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打印机画像浓度检测的动态校正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11082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8: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打印机画像浓度检测的动态校正方法,包括:在第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打印机画像浓度检测的动态校正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打印机光源亮度校正
,特别涉及一种打印机画像浓度检测的动态校正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对于打印机画像浓度的控制和监测,行业内通常的做法是用紧凑型光电传感器来监测画像的浓度。当监测到的画像浓度过低或者过高时通过调整打印机高压板的高压输出、LSU发光亮度等手段来调整画像浓度,从而保证输出的画像浓度均匀。
[0003]此类光电传感器是由高辐射强度的砷化镓红外发光二极管和两个硅光电晶体管组成;硅光电晶体管有两个接收端,一个是用来接收黑色画像镜面反射P波的晶体管,一个是用来接收彩色画像漫反射的S波的晶体管。行业内通常的做法是:发光二极管接5V电压,通过控制5V电压的ON和OFF来控制光源的开和关。
[0004]然而,发光二极管会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而性能逐渐衰弱,当光源衰弱后P波和S波反馈的画像浓度会低于实际的画像浓度,但此时打印机内部设置的补偿参数不变,打印机按照不精确的测量值进行浓度补偿就会造成打印的画像浓度高于实际想要的浓度值。
[0005]此外,同一个型号的打印机,其固件和软件相同,也就是其浓度补偿参数设置相同,但是每台打印机在相同电流下其光源的实际输出亮度是有微小差异的,并且光电传感器组装角度的差异也会造成反射的P波和S波值在同等电流以及同等反射率转印带条件下有差异,其通常的调整的方法是在打印机生产过程中通过调整可变电阻阻值的方式进行,这种方式需要手动调整,且一旦离开工厂非专业人士无法校正。再者,就是需要手动调整后再次测试且不能保证成功,有追加第三次手动调整和第四次手动调整甚至更多次的可能。
[0006]此外,因运输、安装及搬运过程中震动,可能会导致转印带和光电传感器的相对位置发生及其微小的变化,这种微小的变化也会影响光线的反射路径从而影响受光端P值和S值,也会导致实际监测的画像浓度不精确,造成过度补偿或不足补偿。
[0007]此外,反射率会受温度和湿度影响,由于现有技术无法做到随着外界环境变化而改变,也会导致监测的浓度结果和实际的画像浓度不一致,而打印机如果用这种不准确的数据进行画像浓度补偿的话,也会发生画像浓度不正常故障。
[0008]中国专利文献CN102984431B、CN102346408B可作为参考。

技术实现思路

[0009]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打印机画像浓度检测的动态校正方法,该方法能够在当前发光二极管光源状态、当前光电传感器和转印带相对角度状态、当前温湿度等环境状态下进行光电传感器的动态校正,避免因使用年限增加造成光源亮度降低,从而造成打印画像变浅的问题发生。
[0010]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打印机画像浓度检测的动态校正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第n

1次校正过程中比较转印带反射光线亮度值和转印带反射光线亮度目标值
之差的绝对值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如果上述绝对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则将发光二极管驱动信号的赋值作为校正完毕的发光二极管驱动信号的实际驱动值;其中,n为自然数;如果上述绝对值大于第一预设值,则进入第n次校正,若第n

1次校正过程中的转印带反射光线亮度值大于转印带反射光线亮度目标值,则令第n

1次校正过程中的发光二极管驱动信号的赋值和发光二极管驱动信号的调节步长之差作为第n次校正过程中发光二极管驱动信号的赋值;若第n

1次校正过程中的转印带反射光线亮度值小于转印带反射光线亮度目标值,则令第n

1次校正过程中的发光二极管驱动信号的赋值和发光二极管驱动信号的调节步长之和作为第n次校正过程中发光二极管驱动信号的赋值;重复上述校正过程,直至当前校正过程中的转印带反射光线亮度值和转印带反射光线亮度目标值之差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将当前校正过程中的发光二极管驱动信号的赋值作为发光二极管驱动信号的实际驱动值。
[0011]进一步的,当满足画像浓度检测的校正触发条件时,进入首次校正步骤,配置发光二极管驱动信号的初始值、转印带反射光线亮度初始值、转印带反射光线亮度目标值和发光二极管驱动信号的调节步长的数值。
[0012]进一步的,上述校正触发条件包括下述至少任意一项:打印机首次开机;收到强制校正指令;打印机当前的外部温度与前一次校正时的外部温度相比,相差第一预定温度;打印机当前的内部温度与前一次校正时的内部温度相比,相差第二预定温度;更换转印带;以及,自上一次校正开始计算,画像被打印预定页数或打印任务完成。
[0013]进一步的,若第n

1次校正过程中的转印带反射光线亮度值大于第二预设值或小于第三预设值,且第二预设值大于第三预设值,则将第n次校正过程中的发光二极管驱动信号的调节步长设置为粗调步长值;若第n

1次校正过程中的转印带反射光线亮度值小于等于第二预设值且大于等于第三预设值,则将第n次校正过程中的发光二极管驱动信号的调节步长设置为微调步长值;其中,粗调步长值大于微调步长值。
[0014]进一步的,当转印带反射光线亮度值和转印带反射光线亮度目标值之差的绝对值大于第一预设值,且校正次数达到或超过预定次数,且同时满足以下四个条件:条件一:第n次校正过程中的转印带反射光线亮度值与第n

1次校正过程中的转印带反射光线亮度值之差的绝对值大于第四预设值,且该第四预设值小于第一预设值;条件二:第n

1次校正过程中的转印带反射光线亮度值与转印带反射光线亮度目标值之差的绝对值小于第五预设值,且该第五预设值大于第一预设值;条件三:第n次校正过程中的转印带反射光线亮度值与转印带反射光线亮度目标值之差的绝对值小于第五预设值,且该第五预设值大于第一预设值;条件四:第n次校正过程中的转印带反射光线亮度值大于第n

1次校正过程中的转印带反射光线亮度值,并且第n次校正过程中的发光二极管驱动信号的赋值大于第n

1次校正过程中的发光二极管驱动信号的赋值;
则将下式的计算结果作为发光二极管的驱动信号的实际驱动值:其中,表示第n次校正过程中发光二极管驱动信号的赋值,表示第n次校正过程中转印带反射光线亮度值,表示转印带反射光线亮度目标值,表示第n

1次校正过程中发光二极管驱动信号的赋值,表示第n

1次校正过程中转印带反射光线亮度值。
[0015]进一步的,当转印带反射光线亮度值和转印带反射光线亮度目标值之差的绝对值大于第一预设值,且校正次数小于预定次数时,且第n次校正过程中的转印带反射光线亮度值与第n

1次校正过程中的转印带反射光线亮度值之差的绝对值大于第一预设值时,执行以下步骤:根据下式计算:其中,表示第n

1次校正过程中发光二极管驱动信号的赋值;表示第n

2次校正过程中发光二极管驱动信号的赋值;表示第n

1次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打印机画像浓度检测的动态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在第n

1次校正过程中比较转印带反射光线亮度值和转印带反射光线亮度目标值之差的绝对值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如果所述绝对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值,则将发光二极管驱动信号的赋值作为校正完毕的发光二极管驱动信号的实际驱动值;其中,n为自然数;如果所述绝对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值,则进入第n次校正,若第n

1次校正过程中的转印带反射光线亮度值大于转印带反射光线亮度目标值,则令第n

1次校正过程中的发光二极管驱动信号的赋值和发光二极管驱动信号的调节步长之差作为第n次校正过程中发光二极管驱动信号的赋值;若第n

1次校正过程中的转印带反射光线亮度值小于转印带反射光线亮度目标值,则令第n

1次校正过程中的发光二极管驱动信号的赋值和发光二极管驱动信号的调节步长之和作为第n次校正过程中发光二极管驱动信号的赋值;重复上述校正过程,直至当前校正过程中的转印带反射光线亮度值和转印带反射光线亮度目标值之差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将当前校正过程中的发光二极管驱动信号的赋值作为发光二极管驱动信号的实际驱动值。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打印机画像浓度检测的动态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满足画像浓度检测的校正触发条件时,进入首次校正步骤,配置发光二极管驱动信号的初始值、转印带反射光线亮度初始值、转印带反射光线亮度目标值和发光二极管驱动信号的调节步长的数值。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打印机画像浓度检测的动态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校正触发条件包括下述至少任意一项:打印机首次开机;收到强制校正指令;打印机当前的外部温度与前一次校正时的外部温度相比,相差第一预定温度;打印机当前的内部温度与前一次校正时的内部温度相比,相差第二预定温度;更换转印带;以及,自上一次校正开始计算,画像被打印预定页数或打印任务完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打印机画像浓度检测的动态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若第n

1次校正过程中的转印带反射光线亮度值大于第二预设值或小于第三预设值,且第二预设值大于第三预设值,则将第n次校正过程中的发光二极管驱动信号的调节步长设置为粗调步长值;若第n

1次校正过程中的转印带反射光线亮度值小于等于第二预设值且大于等于第三预设值,则将第n次校正过程中的发光二极管驱动信号的调节步长设置为微调步长值;所述粗调步长值大于所述微调步长值。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打印机画像浓度检测的动态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当转印带反射光线亮度值和转印带反射光线亮度目标值之差的绝对值大于第一预设值,且校正次数达到或超过预定次数,且同时满足以下四个条件:条件一:第n次校正过程中的转印带反射光线亮度值与第n

1次校正过程中的转印带反射光线亮度值之差的绝对值大于第四预设值,且所述第四预设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值;条件二:第n

1次校正过程中的转印带反射光线亮度值与转印带反射光线亮度目标值
之差的绝对值小于第五预设值,且所述第五预设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值;条件三:第n次校正过程中的转印带反射光线亮度值与转印带反射光线亮度目标值之差的绝对值小于第五预设值,且所述第五预设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值;条件四:第n次校正过程中的转印带反射光线亮度值大于第n

1次校正过程中的转印带反射光线亮度值,并且第n次校正过程中的发光二极管驱动信号的赋值大于第n

1次校正过程中的发光二极管驱动信号的赋值;则将下式的计算结果作为发光二极管驱动信号的实际驱动值:其中,表示第n次校正过程中发光二极管驱动信号的赋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德强颜志鑫杨香玉李远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辰光融信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