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护栏及作业机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11479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8: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折叠护栏及作业机械,包括:底座,设置有第一导向部和第二导向部,第二导向部包括延伸轨迹为弧形的弧形段;支腿,设置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连接于第一导向部,第二连接部连接于第二导向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的距离为L0,第二导向部的始端至第一导向部的始端之间的距离为L1,第二导向部的末端至第一导向部的始端之间的距离为L2,第一导向部的始端至末端之间的距离为L3;其中,L0=L1,L1≠L2,并且,L1-L3≤L2≤L1+L3。护栏在折叠状态和支起状态切换时,方便操作,作业效率较高,而且省时省力。而且省时省力。而且省时省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折叠护栏及作业机械
[0001]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0002]本技术要求于2021年6月17日提交的标题为“折叠护栏及作业机械”的中国专利申请第2021213483123号的优先权。上述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全部并入本技术。


[0003]本技术涉及安全护栏
,尤其涉及一种折叠护栏及作业机械。

技术介绍

[0004]为了保证安全作业,在高作业平台上通常需要设置有护栏,比如,在具有高作业平台的作业机械上设置护栏,已成为安全作业的基本要求。
[0005]为了方便作业机械的转场运输,设计人员通常将护栏设置设计为可折叠的结构。施工时,将护栏装置打开,使护栏起到安全防护的作用。施工完毕后,再将护栏折叠收起,以方便作业机械的转场运输。
[0006]现有技术中的一种折叠护栏,包括底座和支腿,底座上设置有一圆孔和圆弧孔,圆弧孔的圆心与圆孔的圆心相重合。支腿上设置有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第一螺栓插装在圆孔内,第二螺栓插装在圆弧孔内,折叠时第二螺栓沿着圆弧孔以圆孔为中心进行转动,进而可实现护栏的折叠。
[0007]在护栏打开时,需对护栏的支腿进行固定,避免出现护栏不稳的情况。现有技术中的护栏,通过旋紧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上的螺母,进而能够将支腿和底座的相对位置固定。将护栏进行折叠收起时,再旋松螺母,使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能够在圆孔和圆弧孔中滑动,进而使支腿能够相对底座转动。
[0008]然而,现有技术中的折叠护栏,在折叠状态和支起状态切换时,每次都需要操作旋紧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上的螺母,作业效率较低,而且耗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技术提供一种折叠护栏及作业机械,护栏在折叠状态和支起状态切换时,方便操作,作业效率较高,而且省时省力。
[0010]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折叠护栏,包括:
[0011]底座,设置有第一导向部和第二导向部,所述第二导向部包括延伸轨迹为弧形的弧形段,所述第一导向部位于所述弧形段的内侧;
[0012]支腿,设置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下方并且二者相对位置固定,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第一导向部,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第二导向部;
[0013]所述支腿能够在折叠状态和支起状态之间切换,在所述支起状态下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导向部和所述第二导向部的始端,在所述折叠状态下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导向部和所述第二导向部的末端;
[0014]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的距离为L0,所述第二导向部的始端至所述第一导向部的始端之间的距离为L1,所述第二导向部的末端至所述第一导向部的始端之间的距离为L2,所述第一导向部的始端至末端之间的距离为L3;其中,L0=L1,L1≠L2,并且,L1-L3≤L2≤L1+L3。
[0015]根据本技术提供的折叠护栏,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设置为导向结构,所述第一限位部的上端与第一导向部的始端连通,所述第二限位部的上端与所述第二导向部的始端连通。
[0016]根据本技术提供的折叠护栏,所述第一导向部和所述第二导向部为开设在所述底座上的导向孔,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为开设在所述底座上的限位孔。
[0017]根据本技术提供的折叠护栏,所述第一导向部的延伸轨迹为直线段,所述第二导向部的延伸轨迹为椭圆弧线段。
[0018]根据本技术提供的折叠护栏,还包括踢脚板,所述踢脚板竖直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踢脚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底座的延伸方向一致。
[0019]根据本技术提供的折叠护栏,所述第一导向部的延伸轨迹为直线段,所述第二导向部的起始段延伸轨迹为直线段,所述第二导向部的起始段与所述第一导向部相平行,所述弧形段与所述起始段相连。
[0020]根据本技术提供的折叠护栏,所述底座包括平台主梁和竖直设置在所述平台主梁上的耳板,所述第一导向部和所述第二导向部设置在所述耳板上。
[0021]根据本技术提供的折叠护栏,所述耳板至少为一对并且间隔设置,所述支腿至少为一个,并且每个所述支腿对应一对所述耳板,所述支腿设置在与之对应的一对所述耳板之间。
[0022]根据本技术提供的折叠护栏,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为插装在所述支腿上的螺栓,所述螺栓的尾端设有开口销。
[0023]本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一种作业机械,包括平台和如上任一项所述的折叠护栏,所述折叠护栏设置在所述平台上。
[0024]本技术提供的折叠护栏及作业机械,包括底座和支腿,其中,底座用于安装在作业平台上,底座上设置有第一导向部和第二导向部,第二导向部包括延伸轨迹为弧形的弧形段,第一导向部位于弧形段的内侧,即第一导向部位于弧形段的中心一侧。支腿设置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位于第二连接部的下方,第一连接部连接于第一导向部,第二连接部可位移地连接于第二导向部。第一导向部能够对第一连接部起到约束导向作用,使第一连接部沿第一导向部位移,同样,第二导向部能够对第二连接部起到约束导向的作用,使第二连接部沿第二导向部位移。
[0025]支腿能够在折叠状态和支起状态之间切换,在支起状态下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分别位于第一导向部和第二导向部的始端,在折叠状态下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分别位于第一导向部和第二导向部的末端;而且,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的距离为L0,第二导向部的始端至第一导向部的始端之间的距离为L1,第二导向部的末端至第一导向部的始端之间的距离为L2,第一导向部的始端至末端之间的距离为L3;其中,L0=L1,L1≠L2,并且,L1-L3≤L2≤L1+L3。
[0026]由于上述L1≠L2,当支腿由支起状态向折叠状态切换时,作业人员需要同时施加于
支腿两个作用力,其中,第一作用力使第一连接部沿着第一导向部位移,第二作用力使第二连接部沿着第二导向部位移。
[0027]需要说明的是,由于L1≠L2,第二连接部沿第二导向部位移时,会产生相对于第一导向部的始端的距离差,假如没有施加第一作用力,第一连接部不会沿着第一导向部位移,而且由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相对位置固定,因此,在没有第一作用力的作用下,第二连接部不能沿着第二导向部位移,实现了自锁的效果,使护栏保持在支起状态。
[0028]当需要折叠护栏时,需同时向支腿施加第一作用力和第二作用力,在第二作用力的作用下,第二连接部沿着第二导向部位移,同时,在第一作用力的作用下,第一连接部沿着第一导向部位移,即使L1≠L2,由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同时位移,能够实时调整以适应第二导向部和第一导向部各位置之间的距离变化,直至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分别位移至第一导向部和第二导向部的末端,并且,第一导向部和第二导向部的各位置关系满足条件:L1-L3≤L2≤L1+L3。
[0029]因此,本技术提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护栏,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设置有第一导向部和第二导向部,所述第二导向部包括延伸轨迹为弧形的弧形段,所述第一导向部位于所述弧形段的内侧;支腿,设置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下方并且二者相对位置固定,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第一导向部,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第二导向部;所述支腿能够在折叠状态和支起状态之间切换,在所述支起状态下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导向部和所述第二导向部的始端,在所述折叠状态下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导向部和所述第二导向部的末端;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的距离为L0,所述第二导向部的始端至所述第一导向部的始端之间的距离为L1,所述第二导向部的末端至所述第一导向部的始端之间的距离为L2,所述第一导向部的始端至末端之间的距离为L3;其中,L0=L1,L1≠L2,并且,L1-L3≤L2≤L1+L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护栏,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设置为导向结构,所述第一限位部的上端与第一导向部的始端连通,所述第二限位部的上端与所述第二导向部的始端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部和所述第二导向部为开设在所述底座上的导向孔,所述第一限位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新良张灿王道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三一塔式起重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