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洞室BIM模型动态管理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11848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9: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地下洞室BIM模型构建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地下洞室BIM模型动态管理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建模模块、转换模块、施工模型管理模块、模型信息管理模块、施工任务管理模块、形象进度模拟模块、数字化或智慧工程管理平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实时快速动态更新地下洞室BIM模型的技术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对地下洞室BIM模型进行实时快速动态更新,直观展示地下洞室的围岩类别及其分布与实际施工进度,省去模型的再处理工作,不需要人工手动进行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与模型的辨识度,可更好地指导现场进行进度管理与施工。更好地指导现场进行进度管理与施工。更好地指导现场进行进度管理与施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洞室BIM模型动态管理系统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地下洞室BIM模型构建
,具体涉及一种地下洞室BIM模型动态管理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BIM)是对建筑全生命周期信息的三维数字化表达,被誉为建筑领域的第二次技术革命。BIM中包含了建筑工程所有建筑构建的三维几何模型和功能特性等工程信息。构件既是建筑实体的基本组成单元,也是BIM中最基本元素。随着BIM在施工阶段应用越来越广泛,将BIM中各个构件与施工计划中相应任务建立关联,形成四维BIM模型,支持根据施工计划时间对施工过程进行三维动画模拟,成为BIM在施工中应用最基本工作。
[0003]随着BIM技术的快速发展,BIM技术在设计及施工方面的优越性也日渐凸显,如BIM模型的可视化、属性信息的集成化、数据信息的无障碍共享化等,可帮助各参建方更好更快地了解和掌握建设项目的施工情况。近年来,国内各大型水电站建设项目陆续开展数字水电站或智慧水电站建设,打造“数字孪生”工程。
[0004]然而,在地下洞室施工过程中,一方面由于地下洞室围岩类别的复杂性,无法根据前期地质勘探情况判断出地下洞室准确的围岩类别并一次性建立准确的地下洞室BIM模型;另一方面随着地下洞室的开挖掘进,需对不同施工状态的地下洞室BIM模型进行快速动态管理。以提高模型的辨识度,进而更好地指导施工。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目前,常规做法是:在地下洞室开挖过程中,根据实际地质揭露情况及编录成果与实际施工进度信息,采用建模软件,人工手动对地下洞室BIM模型进行修改更新,但这种方式工作量大、费时费力,模型的更新维护较为机械。
[0006]公告号为CN107665122B,公告日为2020.02.07日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土建BIM模型的自动更新方法,包括:创建原始BIM土建模型,进行构件编码;导入更新模型的CAD更新图纸,采用修订云线标注出待变更区域;识别并修订云线和待变更区域;提取待变更区域的图纸信息,转换成带有特定编码的三维实体构件;将三维实体构件的特定编码修改为与原始BIM土建模型中对应部分的构件的编码相同;通过替换相同编码的构件,替换原始BIM土建模型中的构件,完成原始BIM土建模型的自动更新;具有自动更新BIM模型的功能,无需对土建BIM模型的整体重新建模,能够显著节约人力成本,提高BIM模型的使用效率;
[0007]上述专利文献是基于revit软件进行BIM模型的局部的更新,因为涉及到图纸修改问题,这个专利的出发点是在建模方面进行BIM模型的局部快速更新,不需要整体重新在revit软件中重新建模,而且速度快,从建模角度出发,没有说管理的事,是纯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地下洞室BIM模型动态管理系统及方法,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人工手动对地下洞室BIM模型进行修改更新,工作量大、费时费力,模型的更新维护较为
机械,无法实时快速动态更新地下洞室BIM模型的问题。
[0009]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地下洞室BIM模型动态管理系统,该系统包括:
[0010]建模模块,用于建立地下洞室BIM模型;
[0011]转换模块,用于将建立的地下洞室BIM模型转换成统一数据格式的轻量化BIM模型;
[0012]施工模型管理模块,用于管理轻量化BIM模型的操作功能;
[0013]模型信息管理模块,用于管理轻量化BIM模型的相关属性信息;
[0014]施工任务管理模块,用于管理轻量化BIM模型的施工任务信息;
[0015]形象进度模拟模块,用于可视化展示地下洞室的围岩类别及其分布与实际施工进度;
[0016]数字化或智慧工程管理平台,用于整合共享及协调建模模块、转换模块、施工模型管理模块、模型信息管理模块、施工任务管理模块、形象进度模拟模块的信息。
[0017]优选的,所述建模模块采用BIM建模软件来建立地下洞室BIM模型;转换模块采用模型轻量化插件将建立的地下洞室BIM模型转换成统一数据格式的轻量化BIM模型。
[0018]一种地下洞室BIM模型动态管理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9]收集地下洞室BIM模型所需的建模资料;
[0020]将收集的建模资料输入BIM建模软件中,由BIM建模软件建立地下洞室BIM模型;
[0021]将建立的地下洞室BIM模型通过模型轻量化插件转换成统一数据格式的轻量化BIM模型的;
[0022]通过施工模型管理模块将轻量化BIM模型上传至数字化或智慧工程管理平台;
[0023]将轻量化BIM模型的围岩类别属性信息导入模型信息管理模块中;
[0024]将轻量化BIM模型的实际施工任务信息导入施工任务管理模块中;所述实际施工任务信息包括实际施工进度信息和实际施工状态;
[0025]根据导入的围岩类别属性信息和实际施工状态,在数字化或智慧工程管理平台中分别预设对应的显示颜色与透明度,由数字化或智慧工程管理平台调用施工模型管理模块中的轻量化BIM模型,并在形象进度模拟模块中可视化展示地下洞室的围岩类别及其分布与实际施工进度情况,使地下洞室BIM模型颜色与透明度随着围岩类别和实际施工状态的变化自动添加/修改与显示,实现对地下洞室BIM模型实时动态管理。
[0026]优选的,所述步骤5)根据地质勘探情况,向模型信息管理模块导入轻量化BIM模型的初判围岩类别属性信息,在地下洞室开挖过程中,根据实际地质揭露情况及编录成果,实时动态更新地下洞室轻量化BIM模型的围岩类别属性信息。
[0027]优选的,所述步骤6)在地下洞室开挖过程中,根据实际施工进度,实时动态更新地下洞室轻量化BIM模型的实际施工进度信息。
[0028]优选的,所述步骤6)实际施工进度信息包括实际开始施工时间和实际结束施工时间。
[0029]优选的,所述步骤7)实际施工状态包括已施工完成、正在施工和未施工。
[0030]优选的,所述已施工完成的判别标准为:必须同时具有实际开始施工时间和实际结束施工时间;正在施工的判别标准为:有实际开始施工时间且无实际结束施工时间;未施工的判别标准为:均无实际开始施工时间和实际结束施工时间。
[0031]优选的,所述模型信息管理模块和施工任务管理模块均具有一键快速导入功能。
[0032]优选的,所述步骤1)建模资料为地下洞室的相关信息,所述相关信息为几何信息与非几何信息。
[003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这种地下洞室BIM模型动态管理系统及方法,依托数字化或智慧工程管理平台,通过自动分析模型信息管理模块中的围岩类别属性信息及施工模型管理模块中的实际施工进度信息,同时,调用施工模型管理模块中的地下洞室轻量化BIM模型,在形象进度模拟模块中进行直观展示地下洞室的围岩类别及其分布与实际施工进度,对地下洞室BIM模型进行实时快速动态更新,实现地下洞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洞室BIM模型动态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建模模块,用于建立地下洞室BIM模型;转换模块,用于将建立的地下洞室BIM模型转换成统一数据格式的轻量化BIM模型;施工模型管理模块,用于管理轻量化BIM模型的操作功能;模型信息管理模块,用于管理轻量化BIM模型的相关属性信息;施工任务管理模块,用于管理轻量化BIM模型的施工任务信息;形象进度模拟模块,用于可视化展示地下洞室的围岩类别及其分布与实际施工进度;数字化或智慧工程管理平台,用于整合共享及协调建模模块、转换模块、施工模型管理模块、模型信息管理模块、施工任务管理模块、形象进度模拟模块的信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洞室BIM模型动态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建模模块采用BIM建模软件来建立地下洞室BIM模型;转换模块采用模型轻量化插件将建立的地下洞室BIM模型转换成统一数据格式的轻量化BIM模型。3.一种地下洞室BIM模型动态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收集地下洞室BIM模型所需的建模资料;将收集的建模资料输入BIM建模软件中,由BIM建模软件建立地下洞室BIM模型;将建立的地下洞室BIM模型通过模型轻量化插件转换成统一数据格式的轻量化BIM模型的;通过施工模型管理模块将轻量化BIM模型上传至数字化或智慧工程管理平台;将轻量化BIM模型的围岩类别属性信息导入模型信息管理模块中;将轻量化BIM模型的实际施工任务信息导入施工任务管理模块中;所述实际施工任务信息包括实际施工进度信息和实际施工状态;根据导入的围岩类别属性信息和实际施工状态,在数字化或智慧工程管理平台中分别预设对应的显示颜色与透明度,由数字化或智慧工程管理平台调用施工模型管理模块中的轻量化BIM模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斌雷迪王海胜李梦庞琦李尔康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