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地式空调器的壳体组件及具有其的落地式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10906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8: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落地式空调器的壳体组件及具有其的落地式空调器,落地式空调器的壳体组件,包括后壳体,后壳体的后端设有朝前凹陷且具有开口的凹腔;加强件,设在凹腔开口处的两侧壁内侧,各加强件沿后壳体的高度方向延伸,且通过卡扣结构连接于后壳体上,卡扣结构包括定位部以在加强件与后壳体装配时进行定位。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落地式空调器的壳体组件,通过在加强件上设置定位部,通过定位部的定位,能够在加强件与后壳体的装配过程中进行对准装配,从而能够降低装配难度,提高装配效率,进而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加强件与后壳体装配过程比较困难,生产效率低的技术问题。题。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落地式空调器的壳体组件及具有其的落地式空调器


[0001]本技术涉及空气处理
,尤其是涉及一种落地式空调器的壳体组件及具有其的落地式空调器。

技术介绍

[0002]相关技术中,落地式空调器一般在后箱体上设置有左右加强板,用于连接前面板,同时也用于后箱体结构加强作用。加强板一般采用钣金件,加强板一般采用卡扣和螺钉的方式固定,由于加强板过长,导致装配过程比较困难,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落地式空调器的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通过设置具有定位部的卡扣结构,便于实现加强板与后壳体之间的装配,从而有利于降低装配难度,提高生产效率。
[0004]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落地式空调器,所述落地式空调器包括上述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器的壳体组件。
[0005]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落地式空调器的壳体组件,包括:后壳体,所述后壳体的后端设有朝前凹陷且具有开口的凹腔;加强件,所述加强件设在所述凹腔开口处的两侧壁内侧,各所述加强件沿所述后壳体的高度方向延伸,且通过卡扣结构连接于后壳体上,所述卡扣结构包括定位部以在所述加强件与所述后壳体装配时进行定位。
[000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落地式空调器的壳体组件,通过在加强件上设置沿加强件的高度方向间隔开的第一安装位和第二安装位,并且至少第一安装位处形有定位部;通过在后壳体上设置沿后壳体的高度方向间隔开的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这样通过第一配合部与第一安装位的配合,通过第二配合部和第二安装位的配合,并通过定位部的定位,能够在加强件与后壳体的装配过程中进行对准装配,从而能够降低装配难度,提高装配效率,进而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加强件与后壳体装配过程比较困难,生产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0007]另外,根据本技术上述实施例的落地式空调器的壳体组件还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000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卡扣结构包括:第一安装位和第二安装位,所述第一安装位和第二安装位设于所述加强件上且沿所述加强件的高度方向间隔开设置,至少所述第一安装位处形有所述定位部;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设于所述凹腔开口处的侧壁内且沿所述后壳体的高度方向间隔开设置,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一安装位相匹配,所述第二配合部与所述第二安装位相匹配。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安装位包括第一卡槽,所述定位部包括与所述第一卡槽相连通的切口,所述第一配合部适于通过所述切口并配合在所述第一卡槽处。
[001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槽邻近所述切口的位置处还设有第一
导向面,所述第一配合部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导向面相匹配的第一配合面。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向面形成为在由下至上的方向上朝向所述凹腔内侧倾斜的导向斜面。
[001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配合部包括:第一配合部本体,所述第一配合部本体与所述后壳体相连;以及第一插销,所述第一插销形成在所述第一配合部本体的前端,所述第一插销上形成有所述第一配合面;所述加强件包括:本体部;前折弯部,所述前折弯部朝向所述本体部的前侧折弯,所述切口形成在所述前折弯部上,所述第一插销通过所述切口并配合在所述第一卡槽处。
[001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切口在所述加强件的高度方向上的高度为A,所述第一插销在所述后壳体的高度方向上的高度为C,且满足A≥C;和/或,所述切口沿前后方向上的深度为B,所述第一插销的最前端与所述加强件的本体部的前表面之间的距离为D,且满足B≥D。
[001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落地式空调器的前后方向上,所述第一配合部位于所述第二配合部的前侧,所述第一配合部和所述第二配合部均包括多个,所述后壳体同侧壁上的多个第一配合部和多个第二配合部交替相间布置,所述第一安装位和所述第二安装位均包括多个,所述加强件上的多个第一安装位和多个第二安装位交替相间布置。
[0015]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安装位包括第二卡槽,所述定位部还包括形成在所述第二卡槽下方的定位槽,所述第二配合部适于通过所述定位槽并配合在所述第二卡槽处。
[001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配合部包括:第二配合部本体,所述第二配合部本体与所述后壳体相连;以及第二插销,所述第二插销形成在所述第二配合部本体的内侧且朝向所述后壳体的顶部延伸;所述加强件还包括设在本体部后侧的后折弯部,所述后折弯部形成为开口朝向所述凹腔内侧的U形,所述定位槽和所述第二卡槽均形成在所述后折弯部处。
[0017]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插销的与所述后折弯部相接触的三个表面中的至少一处形成有第二导向面。
[001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后折弯部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相连的第三板体;所述第一板体位于所述加强件的本体部的最后侧,所述定位槽在所述第一板体上形成有切边,在所述加强件的宽度方向上,所述切边与所述第三板体的外表面之间的距离为E,在所述第二插销与所述第二卡槽相卡接的装配位置,所述第二插销的远离所述第三板体的一侧表面与所述第三板体的外表面之间的距离为F,且满足E>F。
[001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强件为一体式结构件,所述加强件的本体部包括呈L形布置的第一本体部和第二本体部,所述前折弯部与所述第一本体部相连,所述后折弯部的第二板体与所述第二本体部相连。
[0020]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落地式空调器的壳体组件,在加强件和后壳体装配的过程中,定位部包括切口以及定位槽,通过切口可以进行定位对准,第一配合部可以穿过切口再进一步卡接在第一卡槽内,与此同时,通过定位槽也可以进行定位对准,第二配合部可以穿过定位槽再进一步卡接在第二卡槽内,这样能够实现加强件与后壳体之间的可
靠装配,并且装配前可以先准确定位,从而能够降低装配难度,提高装配效率,进而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加强件与后壳体装配过程比较困难,生产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0021]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落地式空调器,包括上述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器的壳体组件。
[0022]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落地式空调器的壳体组件,设置有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器的壳体组件,这样在加强件和后壳体装配的过程中,定位部包括切口以及定位槽,通过切口可以进行定位对准,第一配合部可以穿过切口再进一步卡接在第一卡槽内,与此同时,通过定位槽也可以进行定位对准,第二配合部可以穿过定位槽再进一步卡接在第二卡槽内,这样能够实现加强件与后壳体之间的可靠装配,并且装配前可以先准确定位,从而能够降低装配难度,提高装配效率,进而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加强件与后壳体装配过程比较困难,生产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0023]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落地式空调器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后壳体,所述后壳体的后端设有朝前凹陷且具有开口的凹腔;加强件,所述加强件设在所述凹腔开口处的两侧壁内侧,各所述加强件沿所述后壳体的高度方向延伸,且通过卡扣结构连接于后壳体上,所述卡扣结构包括定位部以在所述加强件与所述后壳体装配时进行定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器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结构包括:第一安装位和第二安装位,所述第一安装位和第二安装位设于所述加强件上且沿所述加强件的高度方向间隔开设置,至少所述第一安装位处形有所述定位部;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设于所述凹腔开口处的侧壁内且沿所述后壳体的高度方向间隔开设置,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一安装位相匹配,所述第二配合部与所述第二安装位相匹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器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位包括第一卡槽,所述定位部包括与所述第一卡槽相连通的切口,所述第一配合部适于通过所述切口并配合在所述第一卡槽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器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槽邻近所述切口的位置处还设有第一导向面,所述第一配合部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导向面相匹配的第一配合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器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面形成为在由下至上的方向上朝向所述凹腔内侧倾斜的导向斜面。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器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部包括:第一配合部本体,所述第一配合部本体与所述后壳体相连;以及第一插销,所述第一插销形成在所述第一配合部本体的前端,所述第一插销上形成有所述第一配合面;所述加强件包括:本体部;前折弯部,所述前折弯部朝向所述本体部的前侧折弯,所述切口形成在所述前折弯部上,所述第一插销通过所述切口并配合在所述第一卡槽处。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器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口在所述加强件的高度方向上的高度为A,所述第一插销在所述后壳体的高度方向上的高度为C,且满足A≥C;和/或,所述切口沿前后方向上的深度为B,所述第一插销的最前端与所述加强件的本体部的前表面之间的距离为D,且满足B≥D。8.根据权利要求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铁生毛先友陈良锐覃强丁鹏垒
申请(专利权)人: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