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低浓度瓦斯在极高温条件下蓄热燃烧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12317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9: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低浓度瓦斯在极高温条件下蓄热燃烧的装置,包括箱体、管道、加热温控系统、进气吹扫系统、阀组、压力变送器、气体分析系统,所述管道固定连接在箱体的内腔,所述管道的两端均与加热温控系统相连通,所述管道的两端均延伸至箱体的外侧,所述管道的右端依次与进气吹扫系统、阀组相连通,所述管道的右端上方固定连通有浮子流量计,所述管道的左侧上端与压力变送器相连通,所述管道的左侧下端与气体分析系统相连通,且延伸至外侧连通有排气管,有效的解决了在高温条件下,燃料热分解成其他的组分,实验数据库匮乏,缺少理论数据支持的问题,有效的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低浓度瓦斯在极高温条件下蓄热燃烧的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煤矿瓦斯治理与利用
,具体为一种超低浓度瓦斯在极高温条件下蓄热燃烧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煤层气(煤层甲烷、煤层瓦斯)是一种在成煤过程中生成并以吸附和游离状态赋存于煤层及其围岩中的以甲烷为主的自储式非常规天然气,在煤矿开采时被释放出来,具有燃烧、爆炸危险。同时,煤层气也是一种优质洁净能源,所以开发利用煤层气具有安全、环保、节能多重意义,对优化我国能源结构,保护大气环境,改善煤矿安全条件,从根本上解决煤矿瓦斯灾害问题,都具有重大的意义,是我国实施可持续能源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0003]目前,超低浓度瓦斯体积分数小于等于1%(约占我国煤矿煤层气甲烷总量的81%),因瓦斯甲烷浓度低、富集难、气量大,利用技术难度较大,导致一般都直接排放大气,极少被回收利用。其主要难点在于,这种超低浓度瓦斯在高温燃烧条件下是否存在爆炸危险以及其燃烧转化率是多少有待于进一步探究。目前,对于高温高压的环境下气体爆炸极限的系统研究报道较少,特别在高于400℃以上的高温条件下需要考虑诸多的影响因素而造成实验和测定的困难,甚至在高温条件下,燃料还会热分解成其他的组分,但是这方面实验数据库十分匮乏,也缺少理论数据支持,因此本技术提出超低浓度瓦斯在极高温条件下蓄热燃烧装置,通过连续预热和高温加热使其在高温环境下充分燃烧,为论证超低浓度瓦斯在极高温条件下燃爆特性及其转化率提供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极高温条件下,超低浓度瓦斯蓄热燃烧装置。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超低浓度瓦斯在极高温条件下蓄热燃烧的装置,包括箱体、管道、加热温控系统、进气吹扫系统、阀组、压力变送器、气体分析系统,所述管道固定连接在箱体的内腔,所述管道的两端均与加热温控系统相连通,所述管道的两端均延伸至箱体的外侧,所述管道的右端依次与进气吹扫系统、阀组相连通,所述管道的右端上方固定连通有浮子流量计,所述管道的左侧上端与压力变送器相连通,所述管道的左侧下端与气体分析系统相连通,且延伸至外侧连通有排气管。
[0006]优选的:所述加热温控系统包括预热室、燃烧反应室,所述预热室、燃烧反应室均位于箱体的内腔,所述预热室与管道的右端相连通,所述燃烧反应室与管道的左端相连通。
[0007]优选的:所述燃烧反应室的内腔固定安装有安全阀和泄压阀。
[0008]优选的:所述预热室与燃烧反应室的末端设置有两个及两个以上的热电偶,所述热电偶的远离预热室、燃烧反应室的一端均贯穿箱体的内腔,且延伸至外侧与温度数据采集系统相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阀组包括球阀,所述球阀的左端连通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的左端通
过管道连通有减压阀,所述减压阀的左端通过管道连通有电磁阀。
[0010]优选的:所述浮子流量计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安全阀,且所述安全阀的下端与管道相连通。
[0011]优选的:所述气体分析系统包括碳氢气体分析仪、烟气分析仪,所述碳氢气体分析仪、烟气分析仪均固定连接在气体分析系统的内腔,所述管道的左端依次与碳氢气体分析仪、烟气分析仪相连通。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加热温控系统可以准确控温,温度上限可达到1100℃,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高于400℃以上的高温条件下需要考虑诸多的影响因素而造成实验和测定的困难;通过压力变送器,有效的对瓦斯气体在极高温条件下蓄热燃烧时压力变化进行观察,可以对燃烧爆炸极限进行有效测量;在燃烧反应室中设有安全阀和泄压阀,当压力超过1Mpa时起跳,有效的保护了装置,同时保证实验人员的生命健康;通过设有气体分析检测系统,可在线检测超低浓度瓦斯在极高温条件下燃烧转化率,本技术有效的解决了在高温条件下,燃料热分解成其他的组分,实验数据库匮乏,缺少理论数据支持的问题,有效的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超低浓度瓦斯在极高温条件下蓄热燃烧的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超低浓度瓦斯在极高温条件下蓄热燃烧的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超低浓度瓦斯在极高温条件下蓄热燃烧的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超低浓度瓦斯在极高温条件下蓄热燃烧的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7]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超低浓度瓦斯在极高温条件下蓄热燃烧的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超低浓度瓦斯在极高温条件下蓄热燃烧的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超低浓度瓦斯在极高温条件下蓄热燃烧的装置的工作原理图。
[0020]图中:1

箱体;2

管道;3

加热温控系统;31

预热室;32

燃烧反应室;33

热电偶;4

进气吹扫系统;41

空气进气管;42

瓦斯进气管;43

分压阀;44

混合器;45

浮子流量计;5

阀组;51

球阀;52

单向阀;53

减压阀;54

电磁阀;55

安全阀;6

压力变送器;7

气体分析系统;71

碳氢气体分析仪;72

烟气分析仪;8

排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技术技术方案,现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0022]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
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3]参阅图1,本实施例公开了极高温下超低浓度瓦斯蓄热燃烧装置及燃烧方法,包括箱体1、管道2、加热温控系统3、进气吹扫系统4、阀组5、压力变送器6、气体分析系统7、排气管8。
[0024]参阅图1,箱体1为密封方形构造,管道2呈“凹”字型盘在箱体1的内腔,且管道2的左右两端均贯穿箱体1的内腔,延伸至外侧。
[0025]参阅图2、6,加热温控系统3包括预热室31、燃烧反应室32、热电偶33,预热室31、燃烧反应室32均位于箱体1的内腔,预热室31与管道2的右端相连通,燃烧反应室32与管道2的左端相连通,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低浓度瓦斯在极高温条件下蓄热燃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管道(2)、加热温控系统(3)、进气吹扫系统(4)、阀组(5)、压力变送器(6)、气体分析系统(7),所述管道(2)固定连接在箱体(1)的内腔,所述管道(2)的两端均与加热温控系统(3)相连通,所述管道(2)的两端均延伸至箱体(1)的外侧,所述管道(2)的右端依次与进气吹扫系统(4)、阀组(5)相连通,所述管道(2)的右端上方固定连通有浮子流量计(45),所述管道(2)的左侧上端与压力变送器(6)相连通,所述管道(2)的左侧下端与气体分析系统(7)相连通,且延伸至外侧连通有排气管(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低浓度瓦斯在极高温条件下蓄热燃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温控系统(3)包括预热室(31)、燃烧反应室(32),所述预热室(31)、燃烧反应室(32)均位于箱体(1)的内腔,所述预热室(31)与管道(2)的右端相连通,所述燃烧反应室(32)与管道(2)的左端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超低浓度瓦斯在极高温条件下蓄热燃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反应室(32)的内腔固定安装有安全阀和泄压阀。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超低浓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春辉李平周言安陆守香薄兵童校长周韬杨洋陈本良毕波李元龙王峰
申请(专利权)人: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