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反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11911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9: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化学反应器,包括:壳体;至少一个入口,位于壳体的一端,由此将液体引入壳体;位于壳体内的至少两个导流板,安装在壳体内并且呈交错布置以组成蜿蜒通道,在导流板上包括能够使得液体通过的间隙;至少两个电极阵列,分别安装于至少两个导流板,使得液体流经导流板时通过至少两个电极阵列;以及至少一个出口,位于与至少一个入口相同的壳体的一侧或者位于壳体的其他侧,流经导流板和电极阵列的液体从至少一个出口离开壳体。该电化学反应器提高了电极的排列密度,简化了反应器复杂度,减少了氢气氧气等副产物带来的安全隐患,并且简化了电极更换步骤。并且简化了电极更换步骤。并且简化了电极更换步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化学反应器


[0001]本技术涉及电化学的
,尤其涉及电化学反应器。

技术介绍

[0002]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研究人员在高级氧化工艺(AOP)的应用上做出了巨大的努力,该工艺利用强氧化剂(例如羟基自由基(HO
·
)和活性氯类物质)对废水中的Ni

EDTA和Ni进行非选择性降解。最常用的AOP技术包括H2O2/UV、Fenton法、O3基氧化(例如O3、O3/H2O2和O3/UV)和光催化氧化。虽然这些方法对Ni

EDTA的破坏和对镍的去除可能是有效的,但由于产生大量剩余污泥、需要额外的化学试剂和复杂的反应器设计和操作等各种限制,使其无法实际应用。
[0003]阳极氧化作为电化学高级氧化过程(EAOP)中最重要的一类,近几十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污染物的阳极氧化可分为直接氧化和间接氧化两个步骤。直接阳极氧化是在控制电位下,利用污染物与阳极表面之间的直接电子转移(DET)。间接氧化利用原位生成的氧化剂(例如HO
·
)降解阳极附近的污染物。
[0004]与传统AOP相比,EAOP具有化学物质消耗量最小、有害污泥产生量少、通用性和灵活性高等优点。目前,电弧氧化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化学废水处理中,其中电极材料有望发挥重要作用。
[0005]电化学反应器的结构基本原理是,通过板、布水管、集水管来控制水流,令需处理的水流自下而土流经两块极板间的区域,在此过程中发生前述的各种电化学反应,以达成处理目的。此外,包含有Ni
>‑
EDTA络合物废水中对于环境有不良影响,该络合物毒性大,生物降解性差,能长期稳定存在。目前工业上普遍采用的化学沉淀法,是很难将其完全去除,使得镍离子难以达标,并且电化学反应器的处理效率并不高,并且结构十分复杂。因此亟需研发出一种经济实用的Ni

EDTA处理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鉴于上述,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新的经济适用、复杂度底,易于使用和变换的电化学反应器。
[0007]本技术提出一种电化学反应器,包括:
[0008]壳体;
[0009]至少一个入口,所述至少一个入口位于所述壳体的一端,由此将液体引入所述壳体;
[0010]位于所述壳体内的至少两个导流板,所述至少两个导流板可拆卸地安装在壳体内并且呈交错布置以组成蜿蜒通道,在导流板上包括能够使得液体通过的间隙;
[0011]至少两个电极阵列,所述至少两个电极阵列分别安装于所述至少两个导流板,使得所述液体流经导流板时通过所述至少两个电极阵列;以及
[0012]至少一个出口,所述至少一个出口位于与所述至少一个入口相同的壳体的一侧或
者位于壳体的其他侧,流经导流板和电极阵列的液体从所述至少一个出口离开所述壳体。
[0013]在一方面,所述壳体的顶侧是开放式的或者覆盖有网状结构。
[0014]在一方面,所述至少两个导流板中的至少一个导流板与所述壳体的一侧的内侧壁形成有间隙,所述所述至少两个导流板中的至少另一个导流板与所述壳体的另一侧的内侧壁形成有间隙。
[0015]在一方面,所述至少两个导流板交叉间隔排列以形成蛇形流道或者之字形通道,其中,所述至少两个导流板包括阴极导流板和阳极导流板,其中,所述阴极导流板在左侧或右侧开口,所述阳极导流板在与所述阴极导流板相对的右侧或左侧开口,使得液体流过阴极导流板和阳极导流板之间的通道。
[0016]在一方面,所述至少两个导流板上的至少两个电极阵列设置在两个导流板上的彼此相对的位置处,并且分布于所述至少两个导流板的相邻导流板上的电极阵列朝向彼此延伸以交叉但不接触的形式设置。
[0017]在一方面,所述至少两个导流板为至少五个导流板,其中,一个导流板沿着流体进入的方向设置在反应腔室内,以将反应腔室区分为两部分,至少两个导流板以垂直于流体进入的方向安装在壳体内的、被所述一个导流板分开的左侧空间内,另外的至少两个导流板以垂直于流体进入的方向安装在壳体内的、被所述一个导流板分开的右侧空间内。
[0018]在一方面,左侧空间内的导流板与间隔导流板之间或者与壳体的内部的左侧壁之间存在使得流体流过的通道,右侧空间内的导流板与间隔导流板之间或者与壳体的内部的右侧壁之间存在使得流体流过的通道。
[0019]在一方面,所述出口和所述入口位于所述壳体的同一侧。
[0020]在一方面,至少一个导流板以垂直于流体进入方向设置在反应腔室中,并且与反应腔室的两侧形成有开口,至少另一个导流板设置于所述至少一个导流板的后方,以沿着垂直于流体进入的方向设置在反应腔室内,所述至少另一个导流板在其中部形成有开口。
[0021]在一方面,所述至少两个导流板包括阴极导流板和阳极导流板,至少两个电极阵列包括阴极阵列和阳极阵列,其中,所述阴极导流板的至少一侧上安装有多个阴极阵列,所述阳极导流板的至少一侧上安装有多个阳极阵列。
[0022]在一方面,还包括导电件,所述导电件与所述至少两个电极阵列连接,以从电源为所述至少两个电极阵列供电。
[0023]在一方面,所述导电件包括与所述至少两个电极阵列连接的金属条,所述金属条与所述至少两个电极阵列连接。
[0024]在一方面,所述金属条包括与电极阵列连接的铜条和与铜条连接的铜排,所述铜条呈弯折装,以钩在壳体的边缘,从而连接到电极阵列并帮助电极阵列固定到导流板,所述铜排连接到铜条的位于壳体外部的另一端,以与电源耦接。
[0025]该电化学反应器提高了电极的排列密度,简化了反应器复杂度,减少了氢气氧气等副产物带来的安全隐患,并且简化了电极更换步骤。
附图说明
[0026]图1A和1B是根据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电化学反应器的立体图。
[0027]图2A和2B是根据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电化学反应器的顶部视图。
[0028]图3A和3B是根据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电化学反应器的顶部视图的放大示意图。
[0029]图4是根据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在不同的电极间隙距离下的 Ni

EDTA去除率。
[0030]图5是根据本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电化学反应器的立体图。
[0031]图6是根据本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电化学反应器的立体图。
[0032]其中,图中各附图主要标记如下:
[0033]1–
电化学反应器;101

壳体;102

入口;103

出口;104

阴极导流板;105

阳极导流板;106

阴极阵列;107

阳极阵列;108

铜条;109

铜排。
[0034]2–
电化学反应器;201

壳体;202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化学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至少一个入口,所述至少一个入口位于所述壳体的一端,由此将液体引入所述壳体;位于所述壳体内的至少两个导流板,所述至少两个导流板安装在壳体内并且呈交错布置以组成蜿蜒通道,在导流板上包括能够使得液体通过的间隙;至少两个电极阵列,所述至少两个电极阵列分别安装于所述至少两个导流板,使得所述液体流经导流板时通过所述至少两个电极阵列;以及至少一个出口,所述至少一个出口位于与所述至少一个入口相同的壳体的一侧或者位于壳体的其他侧,流经导流板和电极阵列的液体从所述至少一个出口离开所述壳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顶侧是开放式的或者覆盖有网状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导流板中的至少一个导流板与所述壳体的一侧的内侧壁形成有间隙,所述至少两个导流板中的至少另一个导流板与所述壳体的另一侧的内侧壁形成有间隙。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导流板交叉间隔排列以形成蛇形流道或者之字形通道,其中,所述至少两个导流板包括阴极导流板和阳极导流板,其中,所述阴极导流板在左侧或右侧开口,所述阳极导流板在与所述阴极导流板相对的右侧或左侧开口,使得液体流过阴极导流板和阳极导流板之间的通道。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导流板上的至少两个电极阵列设置在两个导流板上的彼此相对的位置处,并且分布于所述至少两个导流板的相邻导流板上的电极阵列朝向彼此延伸以交叉但不接触的形式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导流板为至少五个导流板,其中,一个导流板沿着流体进入的方向设置在反应腔室内,以将反应腔室区分为两部分,至少两个导流板以垂直于流体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连伯悦T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新宜中澳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