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负压救护车车内负压自动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11172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8: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负压救护车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负压救护车车内负压自动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本体,所述控制器本体的前端安装有显示面板,且控制器本体的后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后盖,所述后盖的侧壁一端安装有低压端压力探头,且后盖的侧壁另一端连接有高压端压力探头,所述后盖靠近控制器本体的一侧固定有卡板,所述控制器本体的侧壁开设有与卡板相匹配的卡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卡板、卡槽、压限位块和第二弹簧等结构的配合,可使卡板卡紧在卡槽内,进而可将后盖牢牢的稳定在控制器本体上,即使螺栓松动后盖也不易脱离,大大提高了结构的稳定性,且不影响后盖的正常拆卸,使用效果较好。较好。较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负压救护车车内负压自动控制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负压救护车
,具体涉及一种负压救护车车内负压自动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负压救护车最大的特点是负压,所谓负压,就是利用技术手段,使车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所以空气在自由流动时只能由车外流向车内,而且负压还能将车内的空气进行无害化处理后排出,避免更多的人感染,在救治和转运传染病等特殊疾病时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医务人员交叉感染的机率,有些车型的负压系统包括负压控制、消毒、过滤、净化等多种功能,而负压控制器是负压救护车负压系统中的核心部件,可以监测、控制舱室与外界大气之间的相对压差,保障负压值稳定,且通常采用压差无级调节。
[0003]但是目前市场上的负压自动控制装置在实际使用时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为了便于拆卸维修,本体外壳与后盖之间通常通过螺丝连接,但在救护车内容易随着车体震动而产生松动,从而导致间隙不断增大,极易发生脱离,安全性较差,且意外碰撞容易造成装置变形损坏,影响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负压救护车车内负压自动控制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后盖容易松动脱离,且易碰撞损坏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负压救护车车内负压自动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本体,所述控制器本体的前端安装有显示面板,且控制器本体的后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后盖,所述后盖的侧壁一端安装有低压端压力探头,且后盖的侧壁另一端连接有高压端压力探头,所述后盖靠近控制器本体的一侧固定有卡板,所述控制器本体的侧壁开设有与卡板相匹配的卡槽,所述卡槽的内壁两侧均开设有腔槽,所述腔槽的内部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固定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远离第二弹簧的一端延伸至卡槽的内部,所述卡板的两侧均开设有与限位块相匹配的限位槽。
[0006]优选的,所述控制器本体的两侧均安装有伸缩筒,所述伸缩筒的外壁连接有第一弹簧,且伸缩筒远离控制器本体的一端安装有护板。
[0007]优选的,所述控制器本体的底部安装有底座,所述底座的底部设置有防滑凸纹。
[0008]优选的,所述后盖与控制器本体之间连接有密封垫,所述密封垫的外壁开设有防滑槽。
[0009]优选的,所述控制器本体的顶部安装有把手,且把手的外壁设置有凸起。
[0010]优选的,所述限位槽的内壁圆滑,所述限位块远离第二弹簧的一端呈半圆柱形结构。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本技术通过卡板、卡槽、压限位块和第二弹簧等结构的配合,可使卡板卡
紧在卡槽内,进而可将后盖牢牢的稳定在控制器本体上,即使螺栓松动后盖也不易脱离,大大提高了结构的稳定性,且不影响后盖的正常拆卸,使用效果较好。
[0013](2)本技术通过护板可对控制器本体进行包裹保护,同时通过伸缩筒和第一弹簧的配合,可进一步的减小冲击力度,进而有效的防止了控制器本体发生变形损坏,大大提高了装置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
[0016]图3为图2中A部的放大图;
[0017]图中:1、底座;2、显示面板;3、控制器本体;4、把手;5、伸缩筒;6、第一弹簧;7、护板;8、低压端压力探头;9、高压端压力探头;10、后盖;11、第二弹簧;12、卡板;13、卡槽;14、密封垫;15、限位槽;16、限位块;17、腔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请参阅图1

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负压救护车车内负压自动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本体3,控制器本体3的前端安装有显示面板2,且控制器本体3的后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后盖10,后盖10的侧壁一端安装有低压端压力探头8,且后盖10的侧壁另一端连接有高压端压力探头9,后盖10靠近控制器本体3的一侧固定有卡板12,控制器本体3的侧壁开设有与卡板12相匹配的卡槽13,卡槽13的内壁两侧均开设有腔槽17,腔槽17的内部连接有第二弹簧11,第二弹簧11的一端固定有限位块16,限位块16远离第二弹簧11的一端延伸至卡槽13的内部,卡板12的两侧均开设有与限位块16相匹配的限位槽15,在后盖10通过螺栓固定前,可先将卡板12插入卡槽13内,而后卡板挤压限位块16,使限位块16挤压第二弹簧11并进入腔槽17内,之后卡板12与卡槽13相互卡合,此时在第二弹簧11的弹性作用下可使限位块16弹入限位槽15内,从而可对卡板12进行加固,进而可将后盖10牢牢的稳定在控制器本体3上,即使螺栓松动后盖10也不易脱离,大大提高了结构的稳定性,且不影响后盖10的正常拆卸,使用效果较好。
[0020]进一步的,控制器本体3的两侧均安装有伸缩筒5,伸缩筒5的外壁连接有第一弹簧6,且伸缩筒5远离控制器本体3的一端安装有护板7,通过护板7可对控制器本体3进行包裹保护,同时在发生碰撞时,通过伸缩筒5和第一弹簧6的配合,可进一步的减小冲击力度,进而有效的防止了控制器本体3发生变形损坏,大大提高了装置的安全性。
[0021]进一步的,控制器本体3的底部安装有底座1,底座1具有防滑的作用,底座1的底部设置有防滑凸纹。
[0022]具体地,后盖10与控制器本体3之间连接有密封垫14,密封垫14具有密封防水的作用,密封垫14的外壁开设有防滑槽。
[0023]具体地,控制器本体3的顶部安装有把手4,通过把手4便于移动装置,且把手4的外壁设置有凸起。
[0024]具体地,限位槽15的内壁圆滑,限位块16远离第二弹簧11的一端呈半圆柱形结构。
[0025]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该技术在使用时,可通过护板7对控制器本体3进行包裹保护,且在发生碰撞时,通过伸缩筒5和第一弹簧6的配合,可进一步的减小冲击力度,进而有效的防止了控制器本体3发生变形损坏,大大提高了装置的安全性,此外,通过将卡板12插入卡槽13内,而后卡板挤压限位块16,使限位块16挤压第二弹簧11并进入腔槽17内,之后卡板12与卡槽13相互卡合,此时在第二弹簧11的弹性作用下可使限位块16弹入限位槽15内,从而可对卡板12进行加固,进而可将后盖10牢牢的稳定在控制器本体3上,即使螺栓松动后盖10也不易脱离,大大提高了结构的稳定性。
[0026]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负压救护车车内负压自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本体(3),所述控制器本体(3)的前端安装有显示面板(2),且控制器本体(3)的后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后盖(10),所述后盖(10)的侧壁一端安装有低压端压力探头(8),且后盖(10)的侧壁另一端连接有高压端压力探头(9),所述后盖(10)靠近控制器本体(3)的一侧固定有卡板(12),所述控制器本体(3)的侧壁开设有与卡板(12)相匹配的卡槽(13),所述卡槽(13)的内壁两侧均开设有腔槽(17),所述腔槽(17)的内部连接有第二弹簧(11),所述第二弹簧(11)的一端固定有限位块(16),所述限位块(16)远离第二弹簧(11)的一端延伸至卡槽(13)的内部,所述卡板(12)的两侧均开设有与限位块(16)相匹配的限位槽(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负压救护车车内负压自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国文王嘉欣解鹏远王凤艳
申请(专利权)人:辽源市汽车改装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