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两轮车辆的框架组件
[0001]本主题大体上涉及一种两轮车辆。更具体但非排他性地,本主题涉及所述两轮车辆的一种框架组件。
技术介绍
[0002]通常,框架(也称为底盘)是车辆的主要支撑结构,其附接有车辆的所有其他零件,例如车轮、电动机、一个或多个动力单元以及其他相关部件。框架用作能够承受附接到其的部件或零件的负载和惯性的骨架。随着技术的发展,新的特征被引入,这进而导致容纳在车辆中的零件的数量增加。例如,随着电动车辆和混合动力车辆的引入,针对能够作为用于车辆牵引的动力源的电池的包装需求是一项重大挑战,特别是在空间有限的两轮车辆中。另外,对于牵引而言,其他相关部件(例如电机、控制器等)需要另外的安装零件。将上述部件与另外的新的零件包装在一起使车辆布局笨重且复杂,影响了维修的接近便利性和组装便利性。
附图说明
[0003]参考两轮车辆的实施例和附图来描述细节。在整个附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代相似的特征和部件。
[0004]图1示例性地示出了两轮电动车辆。
[0005]图2(a)示例性地示出了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两轮车辆(100)的框架组件(101),包括:前部部分(102(a))和后部部分(102(b)),其中所述前部部分(102(a))和所述后部部分(102(b))可拆卸地附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组件(101),其中所述前部部分(102(a))的后端包括至少一个后附接装置(148),并且所述后部部分(102(b))的前端包括至少一个前附接装置(148(a)),至少一个所述后附接装置(148)和所述前附接装置(148(a))可拆卸地附接以形成所述框架组件(101),其中所述可拆卸区域大致在骑乘者座椅组件(111)的下方并且在所述车辆(100)的动力传动单元(108、110)的后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组件(101),其中所述后部部分(102(b))支撑所述两轮车辆(100)的座椅组件(111)、实用单元(未示出)、后座中的一个或多个。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组件(101),其中所述前部部分(102(a))包括前上结构(119)和前下结构(120),所述前上结构(119)被配置为容纳一个或多个电动力存储单元(108),并且其中所述前下结构(120)被配置为容纳电牵引单元(110)。5.一种包括前部部分(102(a))和后部部分(102(b))的框架组件(101),所述前部部分(102(a))包括上部部分和下部部分,所述上部部分包括:头管(122);从所述头管(122)倾斜地向下延伸的前支撑构件(123);从所述前支撑构件(123)的底部向后延伸的水平结构(124);顶部结构(129),所述顶部结构(129)包括从所述头管(122)倾斜地向后延伸的第一顶部构件(130)和第二顶部构件(131);从而形成笼形结构以固定动力存储单元;并且所述下部部分包括:成对的弧形构件(136),所述弧形构件(136)首先从所述水平结构(124)向下延伸,然后平行于地面向后延伸。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框架组件(101),其中所述前上结构(119)可拆卸地附接到所述前下结构(120)。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框架组件(101),其中具有所述水平结构(124)的所述前上结构(119)包括连接以形成从一端开口的支撑结构的第一横向构件(125)、第二纵向构件(126)和第三纵向构件(127)。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框架组件(101),其中所述第一横向构件(125)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并且所述第二纵向构件(126)和所述第三纵向构件(127)从所述第一横向构件(125)的两端沿车辆长度方向向后延伸。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框架组件(101),其中所述第二纵向构件(126)和所述第三纵向构件(127)通过至少一个底部支撑桥(128)连接。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框架组件(101),其中具有所述水平结构(124)的所述前上结构(119)被配置为支撑固定在所述框架内的电动力单元(108)。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框架组件(101),其中所述第一顶部构件(130)和所述第二顶部构件(131)向后延伸以在所述第一顶部构件(130)和所述第二顶部构件(131)之间形成大致V形并且逐渐增大的空间,并且然后彼此平行地首先向后延伸并且然后向下延伸。
12.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框架组件(101),其中所述顶部结构(129)、所述头管(122)、所述前支撑构件(123)和所述水平结构(124)限定用于所述电动力单元(108)的壳体。13.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框架组件(101),其中所述第一顶部结构(129)通过第一侧阻挡构件(132)连接到所述水平结构(124)的所述第二纵向构件(126)。14.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框架组件(101),其中所述第二顶部构件(131)通过第二侧阻挡构件(133)连接到所述水平结构(124)的所述第三纵向构件(127)。15.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框架组件(101),其中形成为大致C形的顶部阻挡结构(134)在至少一个位置处连接所述第一顶部构件(130)和所述第二顶部构件(131)。1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框架组件(101),其中所述第一侧阻挡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M,
申请(专利权)人:TVS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