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煌艺专利>正文

一种新生儿鸟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11225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8: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生儿鸟巢,包括底座和塑形部件,塑形部件连接底座,底座开设有容纳凹腔,容纳凹腔装有可拆卸的填充件,填充件为缓冲块或水囊,塑形部件环绕于容纳凹腔外;塑形部件包括塑形圈及填充于塑形圈内部的颗粒物,底座对应于塑形圈的位置形成供新生儿置入的环形区域,环形区域中设置有垫设在新生儿的颈部的颈托,底座上连接有两约束带,两约束带分设于塑形圈的两侧,两约束带相配合形成包覆新生儿的约束部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再受限于医护人员的制作技术,省时省力;将水囊插设于容纳凹腔中以充当水床,水囊产生的水振动对预防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的呼吸暂停有较大的效果;将缓冲块插设于容纳凹腔中,以适应于普通疾病的新生儿。疾病的新生儿。疾病的新生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生儿鸟巢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新生儿鸟巢。

技术介绍

[0002]鸟巢式护理是欧洲国家最早采用的新生儿护理的一种方法,传统的鸟巢式护理方法是:在暖箱或辐射床上将被毯或床单卷成条状,在围成一个类似常规鸟巢形状的鸟巢;新生儿卧于鸟巢中,其躯干和四肢均有依附和支撑,这样的卧位与新生儿在子宫内的姿势相似,既便于保暖,又使新生儿重新体验到近似妈妈子宫内安全舒适的感觉使母体环境得以延续,有利于生长发育。但是,现有医疗机构中,鸟巢式护理几乎都是医护人员采用被毯或床单手工折成,折成的鸟巢容易受到医护人员的技术影响而使较为不规范,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而且,水床借助水的流动以模拟羊水环境,可以间接刺激新生儿的肌肉发育和预防早产儿的呼吸暂停等多种用途,但现有的鸟巢功能单一,并未与水床结合使用或仅能用于水床使用。
[0003]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的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生儿鸟巢,其能够直接投入使用,不受医护人员的制作技术影响,省去医护人员手工制作的时间,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并且,医护人员可以选择填充件,以适应新生儿的需求。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
[0006]一种新生儿鸟巢,包括底座和塑形部件,所述塑形部件连接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底座开设有容纳凹腔,所述容纳凹腔装设有可拆卸的填充件,所述填充件为缓冲块或水囊,所述塑形部件环绕于所述容纳凹腔外;所述塑形部件包括塑形圈及填充于所述塑形圈内部的颗粒物,所述底座对应于所述塑形圈的位置形成有供新生儿置入的环形区域,所述环形区域中设置有用于垫设在新生儿的颈部的颈托,所述底座上连接有两约束带,两所述约束带分设于所述塑形圈的两侧,且两所述约束带相互配合以形成包覆新生儿的约束部件。
[0007]所述底座包括座体和套设于所述座体上的外套,所述座体为海绵块,所述塑形部件和两所述约束带均连接于所述外套上。
[0008]所述容纳凹腔与所述填充件相适配,在所述填充件插设于所述容纳凹腔中时所述座体和所述填充件的上侧面相互齐平。
[0009]所述容纳凹腔呈方形状,或者所述容纳凹腔的形状与所述塑形圈的外轮廓的形状相吻合。
[0010]所述颈托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塑形圈的内侧壁,所述颈托的第二端粘接于所述塑形圈上,且所述颈托沿所述塑形圈的短轴方向布置。
[0011]所述塑形圈的外侧连接有粘接片一,所述粘接片一沿所述塑形圈的周向布置,所述颈托的第二端连接有粘接片二,所述粘接片一和所述粘接片二粘接配合。
[0012]所述塑形圈和所述外套上分别开设有开口,所述塑形圈对应于其上所述开口的位置及所述外套对应于其上所述开口的位置分别设置有拉链。
[0013]两所述约束带分别设置有相互粘接配合的粘接片三和粘接片四。
[0014]所述底座和所述塑形部件均置入棉套内。
[0015]所述外套为防水面料制成的套状物,所述塑形圈为防水面料制成的圈形物。
[0016]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7]1、医护人员将新生儿置于底座上,并位于塑形圈中,然后推动塑形圈以使其内部的颗粒物发生变化,调整塑形圈的形状,以适应新生儿的肢体轮廓,使得新生儿获得更好的包覆感和边界感,增加安全感,本技术可成批制作成成品,不再受限于医护人员的制作技术,同时省去医护人员手工制作鸟巢的时间,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0018]2、颈托的设置,医护人员可以根据新生儿个体的差异,调整颈托相对于塑形圈的位置,令新生儿头部略微后仰以开放气道,做到适应于每个新生儿,通用性强。
[0019]3、在新生儿卧躺在底座上,并位于塑形圈中时,两约束带相互粘接,以使约束部件环绕于新生儿的身体,对新生儿进行约束。
[0020]4、容纳凹腔的设置,在需要水囊时将水囊插设于容纳凹腔中以充当水床,在新生儿卧躺于底座对应于塑形圈时,水囊产生的水振动对预防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的呼吸暂停有比较大的效果;在不需要水囊时将缓冲块插设于容纳凹腔中,以适应于普通疾病的新生儿。
[0021]5、清洗消毒时,将棉套拆卸下来清洗棉套,塑形圈和外套擦拭即可,清洗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
[0024]1‑
外套;
ꢀꢀꢀꢀꢀꢀꢀꢀꢀ2‑
填充件;
[0025]3‑
塑形圈;
ꢀꢀꢀꢀꢀꢀꢀ4‑
颈托;
[0026]5‑
约束带;
ꢀꢀꢀꢀꢀꢀꢀ
61

粘接片三;
[0027]62

粘接片四。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
[0029]一种新生儿鸟巢,如图1所示,包括底座和塑形部件,塑形部件连接于底座上,底座上开设有容纳凹腔,容纳凹腔内装设有可拆卸的填充件2,此填充件2为缓冲块或水囊,且容纳凹腔位于塑形部件的环绕范围内;塑形部件包括塑形圈3和颗粒物,塑形圈3为环形椭圆结构,颗粒物填充于塑形圈3的内部,颗粒物包括多数常规的塑胶颗粒或泡沫颗粒等颗粒,底座对应于塑形圈3的环绕范围中设置有颈托4,颈托4用于垫设在新生儿的颈部位置,以使新生儿卧躺时头部略微后仰以开放气道;底座上设置有两约束带5,两约束带5分设于塑形圈3的两侧,且两约束带5相互配合以形成约束新生儿身体的约束部件。
[0030]为方便描述以鸟巢正常使用状态为本技术的参考方向,且以塑形圈3环绕的一侧为内,相背离的一侧为外。
[0031]具体来讲,底座包括座体和外套1,外套1套设于座体上,以使座体密封于外套1中,座体为采用常规海绵块裁剪形成的座体,此座体可为方形座体、椭圆座体或圆形座体等,本实施例以座体为方形座体为例,外套1为采用防水面料制成的套子,以避免液体渗透到座体内而使其不易清洗,最好地,外套上可开设有开口,外套对应于开口的位置设置有拉链,以在长期使用后可以对外套进行清洗、消毒。塑形圈3固定缝制于外套1的上侧面,以使塑形圈3间接连接于座体的上侧面;两约束带5均缝制于外套1,以使两约束带5分别间接连接于座体的相应位置。
[0032]进一步说,塑形圈3的外侧开设有开口,塑形圈3对应于此开口的位置设置有拉链,此拉链用于打开或闭合开口,即使塑形圈3的内部露出或密封塑形圈3的内部。这样,在长期使用后,可以将塑形圈3内的颗粒物倒出,再对塑形圈3连同底座一起进行清洗和消毒,并且,还可以随时填充或减少颗粒,以适用于新生儿。在本实施例中,塑形圈3为采用防水面料制成的圈状物,在每次或多次使用后方便擦拭,防止擦拭时液体渗透至塑形圈3的内部而污染颗粒物。
[0033]进一步说,容纳凹腔的形状与塑形圈3的内轮廓的形状相适配,此外,容纳凹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生儿鸟巢,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和塑形部件,所述塑形部件连接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底座开设有容纳凹腔,所述容纳凹腔装设有可拆卸的填充件,所述填充件为缓冲块或水囊,所述塑形部件环绕于所述容纳凹腔外;所述塑形部件包括塑形圈及填充于所述塑形圈内部的颗粒物,所述底座对应于所述塑形圈的位置形成有供新生儿置入的环形区域,所述环形区域中设置有用于垫设在新生儿的颈部的颈托,所述底座上连接有两约束带,两所述约束带分设于所述塑形圈的两侧,且两所述约束带相互配合以形成包覆新生儿的约束部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生儿鸟巢,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座体和套设于所述座体上的外套,所述座体为海绵块,所述塑形部件和两所述约束带均连接于所述外套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生儿鸟巢,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凹腔与所述填充件相适配,在所述填充件插设于所述容纳凹腔中时所述座体和所述填充件的上侧面相互齐平。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种新生儿鸟巢,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凹腔呈方形状,或者所述容纳凹腔的形状与所述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煌艺郭春玲
申请(专利权)人:吴煌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