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像镜头、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11086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8:53
一种成像镜头、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成像镜头自物侧至像侧包含一第一透镜与一第二透镜,且一光轴通过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第一透镜包含一第一锥面与一第二锥面,其中第一锥面设置于第一透镜面向第二透镜的一侧,并以光轴为轴心;第二锥面与第一锥面设置于相同侧,并与第一锥面同轴,且第二锥面较第一锥面靠近光轴。第二透镜包含一第一对应锥面与一第二对应锥面,其中第一对应锥面与第一锥面对应设置,且第二对应锥面与第二锥面对应设置。借此,于不同环境因素下皆可维持一定成像品质。不同环境因素下皆可维持一定成像品质。不同环境因素下皆可维持一定成像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成像镜头、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0001]本揭示内容是关于一种成像镜头与取像装置,且特别是一种应用在可携式电子装置上的成像镜头与取像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可携式电子装置发展快速,例如智能电子装置、平板计算机等,已充斥在现代人的生活中,而装载在可携式电子装置上的取像装置与其成像镜头也随之蓬勃发展。但随着科技愈来愈进步,使用者对于成像镜头的品质要求也愈来愈高。
[0003]具体而言,成像镜头中经常透过配合不同折射率的透镜以减少色散进而提高成像品质。然而,不同折射率的透镜具有相异的物理特性。换言之,当温度或湿度等环境变化,或者长时间设置于高温高湿的环境时,透镜易因温度变化或吸收水气而产生膨胀或收缩,造成透镜之间产生相对位移而影响成像品质。因此,发展一种可于温度或湿度变化的情况下维持透镜之间相对位置的成像镜头遂成为产业上重要且急欲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揭示内容提供一种成像镜头、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通过透镜之间的环状配合结构以于不同环境因素下保持透镜之间的相对位置,以维持成像品质。
[0005]依据本揭示内容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成像镜头,自物侧至像侧包含一第一透镜与一第二透镜,且一光轴通过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第一透镜包含一第一锥面与一第二锥面,其中第一锥面设置于第一透镜面向第二透镜的一侧,并以光轴为轴心;第二锥面与第一锥面设置于相同侧,并与第一锥面同轴,且第二锥面较第一锥面靠近光轴。第二透镜包含一第一对应锥面与一第二对应锥面,其中第一对应锥面与第一锥面对应设置,且第二对应锥面与第二锥面对应设置。当环境温度为T1时,第一锥面与第一对应锥面实体接触,第二锥面与第二对应锥面间隔设置,且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对正;当环境温度为T2时,第二锥面与第二对应锥面实体接触,第一锥面与第一对应锥面间隔设置,且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对正,其满足下列条件:5K≤|T1

T2|≤200K。
[0006]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其中在垂直光轴且通过第一锥面、第一对应锥面、第二锥面及第二对应锥面的一截面上,第一锥面与第二锥面的最近距离为D,第一对应锥面与第二对应锥面的最短距离为d,其可满足下列条件:0.2μm≤|D

d|≤19.8μm。
[0007]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其中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中至少一者可还包含一外侧面,外侧面较第一锥面、第一对应锥面、第二锥面或第二对应锥面远离光轴,且成像镜头的一遮光层覆盖于外侧面的至少一部分。
[0008]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可还包含一透镜载体,其收容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且可包含一内侧面,其中内侧面面向并环绕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中其中一者与透镜载体间隔设置。
[0009]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其中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可具有相异的线热
膨胀系数,第一透镜的线热膨胀系数为E1,第二透镜的线热膨胀系数为E2,其可满足下列条件:0.005≤|(E1

E2)/(E1+E2)|≤0.95。
[0010]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其中第一锥面与第二锥面于平行光轴的一截面上的夹角为θ,其可满足下列条件:10度≤θ≤90度。
[0011]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其中第一透镜可还包含一承靠面,承靠面面向第二透镜且与光轴大致垂直。承靠面在环境温度介于T1至T2时与第二透镜保持实体接触。
[0012]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其中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中其中一者可包含至少一缩减面,缩减面自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中其中一者远离光轴的一侧向靠近光轴的方向缩减。
[0013]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其中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中其中一者可为一反射透镜,反射透镜沿一成像光路依序包含一入光面、至少一反射面及一出光面,成像光路在反射面向一镜面方向转折。入光面与出光面中至少一者可包含一轴对称曲面,成像光路通过轴对称曲面,且轴对称曲面与第一锥面在光轴方向同轴设置。
[0014]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其中反射透镜的入光面、反射面及出光面可透过塑胶射出一体成型。
[0015]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其中反射透镜可还包含一反射面元件与一光学面元件,反射面元件形成反射面,光学面元件形成入光面与出光面中至少一者。
[0016]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其中反射透镜可还包含一胶体,胶体粘接反射面元件与光学面元件。
[0017]依据本揭示内容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成像镜头,沿一光轴自物侧至像侧包含一第一透镜与一第二透镜。第一透镜包含一第一锥面与一承靠面,其中第一锥面设置于第一透镜面向第二透镜的一侧,并以光轴为轴心;承靠面与第一锥面设置于相同侧,并与光轴大致垂直,且与第二透镜实体接触。第二透镜包含一对应锥面,其中对应锥面设置于第二透镜面向第一透镜的一侧,并与第一锥面对应设置。当环境温度介于T1到T2时,第一锥面与对应锥面的间距随环境温度改变且可恢复,且承靠面与第二透镜保持实体接触;当环境温度为T1时,第一锥面与对应锥面间隔设置;当环境温度为T2时,第一锥面与对应锥面实体接触,且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对正,其满足下列条件:5K≤|T1

T2|≤200K。
[0018]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其中当环境温度介于T1到T2之间的任意温度时,在垂直光轴且通过第一锥面与对应锥面的一截面上,第一锥面与对应锥面的最短距离为D',且D'可不大于19.8μm;当环境温度介于T1到T2时,第一锥面与对应锥面具有一最大的最短距离为D'max,且D'max可不小于0.2μm。
[0019]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其中第一透镜可还包含一第二锥面,第二锥面面向第二透镜,且当环境温度为T1时,第二锥面与第二透镜实体接触。第一锥面与第二锥面在平行光轴的一截面上的夹角为θ,其可满足下列条件:10度≤θ≤90度。
[0020]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其中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中至少一者可还包含一外侧面,外侧面较第一锥面、承靠面或对应锥面远离光轴,且成像镜头的一遮光层覆盖于外侧面的至少一部分。
[0021]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可还包含一透镜载体,收容第一透镜与第二
透镜,且可包含一内侧面,其中内侧面面向并环绕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中其中一者可与透镜载体间隔设置。
[0022]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其中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中其中一者可为一反射透镜,反射透镜沿成像光路依序包含一入光面、至少一反射面及一出光面,成像光路在反射面向一镜面方向转折。入光面与出光面中至少一者可包含一轴对称曲面,成像光路通过轴对称曲面,且轴对称曲面与第一锥面在光轴方向同轴设置。
[0023]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其中反射透镜可还包含一反射面元件与一光学面元件,反射面元件形成反射面,光学面元件形成入光面与出光面中至少一者。反射透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自物侧至像侧包含一第一透镜与一第二透镜,且一光轴通过该第一透镜与该第二透镜;其中,该第一透镜包含:一第一锥面,设置于该第一透镜面向该第二透镜的一侧,并以该光轴为轴心;及一第二锥面,与该第一锥面设置于相同侧,并与该第一锥面同轴,且该第二锥面较该第一锥面靠近该光轴;其中,该第二透镜包含:一第一对应锥面,与该第一锥面对应设置;及一第二对应锥面,与该第二锥面对应设置;其中,当环境温度为T1时,该第一锥面与该第一对应锥面实体接触,该第二锥面与该第二对应锥面间隔设置,且该第一透镜与该第二透镜对正;当环境温度为T2时,该第二锥面与该第二对应锥面实体接触,该第一锥面与该第一对应锥面间隔设置,且该第一透镜与该第二透镜对正,其满足下列条件:5K≤|T1

T2|≤200K。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在垂直该光轴且通过该第一锥面、该第一对应锥面、该第二锥面及该第二对应锥面的一截面上,该第一锥面与该第二锥面的最近距离为D,该第一对应锥面与该第二对应锥面的最短距离为d,其满足下列条件:0.2μm≤|D

d|≤19.8μ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与该第二透镜中至少一者还包含一外侧面,该外侧面较该第一锥面、该第一对应锥面、该第二锥面或该第二对应锥面远离该光轴,且该成像镜头的一遮光层覆盖于该外侧面的至少一部分。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透镜载体,收容该第一透镜与该第二透镜,且包含一内侧面,其中该内侧面面向并环绕该第一透镜与该第二透镜;其中,该第一透镜与该第二透镜中其中一者与该透镜载体间隔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与该第二透镜具有相异的线热膨胀系数,该第一透镜的线热膨胀系数为E1,该第二透镜的线热膨胀系数为E2,其满足下列条件:0.005≤|(E1

E2)/(E1+E2)|≤0.95。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锥面与该第二锥面于平行该光轴的一截面上的夹角为θ,其满足下列条件:10度≤θ≤90度。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还包含一承靠面,该承靠面面向该第二透镜且与该光轴大致垂直;其中,该承靠面在环境温度介于T1至T2时与该第二透镜保持实体接触。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与该第二透镜中其中一者包含至少一缩减面,该至少一缩减面自该第一透镜与该第二透镜中其中该者远离该光轴的一侧向靠近该光轴的方向缩减。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与该第二透镜中其中一者
为一反射透镜,该反射透镜沿一成像光路依序包含一入光面、至少一反射面及一出光面,该成像光路在该至少一反射面向一镜面方向转折;其中,该入光面与该出光面中至少一者包含一轴对称曲面,该成像光路通过该轴对称曲面,且该轴对称曲面与该第一锥面在该光轴方向同轴设置。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反射透镜的该入光面、该至少一反射面及该出光面透过塑胶射出一体成型。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反射透镜还包含一反射面元件与一光学面元件,该反射面元件形成该至少一反射面,该光学面元件形成该入光面与该出光面中至少该者。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反射透镜还包含一胶体,该胶体粘接该反射面元件与该光学面元件。13.一种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沿一光轴自物侧至像侧包含一第一透镜与一第二透镜;其中,该第一透镜包含:一第一锥面,设置于该第一透镜面向该第二透镜的一侧,并以该光轴为轴心;及一承靠面,与该第一锥面设置于相同侧,并与该光轴大致垂直,且与该第二透镜实体接触;其中,该第二透镜包含:一对应锥面,设置于该第二透镜面向该第一透镜的一侧,并与该第一锥面对应设置;其中,当环境温度介于T1到T2时,该第一锥面与该对应锥面的间距随环境温度改变且可恢复,且该承靠面与该第二透镜保持实体接触;当环境温度为T1时,该第一锥面与该对应锥面间隔设置;当环境温度为T2时,该第一锥面与该对应锥面实体接触,且该第一透镜与该第二透镜对正,其满足下列条件:5K≤|T1

T2|≤200K。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当环境温度介于T1到T2之间的任意温度时,在垂直该光轴且通过该第一锥面与该对应锥面的一截面上,该第一锥面与该对应锥面的最短距离为D',且D'不大于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谆桦赖昱辰周明达
申请(专利权)人: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