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楼层地面保温隔声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11310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8: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楼层地面保温隔声结构,包括楼板基层,楼板基层的上方依次设置有基层界面剂涂层、硬泡聚氨酯层、混凝土保护层及饰面层;硬泡聚氨酯层的上表面、混凝土保护层的端部和建筑楼的交界处设置有竖向隔离带,混凝土保护层的中间层设有钢筋网,硬泡聚氨酯层的中间设有木龙骨框架网,木龙骨框架网包括互相交联固定的木板,木板和楼板基层之间垫有橡胶隔音垫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木龙骨框架网能为提供硬泡聚氨酯层加强支撑,且避免龙骨和楼板基层直接接触,减小声波的传递。硬泡聚氨酯层,能够提高保温与隔声效果。竖向隔离带的设置能够有效起到隔断声桥的作用,减弱声波的传递,增强隔声效果。本结构施工简单易行,可满足多元化的装修需求。元化的装修需求。元化的装修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楼层地面保温隔声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建筑建材
,具体涉及一种楼层地面保温隔声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加速,城市居住人口激增,导致了城市生活空间的扩张及高层住宅的流行,邻里之间的生活噪音会大大影响住户的生活质量。为满足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响应“绿色建筑”的理念,各省市相继制定相关标准及规范,对建筑楼地面隔声性能提出较高的要求,然而目前较多数建筑设计中楼板本身的隔声效果无法满足要求。因此,提高居民住宅的建筑隔音性能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0003]同时,在没有建筑楼地面保温措施的情况下,空调地暖等制冷供暖设备产生的能量会通过楼板向分户及外界流失,加大居民的电力费用支出,也会造成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楼层地面保温隔声结构,兼顾保温与隔声。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楼层地面保温隔声结构,包括楼板基层,所述楼板基层的上方依次设置有基层界面剂涂层、硬泡聚氨酯层、混凝土保护层及饰面层;所述硬泡聚氨酯层的上表面、所述混凝土保护层的端部和建筑楼的交界处设置有竖向隔离带,所述混凝土保护层的中间层设有钢筋网,所述硬泡聚氨酯层的中间设有木龙骨框架网,所述木龙骨框架网包括互相交联固定的木板,所述木板和所述楼板基层之间垫有橡胶隔音垫片。
[000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木龙骨框架网包括通过螺钉固定在一起横板和纵板。
[000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混凝土保护层的顶面设有多个凹槽。
[000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基层界面剂涂层为化学高分子聚合物涂层,滚涂或涂刷在所述楼板基层的上表面。
[00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硬泡聚氨酯层的厚度为10

20mm。
[0011]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竖向隔离带的材质为交联聚乙烯,以自粘或建筑胶粘贴的方式设置。
[001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竖向隔离带的高度为所述混凝土保护层和所述饰面层的高度之和。
[0013]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钢筋网为采用焊接方式连接的双向钢丝网。
[0014]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混凝土保护层为细石混凝土,浇筑于所述硬泡聚氨酯层上。
[0015]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不小于40mm。
[0016]本技术的楼层地面保温隔声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结构能够综合隔声设
计规范与热工设计规范,同时满足建筑楼地面的保温与隔声的性能要求。木龙骨框架网能为提供硬泡聚氨酯层加强支撑,且避免龙骨和楼板基层直接接触,减小声波的传递。硬泡聚氨酯层有更好的连续性,能够提高保温与隔声效果。竖向隔离带的设置能够有效起到隔断声桥的作用,减弱声波的传递,增强隔声效果。本结构施工简单易行,可满足多元化的装修需求。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楼层地面保温隔声结构;
[0018]图2为木龙骨框架网的仰视图。
[0019]其中,1、楼板基层;2、基层界面剂涂层;3、硬泡聚氨酯层;4、橡胶隔音垫片;5、纵板;6、竖向隔离带;7、钢筋网;8、混凝土保护层;9、饰面层;10、横板;11、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1]参见图1,一种楼层地面保温隔声结构,包括楼板基层1,楼板基层1的上方依次设置有基层界面剂涂层2、硬泡聚氨酯层3、混凝土保护层8及饰面层9。硬泡聚氨酯层3的上表面、混凝土保护层8的端部和建筑楼的交界处设置有竖向隔离带6,混凝土保护层8的中间层设有钢筋网7。硬泡聚氨酯层3的中间设有木龙骨框架网,木龙骨框架网包括互相交联固定的木板,能为提供硬泡聚氨酯层3加强支撑。木板和楼板基层1之间垫有橡胶隔音垫片4,避免龙骨和楼板基层1直接接触,减小声波的传递。具体的,结合图2,木龙骨框架网的一种形式为包括通过螺钉固定在一起横板10和纵板5。
[0022]进一步的,混凝土保护层8的顶面设有多个凹槽11,以增加和饰面层9的粘结面积,增加粘结作用。
[0023]基层界面剂涂层2为化学高分子聚合物涂层,滚涂或涂刷在楼板基层1的上表面,以防止灰尘浮渣、收缩开裂等不良影响,能够有效提高楼板基层1的强度并对楼板基层1进行有效的封闭。
[0024]硬泡聚氨酯层3的厚度为10

20mm,以同时满足保温与隔声的性能要求。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硬泡聚氨酯层3以现场喷涂发泡工艺进行设置在基层界面剂涂层2上,以保证其材料的连续性,提高保温与隔声效果。
[0025]竖向隔离带6采用交联聚乙烯制成,以自粘或建筑胶粘贴的方式设置,其主要作用是减弱声波的传递,从而保证更好的隔声效果。进一步的,竖向隔离带6的高度为混凝土保护层8与饰面层9的高度之和。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竖向隔离带6在安装混凝土保护层8之前预留,预留位置在横向楼板基层1与建筑楼的竖向结构的交接处,以确保楼板基层1与竖向结构之间的柔性连接。竖向结构包括墙、柱、设备支座等。
[0026]钢筋网7为采用焊接方式连接的双向钢丝网。本实施例中,优选的,钢筋网7在铺设时下方设置垫块或成品支架,以确保钢筋网7位于混凝土保护层8的中间层。
[0027]混凝土保护层8为细石混凝土,浇筑于硬泡聚氨酯层3上。本实施例中,混凝土保护层8选择细石混凝土,浇筑于硬泡聚氨酯层3上,浇筑时小心振捣以避免破坏硬泡聚氨酯层3。进一步的,混凝土保护层8的厚度不小于40mm。
[0028]饰面层9根据后期装修需要进行设置。
[0029]以上,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基础上所作的同等替换或改变,均在本技术保护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楼层地面保温隔声结构,包括楼板基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楼板基层的上方依次设置有基层界面剂涂层、硬泡聚氨酯层、混凝土保护层及饰面层;所述硬泡聚氨酯层的上表面、所述混凝土保护层的端部和建筑楼的交界处设置有竖向隔离带,所述混凝土保护层的中间层设有钢筋网,所述硬泡聚氨酯层的中间设有木龙骨框架网,所述木龙骨框架网包括互相交联固定的木板,所述木板和所述楼板基层之间垫有橡胶隔音垫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层地面保温隔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木龙骨框架网包括通过螺钉固定在一起横板和纵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层地面保温隔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保护层的顶面设有多个凹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层地面保温隔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界面剂涂层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新华俞云龙李玉春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越大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