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城轨列车正线故障的评估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12115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9: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城轨列车正线故障的评估方法及系统,涉及列车正线故障诊断领域,解决了故障严重程度与故障影响割离,难以对故障处置过程进行合理评估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获取列车部件关键运行参数,按时间宽度自动保存列车部件关键运行参数,根据所述关键运行参数和历史故障运行数据,获取列车部件的故障风险;根据所述故障风险自动匹配故障处置手册,根据故障风险对所述故障处置手册所涉及处置措施进行优化,获取最优故障处置措施;根据所述最优故障处置措施获取列车正线故障处置能力评估。本发明专利技术综合考虑故障严重程度与故障影响隔离两个因素,以实现对列车正线故障处置的过程进行合理性的评估。的过程进行合理性的评估。的过程进行合理性的评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城轨列车正线故障的评估方法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列车正线故障诊断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城轨列车正线故障的评估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地铁线路建设的不断增多,地铁出行逐渐成为人们出行的重要选择,但日趋复杂的地下铁路线网,对列车安全稳定运行的要求越来越高,当地铁车辆在正线运行发生故障时,若不能迅速排除故障,将可能导致列车晚点,影响线网稳定、准时运行,严重地甚至可能导致清客处理,直接影响乘客正常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不良社会影响。
[0003]当城轨列车发生正线故障时,针对轻微故障,由司机或随车工程师根据故障处置手册进行处置;针对严重故障,由司机与地面指挥中心通过司机室对讲系统进行信息沟通,指挥中心听取司机对故障描述后,远程指导司机进行故障处置操作。现行正线故障处置方式存在信息沟通不及时、不准确,处置流程繁琐,司机需要进行一系列尝试性操作以排除故障,故障处置效率较低。并且现行故障处置方式将故障严重程度与故障影响割离,未将两个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导致故障处置不够合理,一方面,存在对故障程度严重但故障影响较小的故障过度关注,另一方面,对故障程度轻微但故障影响较大的故障容易忽略,并且对故障处置过程中运维人员的处置能力难以及时进行评估。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将故障严重程度与故障影响割离,难以对故障处置过程进行合理评估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城轨列车正线故障的评估方法及系统,综合考虑故障严重程度与故障影响两个因素,以实现对列车正线故障处置的过程进行合理性的评估。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6]一种城轨列车正线故障的评估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获取列车部件关键运行参数,按时间宽度自动保存列车部件关键运行参数,根据所述关键运行参数和历史故障运行数据,获取列车部件的故障风险;
[0008]根据所述故障风险自动匹配故障处置手册,根据故障风险对所述故障处置手册所涉及处置措施进行优化,获取最优故障处置措施;
[0009]根据所述最优故障处置措施获取列车正线故障处置能力评估。
[0010]本专利技术通过获取列车在运行时各个部件的运行参数,以一定的时间宽度保存各个部件关键运行参数,该时间宽度可以是五天、七天或其余时间天数,将当前部件的历史故障运行数据与当前部件的故障监测数据,得到部件当前故障风险,根据获取的故障风险匹配故障处置手册,并就该故障风险对故障处置手册所涉及的处置步骤进行优化,对不需要进行的处置步骤跳过,进入下一处置步骤,获取最优的处置措施,根据最优处置措施得到当正线故障时的处置能力的评估;
[0011]本专利技术考虑到现有技术未对故障严重程度与故障影响两个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故根据部件历史故障运行数据获取部件的故障危害度,故障数据包括故障概率、故障模式比例、故障模式影响概率,因此通过这些数据计算出当前各故障模式的危害度,以及哪种模式的危害度的值最大,再根据故障危害度、故障模式危害度最大值和故障模式严重等级计算出故障风险,即同时考虑到故障严重程度与故障影响这两个影响因素。
[0012]进一步的,设定部件参数的正常阈值区间,当所述部件关键运行参数值处于正常阈值区间内,更新保存所述列车部件关键运行参数,当所述部件关键运行参数值超出正常阈值区间时,将所述列车部件关键运行参数值进行存储。
[0013]进一步的,根据当前列车部件关键运行参数值和部件历史故障数据获取当前部件各故障模式的故障危害度,所述故障危害度的计算式为ω
i
=ρ
i

i

i
,根据当前部件各故障模式的故障危害度,获取部件历史故障模式危害度最大值;其中,ω
i
表示当前部件各故障模式危害度,ρ
i
表示当前部件历史故障概率,α
i
表示当前部件各故障模式比例,β
i
表示当前部件各故障模式影响概率。
[0014]进一步的,根据所述列车正线故障危害度与正线故障模式严重等级,所述故障风险的计算式为:其中,t
i
为当前故障的故障风险平衡系数,ω
i
表示当前部件各故障模式危害度,w
max
表示历史故障模式危害度最大值,l
i
表示当前故障等级归一化数值。
[0015]进一步的,将所述故障风险的数值与风险阈值进行对比,若故障风险的数值大于等于风险阈值时,将与列车部件对应的故障监测数据上传至云端服务器。
[0016]进一步的,云端服务器预留故障处置手册,所述故障处置手册根据故障监测数据自动匹配与故障所对应的实时监测信号,当监测的故障数据的实时监测信号处于正常阈值区间时,排除故障处置手册中对应的处置步骤,并将该处置步骤涉及的参与故障处置的人员信息一并排除,当超出正常阈值区间时,则全程推送故障处置手册的处置步骤。
[0017]进一步的,接收云端服务器下发的故障处置步骤和故障数据,并记录接收云端服务器下发的数据时间、故障处置人员确认数据接收时间和故障处置完成确认时间;故障处置人员根据故障处置步骤进行故障处置,并记录故障发生时的列车运行状态、故障处置完成时的列车运行状态、故障发生时必须参与故障处置的人员数量、故障处置完成后的乘客投诉数量和故障处置现场必须的物资数量。
[0018]进一步的,根据云端服务器下发的数据时间、故障处置人员确认数据接收时间和故障处置完成确认时间,获取列车正线故障处置响应能力评估;
[0019]根据故障发生时的列车运行状态和故障处置完成时的列车运行状态,获取列车正线故障影响控制能力评估;
[0020]根据故障发生时必须参与故障处置的人员数量、故障处置完成后的乘客投诉数量和故障处置现场必须的物资数量,获取列车正线故障处置管理能力评估。
[0021]进一步的,根据所述列车正线故障处置响应能力评估、列车正线故障影响控制能力评估和列车正线故障处置管理能力评估,获取列车正线故障处置能力评估的计算式为其中,σ1、σ2、σ3分别表示列车故障处置中响应能力评估,控制能力评估、管理能力评估的权重,S
r
表示正线故障处置响应能力评估得分,S
c
表示影响控制
能力评估得分,S
m
表示管理能力评估得分。
[0022]一种城轨列车正线故障的评估系统,用以实现所述的一种评估方法,包括正线故障诊断装置、云端服务器、远程故障处置装置;
[0023]所述正线故障诊断装置,用于获取列车部件关键运行参数,以一定时间宽度自动保存列车部件关键运行参数,根据所述关键运行参数和历史故障运行数据,获取列车部件的故障风险。
[0024]所述云端服务器,用于根据所述故障风险自动匹配故障处置手册,根据故障风险对所述故障处置手册所涉及处置措施进行优化,获取最优故障处置措施;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城轨列车正线故障的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列车部件关键运行参数,按时间宽度自动保存列车部件关键运行参数,根据所述关键运行参数和历史故障运行数据,获取列车部件的故障风险;根据所述故障风险自动匹配故障处置手册,根据故障风险对所述故障处置手册所涉及处置措施进行优化,获取最优故障处置措施;根据所述最优故障处置措施获取列车正线故障处置能力评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轨列车正线故障的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设定部件参数的正常阈值区间,当所述部件关键运行参数值处于正常阈值区间内,更新保存所述列车部件关键运行参数,当所述部件关键运行参数值超出正常阈值区间时,将所述列车部件关键运行参数值进行存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城轨列车正线故障的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当前列车部件关键运行参数值和部件历史故障数据获取当前部件各故障模式的故障危害度,所述故障危害度的计算式为ω
i
=ρ
i

i

i
,根据当前部件各故障模式的故障危害度,获取部件历史故障模式危害度最大值;其中,ω
i
表示当前部件各故障模式危害度,ρ
i
表示当前部件历史故障概率,α
i
表示当前部件各故障模式比例,β
i
表示当前部件各故障模式影响概率。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城轨列车正线故障的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列车正线故障危害度与正线故障模式严重等级,所述故障风险的计算式为:车正线故障危害度与正线故障模式严重等级,所述故障风险的计算式为:其中,t
i
为当前故障的故障风险平衡系数,ω
i
表示当前部件各故障模式危害度,w
max
表示历史故障模式危害度最大值,l
i
表示当前故障等级归一化数值。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城轨列车正线故障的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故障风险的数值与风险阈值进行对比,若故障风险的数值大于等于风险阈值时,将与列车部件对应的故障监测数据上传至云端服务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城轨列车正线故障的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云端服务器预留故障处置手册,所述故障处置手册根据故障监测数据自动匹配与故障所对应的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兆新杨颢陈健王志云王梁胡林桥陆其波罗学峰郑少彬冉春燕聂畅张子舆陈博黄辉铭郑磊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