端,所述USR

GPRS232

7S3型通信芯片的发送串口通过所述第二电平转换电路电连接所述主控单元的无线数据接收端,以便用于进行串口间的电平转换。
[0017]基于上述公开的内容,由于主控单元与无线通信电路单元的I/O口的电压不同,因此,需要设置电平转换电路实现电平转换,从而保证无线通信电路单元的正常工作。
[0018]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电平转换电路包括第一电容、第一电阻以及第一三极管;
[0019]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电连接所述USR

GPRS232

7S3型通信芯片的接收串口,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电连接所述第一电容以及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一电阻以及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电连接2.8V直流电压,且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电连接所述主控单元的无线数据发送端。
[0020]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有线通信电路单元还包括供电开关电路,其中,所述供电开关电路包括场效应管、第一电感以及第二电阻;
[0021]所述场效应管的栅极通过所述第二电阻电连接所述主控单元的供电控制端,所述场效应管的漏极通过所述第一电感电连接所述NPM301型串口转以太网通信芯片的供电端;
[0022]所述场效应管的源极与栅极之间还并联有第一电容以及第三电阻,且所述场效应管的源极电连接所述电源单元的输出端;
[0023]所述第一电感的两端分别并联有第二电容以及第三电容,且第二电容以及第三电容分别接地。
[0024]基于上述公开的内容,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供电开关电路来实现主控单元对有线通信电路的供电控制,其原理为:通过主控单元输出高低电平,来控制场效应管的通断,从而接通或截止NPM301型串口转以太网通信芯片的供电。
[0025]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卷帘门控制系统还包括卷帘门位置检测单元,其中,所述卷帘门位置检测单元包括卷帘门位置检测传感器以及光电耦合器;
[0026]所述光电耦合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卷帘门位置检测传感器,所述光电耦合器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主控单元,用于将卷帘门位置信号传输至所述主控单元,并通过所述主控单元传输至所述智能终端,以便通过所述智能终端进行可视化显示。
[0027]基于上述公开的内容,通过设置卷帘门位置检测单元,可实现卷帘门位置的可视化显示,从而便于用户掌握卷帘门的工作状态,提高了使用的便捷性。
[0028]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卷帘门控制系统还包括工作状态指示单元,其中,所述工作状态指示单元包括6个发光二极管,且一个发光二极管电连接所述电源单元,其余五个发光二极管分别通过电阻电连接所述主控单元。
[0029]基于上述公开的内容,通过设置工作状态指示单元,可实现电源指示,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站仪观测站的卷帘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控单元、通信单元、卷帘门驱动单元以及电源单元;所述主控单元通过所述通信单元通信连接有智能终端;所述卷帘门驱动单元包括第一继电器(K1)、第二继电器(K2)、第三继电器(K3)以及继电器驱动器(U8),其中,所述主控单元的信号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继电器驱动器(U8)的输入端,所述继电器驱动器(U8)的输出端分别电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K1)、所述第二继电器(K2)以及所述第三继电器(K3)线圈的一端,且所述第一继电器(K1)、所述第二继电器(K2)以及所述第三继电器(K3)的触点端分别电连接卷帘门控制接口(P3);所述电源单元分别电连接所述主控单元、所述通信单元以及所述继电器驱动器(U8)的供电端,且所述电源单元还电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K1)、所述第二继电器(K2)以及所述第三继电器(K3)线圈的另一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站仪观测站的卷帘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单元包括无线通信电路单元以及有线通信电路单元;所述无线通信电路单元包括USR

GPRS232

7S3型通信芯片,其中,所述主控单元通过所述USR

GPRS232

7S3型通信芯片通信连接所述智能终端;所述有线通信电路单元包括NPM301型串口转以太网通信芯片以及网络变压器,其中,所述主控单元的有线数据收发端电连接所述NPM301型串口转以太网通信芯片的数据传输端,且所述NPM301型串口转以太网通信芯片还通过所述网络变压器电连接有RJ45网口,以通过所述RJ45网口通信连接所述智能终端。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全站仪观测站的卷帘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信电路单元还包括第一电平转换电路以及第二电平转换电路,其中,所述USR

GPRS232

7S3型通信芯片的接收串口通过所述第一电平转换电路电连接所述主控单元的无线数据发送端,所述USR

GPRS232

7S3型通信芯片的发送串口通过所述第二电平转换电路电连接所述主控单元的无线数据接收端,以便用于进行串口间的电平转换。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全站仪观测站的卷帘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平转换电路包括第一电容(C40)、第一电阻(R3)以及第一三极管(Q2);所述第一三极管(Q2)的集电极电连接所述USR

GPRS232

7S3型通信芯片的接收串口,所述第一三极管(Q2)的基极电连接所述第一电容(C40)以及所述第一电阻(R3)的一端,所述第一电阻(R3)以及所述第一电容(C40)的另一端电连接2.8V直流电压,且所述第一三极管(Q2)的发射极电连接所述主控单元的无线数据发送端。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贵能杨劲松王川沈永全郭有安字陈波罗中权吴光耀张亮李洪波赵世明万飞刘君全军邹兴宏茶宏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重庆星图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