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11418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8:58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显示面板位于最外侧围堰远离显示区的一侧,第一引线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设平坦化层组,将第二引线设于平坦化层组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可以将第二引线设置于最外侧围堰远离显示区的一侧,从而满足OLED产品的边框极致窄化的需求。平坦化层组使得第一走线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平坦,可以将第二引线均匀地布置在一个平坦面上,在将第二引线设置于最外侧围堰远离显示区的一侧时,能够消除因最外侧围堰远离显示区的一侧不平坦导致第二引线分布不均,第二引线之间可能相互接触所引起短路的风险。引线之间可能相互接触所引起短路的风险。引线之间可能相互接触所引起短路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0001]本公开涉及显示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包括该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产品的不断升级换代,客户对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isplay,OLED)产品的边框提出了极致窄化的需求,边框窄化也对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0003]目前,将触控引线放置于显示区与最内侧围堰之间,然而当边框缩窄后,显示区与最内侧围堰之间的距离也随之减小,无法将所有触控引线全部放置于显示区与最内侧围堰之间,现有最内侧围堰与显示区之间布线的方式无法满足要求。
[0004]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
技术介绍
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公开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最内侧围堰与显示区之间布线的方式无法满足边框极致窄化要求的问题,提供一种利用最外侧围堰远离显示区的一侧布线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0006]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和与显示区连接的非显示区,在非显示区设有依次远离显示区的多个围堰,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第一引线、平坦化层组和第二引线;第一引线设于衬底基板的一侧,且延伸至最外侧围堰远离显示区的一侧;平坦化层组设于第一引线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且位于最外侧围堰远离显示区的一侧;第二引线,设于平坦化层组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至少部分第二引线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第一引线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重叠,且位于平坦化层组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内。
[0007]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平坦化层组与最外侧围堰之间设置有间隙。
[0008]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间隙的宽度大于等于20微米。
[0009]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引线包括垂直于围堰的延伸方向延伸的第一部分和平行于围堰的延伸方向延伸的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围堰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叠,第二部分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平坦化层组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内。
[0010]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部分的远离显示区的最外侧边缘与平坦化层组的远离显示区的最外侧边缘之间的距离为10

20um。
[0011]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显示区显示面板包括多个薄膜晶体管和第四平坦化层,多个薄膜晶体管阵列排布于衬底基板的一侧,薄膜晶体管包括第一源极,第四平坦化层设于第一源极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
[0012]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平坦化层组包括第一平坦化层,第一平坦化层与第四平坦化层同层同材料设置。
[0013]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显示区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源极和第五平坦化层,第二源极设于第四平坦化层的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第五平坦化层设于第二源极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
[0014]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平坦化层组还包括第二平坦化层,第二平坦化层设于第一平坦化层的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第二平坦化层与第五平坦化层同层同材料设置。
[0015]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显示区显示面板还包括像素界定层,像素界定层设于第五平坦化层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
[0016]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平坦化层组还包括第三平坦化层,第三平坦化层设于第二平坦化层或第一平坦化层的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第三平坦化层与像素界定层同层同材料设置。
[0017]显示面板还包括发光器件、封装层和触控层;封装层覆盖围堰;触控层设置在封装层上,触控层包括触控电极与触控电极连接的触控引线。
[0018]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引线包括栅极驱动线、数据线中的一种或两种。
[0019]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引线包括多个触控引线、多个屏蔽线、多个接地线中的至少一种。
[0020]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所述的显示面板。
[0021]本公开的显示面板,位于最外侧围堰远离显示区的一侧,第一引线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设平坦化层组,将第二引线设于平坦化层组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可以将第二引线设置于最外侧围堰远离显示区的一侧,从而满足OLED产品的边框极致窄化的需求。平坦化层组使得第一走线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平坦,可以将第二引线均匀地布置在一个平坦面上,在将第二引线设置于最外侧围堰远离显示区的一侧时,能够消除因最外侧围堰远离显示区的一侧不平坦导致第二引线分布不均,第二引线之间可能相互接触所引起短路的风险。
[0022]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0023]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4]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涉及的一种显示面板显示区外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涉及的第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涉及的第二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7]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涉及的第三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8]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涉及的第四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9]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涉及的显示面板的平面局部结构示意图。
[0030]图中:1

显示区,10

衬底基板,111

有源层,112

栅绝缘层,113

栅极,114

介电层,1141

层间绝缘层,1142

层间介质层,115

第一源极,116

漏极,117

第二源极,12

发光层,121

第一电极,122

发光元件,123

第二电极,13

第四平坦化层,14

第五平坦化层,15

像素界定层,16

封装层,17

缓冲层,18

触感控制层,181

第一触感控制层,182

第二触感控制层,183

第一绝缘层,184

第二绝缘层,19

保护层,2

非显示区,20

围堰,201

第一围堰,202

第二围堰,2001

第一填充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和与所述显示区连接的非显示区,在所述非显示区设有依次远离所述显示区的多个围堰,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第一引线,设于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且延伸至最外侧所述围堰远离所述显示区的一侧;平坦化层组,设于所述第一引线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且位于最外侧所述围堰远离所述显示区的一侧;第二引线,设于所述平坦化层组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引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引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重叠,且位于所述平坦化层组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坦化层组与最外侧所述围堰之间设置有间隙。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的宽度大于等于20微米。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引线包括垂直于所述围堰的延伸方向延伸的第一部分和平行于所述围堰的延伸方向延伸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围堰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叠,所述第二部分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平坦化层组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的远离所述显示区的最外侧边缘与所述平坦化层组的远离所述显示区的最外侧边缘之间的距离为10

20u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显示区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个薄膜晶体管,阵列排布于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所述薄膜晶体管包括第一源极;第四平坦化层,设于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二瑾颜俊蒋志亮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